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后曾被国人称作“弄潮儿”。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们30岁左右,年富力强,激情四溢,是当时出国潮、下海潮的中坚力量。但这个称谓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与挑戰,意味着选择的悲喜与坎坷。老刘,就是其中的一个。
老刘,1963年生人,企业家。老刘这代人,身上有明显的保守和沧桑感,文革的记忆让他们格外重视制度和稳定,对体制有着先天的依赖。而老刘跟这代人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市场经济开始活跃的年代,他用自身的选择,对中国千年沿袭的官本位壁垒,进行了一次勇敢的突破。
“1989年,我放弃了省直机关重要领导秘书的职位,背上借贷,投身商海。”
“下海”在当年是个热词,但他并非第一批。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全民经商热降临中国。这一年被称为“公司元年”,王石、柳传志们在这一年为各自的事业奠基。
对于这个选择,老刘曾犹豫过。他在体制内活得很滋润,拥有社会地位和身份优势,但他更羡慕在改革中获取高收入的阶层,以及这个阶层在行事时不受牵绊的自由。于是,在其他人还在单位的温室里观望时,他扔掉了金饭碗。
“我有更大的价值追求,我想成为中国的洛克菲勒。”想清楚了的老刘,不再犹豫。汽车、钢材、建材……只要是那个年代时髦的、赚钱的,他都做。仗着在机关攒下的好人缘,他真的淘到了第一桶金,成为百万富翁,而1990年全国职工年均工资才2140元。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国务院修正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人埋藏在心底的创业梦、财富梦,得到了空前的释放。这股春风,让老刘这个早他人几年下海的淘金者,率先尝到了甜头,生意如火箭般飞上了云端。
时代赋予的机遇,选择勇敢抓住的岂止老刘一人。1992年,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公务员和知识分子主动下海创业。以陈东升(泰康人寿)、田源(元明资本)、冯仑(万通控股)、潘石屹(SOHO中国)等为代表的“92派”,开始了他们的事业版图。
可是,商海汹涌,淹者无数。轻视市场规律、忽视经营管理的老刘,被市场经济的大浪,无情地拍倒在了海滩上。
“无法忘却兜里只剩下6块钱的日子。”1999年,建国50周年。普天同庆的年份,老刘却成了穷光蛋。深居浅出的日子,他拾起了书本。“那段时间,尽管兜比脸还干净,但精神世界却渐渐丰盈。现在回头看,竟成一生中难得的几段好时光之一。”
外界也正悄然变化着,许多故事都选择从这一年开始。在杭州,马云对他的18罗汉说,我们要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现在你们每人留一点儿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在北京,刘强东给10多个员工开年会,畅想新年目标:明年咱们聘个库管吧。在深圳,一家名叫腾讯的小公司聚餐,那夜因“千年虫”,只有马化腾一人在线当客服安抚用户。
而在那个充满文艺气息的自家小屋里,老刘的心日趋沉稳,定力十足。他一点儿也不急了,拿出最大的耐心等,等那个被后来的成功人士说得神乎其神的风口。
善于等待是大智慧。2003年,“非典”来袭。危机之后,国家更加重视疾控工作,环保成为社会共识,那个猪都能飞的机会终于来了。老刘像发现掉队羚羊的猎豹,出击又快又准。他整合手中资源,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投入环保设备经营。凭着商海经验和胆大心细,加之勤奋敬业,见多识广,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
“我把自己,一个野蛮生长后的失败者,一点点儿地反省,一点点儿地修正,再出发时,也有年龄的关系,我谦虚多了,低调多了,也平和多了。”
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小微企业、孵化机构得到税收支持。“国家新政的出台,就是新一轮的机遇。‘双创’让我嗅到了盈利的味道。我盘下了大片废弃厂房,改造成创客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培训中心。”这时的老刘上下腾挪、左右逢源,充分释放丰富的人脉资源。他跟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跟民营教育机构合作,跟商界大咖合作,一时间,他的基地车水马龙,高朋满座,财源滚滚。有官方大型会议,有商界高端论坛,有巨商富贾的演讲,有过万创业者求知的聆听……
