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之菜说莴苣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莴苣,又名莴笋,菊科,莴苣属,一、二年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约在5世纪传入中国,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莴苣,其茎呈淡绿色,如同碧玉一般,制作菜肴可荤可素,可凉可热,可干制可腌渍,入口爽脆,是大众爱食的佳蔬。
  莴苣还有个富贵的名字:“千金菜”。北宋陶谷《清异录》:“呙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今莴苣也。”
  关于莴苣,《清波杂志》曾记载过一个有趣的传说:五代时,有一名为卓奄的和尚,靠种菜卖钱度日。某日中午在地旁小睡片刻,忽然梦见一条金色巨龙飞临,啮食莴苣。和尚猛醒,但梦境尚历历在目,心想定是有贵人来临。抬头朝莴苣地望去,见一相貌魁武伟岸之人正欲取莴苣。他赶紧谦恭地走上前去,取了大量的莴苣馈赠给这个陌生人。临别时叮嘱说:“苟富贵,勿相忘。”那人答道:“异日如得志,定当为和尚修一寺庙以谢今日馈赠之恩。”此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为帝后,访得和尚还活着,果在此为他修了庙宇。
  莴苣性凉,中医认为它具有开通疏利、消积下气、利尿通乳、增进食欲、宽肠通便的作用。《食疗本草》言其:“白苣,主补筋力,利五藏,开胸膈,拥塞气,通经脉,养筋骨,令人齿白净,聪明,少睡。可常常食之。”莴苣的清寒,也被带进了诗里。杜甫咏莴苣诗句:“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就满是凉意。陆游《新蔬诗》也写得好:“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翠苣的翠,不但悦目,也给人以脆生生的感觉,既是口福,也含着精神愉悦。
  莴苣营养十分丰富,是理想的食疗养生佳品。莴苣富含尼克酸,被认为是胰岛素的激活剂,糖尿病人经常吃些莴苣,有助于改善糖的代谢功能。莴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预防和辅助治疗坏血病。莴苣中的钾离子含量丰富,但钠的含量低,有利于调节体内盐的平衡。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具有利尿、降低血压、预防心律紊乱的功效。莴苣中还含有微量元素锌、铁,特别是莴苣中的铁元素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经常食用新鲜莴苣,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莴苣中含有一种叫芳香烃羟化脂的物质,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亚硝胺,防止癌细胞的形成,对于消化系统的肝癌、胃癌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也可缓解癌症患者放疗或化疗的反应。另外,莴苣茎叶中含有莴苣素,能增强胃液,刺激消化,增进食欲。莴苣叶中较多的菊糖类物质,能起到镇静、安眠作用。
  老人、儿童腹部受到风寒,隐隐作痛。可将莴苣的茎和叶,捣烂后放在锅里煮熟饮用,能止腹痛。因为莴苣的茎叶中,有一种白色的乳状液,名为莴亚片。据药学家研究,这种液汁,有镇痛和麻醉之功效。小儿小便不利时,可用莴苣茎和叶,捣烂如泥,涂敷肚脐之上,小便可渐渐通畅。凡是身体虚弱,阴分不足,齿缝间时常出血,或鼻部干燥,易出鼻血,均可用莴苣茎切片煮熟加酱油或盐拌食,以减少出血情况。
  莴苣虽是食疗佳品,但需要注意的是,寒性体质者以及痛风、泌尿道结石、眼疾患者不宜食用。
其他文献
牛蒡,这个在《本草纲目》《药性论》中早已有所记载的药食同源食材,如今却摇身一变,具有了“留日归来”的背景。形似山药的牛蒡,大约在一千年前由我国传入日本,墙内开花墙外香,深受日本人民喜爱,逐渐变成日料中特别常见的食材,因此也有“东洋参”之称。在日本主妇眼里,牛蒡随和又百搭,不仅能去除海鲜、肉类的腥味,彼此相映成趣,而且牛蒡的根、茎、叶都能被用来加工成美食,做小菜、入火锅、做成天妇罗,无一不可。  近
夏秋交替之际,新鲜上市的水果品类繁多。其中有一类,个头儿虽小,但味道诱人且富含营养素,这就是浆果。什么是浆果呢?按照植物学的定义就是由单子房发育,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种子的带果皮的水果,具有肉质多汁的特点。  这个定义听起来似乎有些费解,举例说明比较通俗易懂。比如常见的葡萄、猕猴桃、桑葚;价格不菲的蓝莓、蔓越莓、黑莓、醋栗;产于黄土高原、常用来做饮料的沙棘等等,都是浆果。而我们印象中的浆果——草莓,因
“满目绿叶翠,杜鹃声声啼鸣中,又见新鲣时.”这是江户时代的俳句诗人素堂的名句.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又称烟仔、柴鱼或炮弹鱼,英文俗名skipjack tuna.它和金枪鱼有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