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中央空调室外机结构噪声分析与控制

来源 :噪声与振动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_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阶段中的某型家用中央空调室外机在压缩机以4200 r/min~4500 r/min转速运行时存在明显嗡嗡声异响,声品质体验的接受度差.针对该问题,通过噪声频谱特性分析、管路系统结构模态试验和仿真分析等手段,确定吸气管共振是产生室外机嗡嗡声异响的原因.基于模态仿真分析对吸气管进行调频设计,使其固有频率避开压缩机四倍频激励,同时配合阻尼块的减振作用,达到有效降噪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吸气管改进后整机噪声总值最大降幅达8 dB,嗡嗡声异响消失.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模型对家用中央空调室外机结构噪声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针对大圆机的大型薄壁齿轮在制造与装配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心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的齿轮偏心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偏斜度解卷积(Skewness Deconvolution,SED)增强振动信号中的齿轮偏心故障特征.其次,运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目标信号分解为有限个固有模式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然后,提出加权-相关频峭度指标(Weighted Correlation-frequency Kurtosis
有效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已经成为机械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研究热点,故障诊断模型建立的重点工作是学习高分辨率的故障特征,传统方法往往过多依赖于人工或者先验知识,故急需以一种智能方式从输入信号中自动地提取特征.首先利用SAE从振动信号的频谱中学习特征,并选用L1正则化约束SAE的学习能力防止模型产生过拟合现象;随后选用Softmax回归函数建立故障分类器,将提取的信号特征输入其中实现故障类型的分类.最后通过一组滚动轴承实验数据对所提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在进行轴承智能故障诊断
为了完善现有地铁轨道振动测试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全面地研究地铁轨道的振动传递特性.首先利用加速度传感器,以某地铁线路的减振道床和普通整体道床轨道为研究对象进行振动测试,然后采用“1/3倍频程分析”对两者的钢轨、道床、隧道壁分频振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采用“传递函数分析”方法对振动在钢轨、道床、隧道壁的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由于不同轨道结构的基础约束存在差异,减振道床的钢轨与道床的振动响应略大于普通整体道床,而隧道壁竖向的振动响应显著低于普通整体轨道,因此减振道床的减振效果主要体现于对列车垂向振
针对地铁小半径曲线地段钢轨波磨对于地面环境振动的影响,选取某地铁普通整体道床小半径曲线钢轨有波磨与无波磨地段车辆通过时的隧道内及地面振动状况进行测试,同时测量有波磨地段与无波磨地段钢轨波磨实际状况.从频域角度对数据分析整理,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对于隧道内及地面振动存在显著增大作用;列车通过引起的振动在钢轨-轨道板-隧道壁-地面的传播过程中逐渐降低,并且高频振动的下降速度大于低频振动;短波波磨对于钢轨振动的影响较为剧烈,而长波波磨对地面环境振动影响较大.
为了研究裙板结构对市域列车车外噪声的降噪效果,基于声线跟踪法,建立4节编组的车外噪声仿真模型.考虑车辆的主要噪声源,包括轮轨噪声、气动噪声、辅助设备噪声等,同时考虑影响车辆振动和噪声的关键边界条件,包括列车结构、桥梁结构、地面声反射等,计算列车140 km/h匀速运行时的车外通过噪声,并进一步研究车厢底部不同位置安装半/全遮挡裙板,以及裙板内侧铺设不同吸声材料后的车外降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架及辅助设备位置安装全遮挡裙板的降噪效果最好,可降低车外噪声约3 dB(A);转向架裙板内侧铺设平均吸声系数为0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蒸发器换热管在振动与腐蚀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破损,严重危及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淡化水的品质.通过换热管自振频率的测量和管束振动监测,分析不同工况下换热管不同位置的振动信号时域波形图和频谱特征,研究喷淋密度、蒸发量和蒸发温度等因素对换热管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淋冲击导致传热管振动强度远大于降膜流动与蒸汽横掠引起的流致振动;在蒸发器运行温度(40℃~70℃)范围内,温度变化对管束振动幅值的影响较小,喷淋密度和蒸发量的增加会导致换热管振动强度增加,且管束的最大振动位移峰峰值未超过相关设计标准.
针对华晨宝马3系车辆行驶时车内有异常噪声的现象,进行相应的路面测试.首先,通过路面测试及主观评估分析出异响源的范围,其次使用东华测试DH5902设备对该范围和驾驶员耳旁的噪声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高通滤波处理,然后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小波偏相干分析,从而识别出异响源的主要贡献部件,提出改造方案并验证.结果表明:应用小波偏相干分析能够准确找到车辆异响源的主要贡献部件,基于该方法所提出的改造措施有效降低了车内的噪声,该方法的有效性得到验证.
湖南某火电厂配备两台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冷却塔运行时噪声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大.针对该问题,基于Cadna/A噪声预测评估软件,研究自然通风冷却塔在实施降噪网和声屏障联合降噪措施前后的声场分布.通过将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相比较,验证Cadna/A软件对该类冷却塔噪声计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使用Cadna/A软件对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进行噪声研究是合适的.对于火电厂冷却塔,采用声屏障和降噪网联合降噪方案具有很好的降噪效果.
针对某MT(Manual Transmission,简称MT)车型加速换挡杆振动问题,基于客观测试,首先按照振动源→振动传递路径→响应端表现的分析方法,对整个振动传递路径展开研究.然后考虑该MT车型换挡杆振动的传递路径,运用HyperMesh、Nastran等软件对振动源(变速器换挡机构)、响应端(换挡杆)进行NVH分析,确认其中变速器换挡机构为振动源,换挡杆为响应端,最后对振动传递路径(换挡拉索)进行隔振试验验证.研究发现,换挡杆振动受到变速器换挡机构弹性体模态大小、换挡拉索隔振优劣的影响显著,研究所提
隧道混响是隧道内列车噪声显著的关键因素,对混响特性进行预测分析有助于隧道内的降噪研究.采用脉冲响应积分法测试空场隧道混响时间,利用虚源法建立隧道壁面吸声系数数值计算模型,反推隧道壁面的吸声系数,将其输入给基于声线跟踪原理建立的隧道内声场响应预测分析模型,以混响时间和D/R比(Direct/Reverberant ra-tio)详细分析隧道内车体表面声场的混响特性.结果表明:隧道壁面吸声系数经验值与反推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低于400 Hz频段经验值高于计算值,而高于400 Hz频段则反之.在车底响应面声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