曾经的传奇:改装型1911式冲锋手枪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911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军中服役七十多年的M1911手枪曾被改装为冲锋手枪使用,一些读者对此可能并不了解;那么就随同本文一起解读各种改装型1911式冲锋手枪的传奇经历吧……
  
  不成功的星式仿1911式冲锋手枪
  
  作为随身武器的手枪而言,M1911手枪比毛瑟M1896更好用,因为它的尺寸更紧凑,更便于携行和适合单手射击。在美军正式装备M1911手枪之后,许多西班牙枪械厂商如星(Star)、骆玛(Llama)和阿斯特拉等都纷纷开始仿制该枪。1930年,星公司又研制出仿1911式冲锋手枪。这种星式仿1911式冲锋手枪有多种不同型号:有的型号配有可拆卸式枪托、可调整的机械瞄具,有的型号枪管加长,而且这些冲锋手枪有多种口径,如9×19mm巴拉贝鲁姆、7.63mm(0.30英寸毛瑟)、0.38英寸ACP、0.45英寸ACP等。另外,弹匣容弹量也有多种不同选择,有15发、25发和32发等。这些星式仿1911式冲锋手枪安装有上下滑动的楔形快慢机,位于套筒右后方,表面有锯齿形防滑纹。向上推快慢机,只能单发发射;向下推时,就能实施连发发射。
  星式仿1911式冲锋手枪最明显的缺点就是连发发射时难以控制,射速超过1000发/分,即使是后坐力较低的9×19mm口径的型号,在没有枪托的辅助下连发发射时枪口跳动也十分严重。后来西班牙研制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射速减速器,安装在后期生产的型号上。这种“减速型”星式仿1911式冲锋手枪在1934年开始销售,但仍然不受市场欢迎,只在远东和拉丁美洲卖出一小部分。此后,再没有生产过星式仿1911式冲锋手枪了。
  
  手工作坊产品名声大震
  
  其实,历史上第一支载入史册的1911式冲锋手枪并非来自正规的枪械制造业,而是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枪店,枪店主人名叫希曼莱曼。
  
  美国黑帮在1920年代很流行带着“汤米枪”(汤姆逊冲锋枪的昵称)去“上班”,莱曼本人也很喜欢全自动武器,于是,他把个人兴趣与谋生结合在一起,在1920年代中期开办了一家枪店,开始试着自己改装枪支,把运动半自动步枪及半自动手枪改装成全自动武器,卖给那些喜欢携带全自动武器的人,据说他还曾经为当时的墨西哥革命者提供改装的全自动武器。早在西班牙的星式仿1911式冲锋手枪推出之前,莱曼就已经成功地改装出几支可以实射的1911式冲锋手枪,不过,这几支冲锋手枪成了美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两个犯罪分子的凶器。
  第一个是约翰·狄林杰,他是1930年代美国中西部地区著名的银行大盗,不喜欢他的人称他为“美国头号公敌”,但也有不少人欣赏他。时值美国经济不景气,一些平民称他为“现代罗宾汉”,据说他端着“汤米枪”跨过银行柜台时的动作很潇洒,而且很少伤及无辜。警方和联邦调查局(FBI)多次抓捕行动都被他成功逃脱。1934年7月22日,狄林杰被FBI围捕,在枪战中身亡。在有关狄林杰的信息里大多提到他的武器主要是“汤米枪”和柯尔特半自动手枪。在1934年4月份的一次搜捕行动中,FBI在狄林杰位于圣保罗的公寓里搜出了一支0.38英寸超级口径(9×23mm)的1911式手枪。这支手枪的枪口安装了一个汤姆逊冲锋枪的枪口防跳器,又在前下方加装了一个汤姆逊冲锋枪的前握把,并配用22发容弹量的加长型弹匣,可以连发发射。这支1911式冲锋手枪就是莱曼为狄林杰改装的。有意思的是,今年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把狄林杰的故事搬上了银幕,片名《公敌》,预计2009年上映。在目前的剧情编排中最终被打死的其实是替身,狄林杰本人早已金蝉脱壳了,这也许说明了为什么直到今天美国还仍然有许多狄林杰的“粉丝”,不过,并不知道电影中是否会出现莱曼改装的1911式冲锋手枪。
  另一个使用莱曼改装枪的著名悍匪绰号叫“娃娃脸尼尔森”,他的真名是莱斯特-吉里斯,也是有名的银行大盗。此人曾一度加入过狄林杰的抢劫团伙,但和狄林杰不一样,他嗜杀成性,杀死过多名执法人员和无辜路人。在狄林杰死后,“娃娃脸尼尔森”继续四处作案,最后在威斯康辛州被FBI特工围剿,同样是在枪战中被FBI特工射杀。
  莱曼至少为“娃娃脸尼尔森”改装了两支1911式冲锋手枪。FBI特工在枪战后从他投宿的小波希米亚汽车旅馆中缴获了其中一支,后来在搜查他的其他隐匿处所时,又发现了第二支莱曼改装的1911式冲锋手枪。
  不过莱曼似乎还为“娃娃脸尼尔森”改装了第三支1911式冲锋手枪,因为当FBI特工在1934年4月拘捕莱曼时,在他枪店的工作台上发现了一支正在改装的1911式手枪,认为可能是为“娃娃脸尼尔森”打造的。
  现在,“娃娃脸尼尔森”的三支1911式冲锋手枪都作为证物被FBI收藏着。另外,改装这些枪的希曼·莱曼因为没有适当的法律依据最终获释。而这个事件也导致美国政府在1934年第一次制定管制枪支的法律,要求平民对机枪(美国把所有能连发发射的武器均称为机枪)所有权作登记,后来又逐步制定新法规加强对枪械的控制。
  莱曼所改装的1911式冲锋手枪都不尽相同,最初的型号只能连发发射,后期型号则加装有快慢机,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发射,但所有这些改装枪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均安装有前握把和枪口防跳器,而毛瑟公司和西班牙星公司所生产的冲锋手枪都没有这样的装置。这说明莱曼虽然只是一个小枪匠,但他具有相当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他仔细思考过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过高的射速所产生的操控性问题。
  此外,莱曼的出色之处还在于他改装的是原装的M1911手枪,这比西班牙星公司设计的冲锋手枪要困难得多。那些西班牙的盗版M1911手枪其实只是外形和基本结构与原型M1911相似,击发机构是不同的,要改成连发发射还比较简单,只需在套筒上加装一个装置(通常是上下滑动式的快慢机),使其在套筒复进到位时扳机仍然保持扣压状态,能自动抬起阻铁即可。而原装的M1911手枪如果只是改装成只能连发发射还比较容易,但要加上快慢机选择射击方式就要困难得多,需要加装数个零件。这也可能是莱曼每一支改装枪都不尽相同的原因,因为他一直在摸索更完善的改装方法。
  莱曼在被捕前改装的最后一支枪也许是他最成熟的设计,所以美国陆军在1930年代中期要求FBI把这支手枪借给他们,并且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针对改装型1911式冲锋手枪在军事用途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广泛的测试和评估。虽然最后莱曼的冲锋手枪未被考虑作军事用途,但陆军总结报告认为其连发发射时是可靠、可控的。然而遗憾的是,当陆军把手枪交还给FBI时,原本的快慢机按钮却不知怎么丢掉了,只好用一个普通的螺丝来代替。
  柯尔特选射型1911式冲锋手枪
  
