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21世纪所需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重点谈谈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呢?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现象能产生强烈的好奇,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坚固的钢铁制品容易生锈,而墨写的字,绘的画,历经千百年却不变色.堆放着的大草堆,大煤堆在没有任何外来火源的情况下,有时自动燃烧起来.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神奇美妙的溶洞,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其次,在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上,教师们应该恰当质疑.科学研究、探索活动尤其需要质疑.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而是主动地以开放式思维去解疑.质疑,实际上构成了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键点.
  质疑时,常以“原理型”为主.学生掌握某种化学原理后,教师提出有发展性应用型的疑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讲授金属活动性顺序后,可向学生质疑:如何鉴别真假银元?学生可以思考:银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后,它不能与酸反应,如果银元能够与酸反应,说明这个银元是假的.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解疑,学生将避免解决问题途径的单一性,而是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问题.即从惯常的思维方式上升到创造性思维方式.
  要学生学会这种思维并引导自己进行创新思维,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经常作这方面的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途径;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对学生解题有创新的,即使在萌芽状态,都要积极扶持,千万不能有意无意的扑灭在学生大脑中冒起的各种神奇的创新性的火花;考试也应鼓励创新,凡有新颖解法和独特见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有不准确之处也应酌情给高分.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求异,达到创新的境地.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怎样培养创新能力呢? 这里谈谈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培养想象能力,要学会联想.如,讲到CO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燃烧的火焰颜色;讲到C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H2气体;讲到CO化学性质时要联想到C和H2的化学性质.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和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课堂实验的教学.实验时,学生要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条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时,要求学生弄清实验仪器的各结构名称、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静到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状态,要弄清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从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在实验时留有“空白”和“开发区”,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现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主要是作为验证化学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改进实验、设计实验等方面的指导.如,在讲授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对尾气的处理除了用点燃的方法外,还可采取什么方法对该装置进行改进?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在平时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教学:(1)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2)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3)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进而改进实验.
  如,我们在演示初中化学(苏教版全一册)第41页[实验3—8]时,由于生成的SO2具有刺激性气味而影响课堂气氛.我们趁机诱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这一缺陷?为什么在瓶口要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浸透的硬纸片盖住?
  而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组合装置,组织环保小组测定水体污染等课外实验,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江苏省泰兴姚王初级中学 (225402)]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学是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与手段,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对初中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验教学;实验室  一、调整职能,转变意识  物理实验室是学校进行物理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管理的目的是使实验室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但配备了实验器材,建立了实验室,只是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些设备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在物理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第一,明确在高中阶段开设本学科的目的.物理学科的新课程计划要求突出物理学科的基础地位,加强对“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的了解.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育人”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只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育好人”的目的.  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依然是教学的重点.物
摘要: 中学化学实验是一个特殊的活动,在化学实验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诸多的能力,其中观察力与思维力就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因为观察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没有观察就形不成化学知识,而思维力是其核心,随着化学实验的不断推进,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离开思维化学实验就得不到升华,其理性知识的获取也就无从谈起.  关键词: 创新实验教学;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观察是我们对于客观事物获得认识的第一个阶段.它是具有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钙激活蛋白酶(m-Calapin)激活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1实验分组及动物模
摘要: 激发兴趣,树立新的教学观,建立情感教育、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精心备课、优化作业设计,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做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作用,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 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化学是一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