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HU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单纯的实验技能的掌握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优化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提升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优化 教学思想
  
  当前,部分老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尤其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总会将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步骤、每步的注意点,甚至是如何处理数据都很细化地告诉学生,有的老师将这些内容写在黑板上,有的将此打印成文字材料分发给每个学生,这样做的优点是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实验成功,各种实验器材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但这样的实验教学过于死板,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只能锻炼实验技能或验证一些物理原理,无法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不能培养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假如不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会产生依赖思想,没有创新思维能力,就算将来能考个高分,也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显得非常重要。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优化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物理原理、规律为主,总是老师先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向学生解释操作的原理、注意点,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在这种实验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解释,将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结论记住就行。从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中可以看出,就算学生不看实验,也能记住这些内容,照样能应付各种考试。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老师怕麻烦就不做实验,将记忆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强记。但学生没有真正经历实验的整个过程,无法利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优化实验教学的模式。
  我们不能将实验看成机械的、没有灵魂的操作过程,而应该将实验看成是含有创造成分的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在各种实验活动中,应尽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实验,解决问题,探索未知规律。比如,利用欧姆定律测电阻,不能直接告知学生如何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数据,然后计算出电阻,而应该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欧姆定律内容)、技能(电压表与电流的使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假如有个未知阻值的电阻,让你一个人到实验室自己寻找器材,如何将它测量出来呢?如果学生还思考不出,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测量它就是用实验手段知道它,相当于理论计算题中运用其他物理量计算它,如果要求解电阻,我们应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用什么公式求解呢?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自然就会想到,要测电阻,应该先测出它所在电路中的电流,以及两端电压。当学生能利用电压变、电流测量出电阻后,再抛出问题:这样测量是能测出电阻了,但在初二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知道,欲减少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我们测电阻时,如何实现减小误差呢?有的学生自然会想到要多次测量,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是稳定不变的,要实现多次测量就必须改变电流与电压的大小。然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压、电流。有的学生会提出改变电源,这是值得肯定的,可以实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但有些麻烦,不太方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回忆改变电流大小的器材,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飞跃。可以看出,貌似简单的实验,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却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郾改进物理实验,增加实验。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利用实验这个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初三物理中的电磁感应实验,它是一个演示实验,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它改为学生的探索实验,这就能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未知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基础上,探索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以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假如教学时间允许,可以增加两个探索问题:(1)感应电流的强弱;(2)假如导体不运动,如何实现产生感应电流?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学生能积极思维,创新能力会得到培养。
  2?郾利用物理学的发展史或物理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物理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很多学生害怕物理,特别是某些女生,她们总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如果我们能用物理学的发展史或物理学家研究科学的事迹来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就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息。比如,焦耳定律,是焦耳潜心研究近四十年的成果;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电生磁后,立即进行逆向思维,终于找了电磁感应规律。牛顿具备一双慧眼,对苹果落地进行观察,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让学生聆听科学家的故事,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敢于猜测、敢于实践,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对科学事业进行百折不挠的探索,从小就树立为科学奋斗的理想。
  三、开展合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个体做探究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但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有些复杂的研究课题只凭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再者,当今社会的科学研究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凭一个人的能力就能研究出成果,凡是重大的发明与创造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因此,新课程大力提倡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提高与人交流的技巧,这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比如,在探究液体汽化快慢因素时,当学生通过讨论,猜测可能的几个因素后,就要分工探究。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如果某个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就等于整个小组无法取得成功,这就使得成员之间必须相互提供帮助,这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革新教学观念,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振山.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
其他文献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一种重要的遗传物质,是目前所知人体最复杂的多态系统。在我国人群中A33表位占A位点表位的21%,是临床中较常见的表位。根据近些年相关报道,HLA-A33表位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新教材教学难度增加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生物教学课本中涉及的图、文、形、像很多,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看、去听、去想。信息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吸引学生注意,降低理解难度。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增大课堂容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可以增强学生
视觉传达是一门讲究个性的艺术,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色彩”作为高等院校视觉传达专业的主干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色彩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色彩教学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在色彩的审美修养、造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色彩教学重在“以技入道”,其内容偏专偏窄,陈旧重复,往往用统一的方法步骤要求学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体会    在物理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思维,使其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呢?结合教学实践,我对培养调动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创设情境
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目前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疾病之一,目前对其控制主要通过使用齐多夫定Zidovudine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NRTIs)来实现,NRTIs的使用一方面显著降低了AIDS的发病
我常在学生的微博上看到学生对老师的埋怨,甚至是咒骂老师的话;在学校也常听到这样的反映:某班级的学生不满自己的老师,要求调班;近年来,网络媒体上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有人不禁问:这是怎么啦?更有人感叹:现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我思索:学生有了自主意识,教师该怎么办?我觉得只有一条出路:顺应时代,了解学生,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亲近、喜欢自己的老师,才
摘 要: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全日制义务
T-2毒素在我国粮食作物和饲料中广泛存在,具有毒性强、脱毒困难等特点。动物在长期摄入低剂量T-2毒素污染的谷物或饲料后就会引起中毒,生长发育迟缓,体重明显下降,给畜牧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