  由于莱曼改装的手枪在1930年代中期引起美国陆军的注意,柯尔特公司从莱曼改装的手枪上获得灵感,并着手研制自己的选射型1911式冲锋手枪。开展该项研究计划的另一个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使柯尔特更加专注研制军用型1911式冲锋手枪和卡宾枪。1911式冲锋手枪研制计划在1938年开始,研制小组由威廉·斯沃兹和贺瑞斯·肯尼迪领导,肯尼迪在1949年7月28日把设计成果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2462505)。这项设计正是在莱曼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而且同时研制有0.45英寸ACP和0.38英寸“超级”两种口径。由于当时军方更关注像M3A1“注油枪”和司登冲锋枪这样更便宜且在实战中更有效的冲锋枪,而且据说0.45英寸ACP型在连发时就像“高射机枪”一样,其难以操控的程度可想而知,而0.38英寸“超级”型虽然好一点,但使用效果还是让军方无法接受,因为军方对士兵自卫武器的性能要求可不像银行劫匪的要求那么低——只要打起来够吓人就行,所以柯尔特的选射型1911式冲锋手枪还没正式推出就流产了。
  
  收藏热延续传奇经历
  
  柯尔特的选射型1911式冲锋手枪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改装1911式冲锋手枪的故事仍在继续。
  二战结束后,大量M1911手枪作为剩余物资被美国政府处理出去,其中主要的接收者之一是菲律宾军队和警察。独立后的菲律宾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所以有许多地下兵工厂生产土枪,或把原本是单发发射的武器改装成能连发发射,菲律宾当局也偶尔能缴获到一些改装成连发发射的M1911手枪。
  无论是莱曼、柯尔特公司,还是西班牙公司、菲律宾地下工厂的改装型,这些1911式冲锋手枪能完成连发发射功能的具体方式各不相同,不过原理大同小异。一是利用原来的单发阻铁,加装一组快慢机零件,当套筒复进到位后通过这些零件在不松开扳机的情况下直接释放阻铁;二是在击锤上增加一个缺口,加装一个连发阻铁和快慢机。
  如今,以现代的技术,如果要设计出更完善的1911式冲锋手枪并不是难事,但不再有人这样做,这是因为冲锋手枪的存在价值本身就有许多争议,而且由于枪的重量太轻,射速又通常较高,连发发射时存在难以操控的问题,不适合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使用。即使装有减速器,但如果没有接上枪托来使用,点射时的散布也是非常大的。或者像莱曼和柯尔特的设计那样加上枪口防跳器、前握把和枪托,也是只能用于极近距离内的火力压制。所以即使最完美设计的1911式冲锋手枪,除了打起来好玩之外,并没有其他实用意义。但对于收藏家来说,1911式冲锋手枪则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美国,这样的改装枪都被炒到一万至一万五千美元之间,而且改枪的手艺好、质量更高的话,价格更高。
  