“回顾我从商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是在追赶时代的潮流。认清哪里是潮头很重要,它的方向就是我选择前进的方向。”
的确,在时代窗口与经济周期的轮回中,老刘的选择,决定了他的人生。
老刘,1963年生人,企业家。老刘这代人,身上有明显的保守和沧桑感,文革的记忆让他们格外重视制度和稳定,对体制有着先天的依赖。而老刘跟这代人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市场经济开始活跃的年代,他用自身的选择,对中国千年沿袭的官本位壁垒,进行了一次勇敢的突破。
“1989年,我放弃了省直机关重要领导秘书的职位,背上借贷,投身商海。”
“下海”在当年是个热词,但他并非第一批。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全民经商热降临中国。这一年被称为“公司元年”,王石、柳传志们在这一年为各自的事业奠基。
对于这个选择,老刘曾犹豫过。他在体制内活得很滋润,拥有社会地位和身份优势,但他更羡慕在改革中获取高收入的阶层,以及这个阶层在行事时不受牵绊的自由。于是,在其他人还在单位的温室里观望时,他扔掉了金饭碗。
“我有更大的价值追求,我想成为中国的洛克菲勒。”想清楚了的老刘,不再犹豫。汽车、钢材、建材……只要是那个年代时髦的、赚钱的,他都做。仗着在机关攒下的好人缘,他真的淘到了第一桶金,成为百万富翁,而1990年全国职工年均工资才2140元。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国务院修正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人埋藏在心底的创业梦、财富梦,得到了空前的释放。这股春风,让老刘这个早他人几年下海的淘金者,率先尝到了甜头,生意如火箭般飞上了云端。
时代赋予的机遇,选择勇敢抓住的岂止老刘一人。1992年,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公务员和知识分子主动下海创业。以陈东升(泰康人寿)、田源(元明资本)、冯仑(万通控股)、潘石屹(SOHO中国)等为代表的“92派”,开始了他们的事业版图。
可是,商海汹涌,淹者无数。轻视市场规律、忽视经营管理的老刘,被市场经济的大浪,无情地拍倒在了海滩上。
“无法忘却兜里只剩下6块钱的日子。”1999年,建国50周年。普天同庆的年份,老刘却成了穷光蛋。深居浅出的日子,他拾起了书本。“那段时间,尽管兜比脸还干净,但精神世界却渐渐丰盈。现在回头看,竟成一生中难得的几段好时光之一。”
外界也正悄然变化着,许多故事都选择从这一年开始。在杭州,马云对他的18罗汉说,我们要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现在你们每人留一点儿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在北京,刘强东给10多个员工开年会,畅想新年目标:明年咱们聘个库管吧。在深圳,一家名叫腾讯的小公司聚餐,那夜因“千年虫”,只有马化腾一人在线当客服安抚用户。
而在那个充满文艺气息的自家小屋里,老刘的心日趋沉稳,定力十足。他一点儿也不急了,拿出最大的耐心等,等那个被后来的成功人士说得神乎其神的风口。
善于等待是大智慧。2003年,“非典”来袭。危机之后,国家更加重视疾控工作,环保成为社会共识,那个猪都能飞的机会终于来了。老刘像发现掉队羚羊的猎豹,出击又快又准。他整合手中资源,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投入环保设备经营。凭着商海经验和胆大心细,加之勤奋敬业,见多识广,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
“我把自己,一个野蛮生长后的失败者,一点点儿地反省,一点点儿地修正,再出发时,也有年龄的关系,我谦虚多了,低调多了,也平和多了。”
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小微企业、孵化机构得到税收支持。“国家新政的出台,就是新一轮的机遇。‘双创’让我嗅到了盈利的味道。我盘下了大片废弃厂房,改造成创客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培训中心。”这时的老刘上下腾挪、左右逢源,充分释放丰富的人脉资源。他跟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跟民营教育机构合作,跟商界大咖合作,一时间,他的基地车水马龙,高朋满座,财源滚滚。有官方大型会议,有商界高端论坛,有巨商富贾的演讲,有过万创业者求知的聆听……
“回顾我从商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是在追赶时代的潮流。认清哪里是潮头很重要,它的方向就是我选择前进的方向。”
的确,在时代窗口与经济周期的轮回中,老刘的选择,决定了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