  编辑 王晓西
其他文献
他叫白乐桑,生于1950年,法国著名汉学家。对中国公众来说,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在法国,“白乐桑”几乎是“汉语”的代名词。作为法国教育部第一任汉语总督学,白乐桑说着一口标准的中国普通话,偶尔还能听出些北京地方口音。时间不长的采访中,白乐桑谈到自己对汉语的痴迷,以及法国人对汉语越来越重视的态度。他说,相比亚洲其他国家,中国人让法国人产生的认同感最强。  在法国,汉语不算是小语种了  记者:您是法
[上期回眸]本文第二、三部分介绍了M1914系列步枪弹的种类、结构、主要特征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该弹已显落伍,于是又在弹头种类、被甲材料以反弹壳形状等方面加以变化,形成了本文介绍的M1939系列步枪弹。鉴于该系列步枪弹涉及的弹种较多,故分两部分进行介绍。    M1939系列步枪弹    M1939系列毛瑟步枪弹是德国在二战前夕对老式的M1914系列步枪弹进行改进和发展,同时重新制定标准后诞生
1 JW-15A型0.22英寸步枪右视图(塑料枪托)  2 枪身铭文“JW-15A CAL..22L.R MADEIN CHINA”表示该枪是由中国制造的JW-15A型步枪,发射0.22英寸步枪长弹(边缘式发火枪弹)    3 拧下枪口帽后,可在枪口螺纹处装上不同规格的消声器  4 准星部分由准星、准星护圈与准星座组成。片状准星固接在准星座上,准星座采用螺钉固定在枪管上,准星护圈从前方插入准星座槽
台湾海军两栖侦搜大队历史沿革    1951年,台湾海军陆战队征选部分官兵于高雄左营接受水中爆破训练,由曾接受美军水中爆破训练的台军人员担任教官,并由驻台美军顾问团人员负责指导与协调。  训期长达半年,授课内容以仿美国海军水中爆破队的初级和专业训练为主,在此期间共培训出3期学员。到1955年,陆战队开始正式自行办班招训其第一期学员,迄今已训满123期,为台军培训出许许多多两栖战斗尖兵。  两栖侦搜
军事需求催生6.8mm军用枪弹  早在1990年代,美军就对5.56×45mm(0.223英寸雷明顿)枪弹的终点弹道性能不甚满意,即使把弹头的质量从最初的3.55g增加到4.02g,有的甚至增加到4.99g,威力仍然不足。尤其是经常在海外作战的特种部队,他们需要一种对人体具有更大停止作用的枪弹,如果不对5.56mm枪弹下大力气改造的话,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某些特种分队甚至想重新采用久经考验的0.3
                                
本刊2009年第5(上)期介绍了法国一战时采用的哈其开斯M1914 8mm重机枪,而本文印的哈其开斯M1914重机枪为7.82mm口径。两者的工作原理相同,结构也基本相同。  哈其开斯M1914 7.92mm重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发射7.92×57mm毛瑟步枪弹,采用金属弹瓶从枪身左侧供弹方式,金属弹板从枪身右侧退出,弹壳从机匣下方的抛壳窗抛出。    外部品茗    1 
职责与任务    EKAM的职责与任务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建筑物、机场、火车、轮船、汽车和公交巴士中解救被匪徒劫持的人质,对飞机、汽车、火车和轮船甲板上的目标实施突袭行动,逮捕高危人物:保护本国及外国要人,与其他执法单位在境内外合作打击恐怖活动:为禁止使用生化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活动提供安全保障,打击希腊境内外的各种走私活动,从事营救和人道主义活动,例如,发生重大事故及灾害后对消防员和其他救
波兰国防部接收了一批新的“索瑞姆”(Thorium)12.7mm反器材步枪,以进行最后的验收试验。验收试验于2006年2月在波兰某训练场内进行,这次试验将为2006年新步枪的大批量生产奠定基础。该步枪一旦通过验收试验,就可以结束研制阶段工作,准备装备部队。预计到2012年,波兰国防部将采购250~270支反器材步枪,装备10个轻型营和特种部队,包括格鲁姆(Grom)特种部队和卢布林第1特种突击团。
俄罗斯巴扎特公司已开始推销其研制的新型RPG-28反坦克火箭筒。该武器长1.2m,质量约12kg,主要用以攻击各种主战坦克和其他薄装甲车辆,以及人员目标和各种战场工事等。其可发射配装有串联战斗部的高爆反坦克榴弹,有有效射程300m。  据悉,一般的反坦克火箭筒可穿透的装甲厚度约为战斗部口径的7倍,而巴扎特公司的RPG-28反坦克火箭筒可穿透的穿甲厚度达战斗部口径的近10倍,约为900mm左右。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