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3-02
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起来就觉得头疼,枯燥无味,成绩也很难提高。在十年多农村一线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着重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教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一、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小学的学生,见识少,知识面不广,所具有的知识一般源于书本知识,很难把书本知识结合在一起。另外,多数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农村小学学校教育条件差,“读书无用论”的继续存在,都是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我们应该正视这些确实是学生成绩差的客观原因,与其说抱怨学生还不如面对现实。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讲明知识的重要性,多讲与生活有关,多讲与农村联系较紧的知识,要求放低,每节课从尽量低的起点开始,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轨道上来。
二、注重多种形式教学,提高课堂气氛。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束缚,基本上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或打乒乓球式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是提不起来,久而久之感到厌倦,不想学,不主动去学。这就要求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数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喜欢上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学生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得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的兴趣高了起来,专心致志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再如,在学习测量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一元的硬币、象棋子、在纸片上画出的圆,细绳和直尺等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学生想了一会,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量周长?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时,感到不方便,学生便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怎么测呢?”有的几个学生自成小组共同讨论,有的相互交流测量方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去。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联系,学以致用。
努力挖掘农村孩子身边的教材,时时关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断地沟通数学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与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如教学“百分率”后,我让学生来个收集种子包装袋的大行动,在农村找出一些种子包装袋再比较各种种子的出芽率,帮爸妈算一算来年应播种种子数,播种面积多大。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迫使学生用书上所学的关于“百分率”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进行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收集。不僅使学生更好得掌握和了解百分率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电灯下的影子,汽车由远及近行驶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作为农村小学,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怎样理解“纳税”的意义,学生感到一头雾水,蒙蒙胧胧,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入手问:“我们这学期开学交的钱是不是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用的新课桌凳从哪里来?这都需要很多钱,这些钱从哪里来?”最后告诉学生这些钱大多是纳税人纳的税钱,既解释了纳税,又说明纳税的用途。
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买东西要用到数学,种植花卉要用到数学,坐车要用到数学……我们每天上学都用到了数学上学到的测量和统计的方法,数学在生活中学习特别有趣,有意义。如我们喝矿泉水或饮料的饮料瓶、罐都标有刻度有500ml的、有250ml的、有220ml的、有120ml的、还有100ml的。那么多的不同的ml种类,不是也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关于生活当中液体刻度的问题吗?当你帮助家务煮饭时,要称200ml的水,只有500ml和100ml的容器,可以怎么做?(500-100×3=200ml)。还有路程问题,工程问题可以转化我们农村特有田间作业。田地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有远近,可以说路程问题,播种面积有大有小,如果同一块地,一个人做或两个人做有什么区别,这里就有工程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懂得了数学来源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面做一个半径为1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绳子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四、注重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农村学生差异较大,学困生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优生的发展,适当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可用“赶学互帮”的方法,让学困生向优生看齐,让优生帮助学困生一起学习,达到共同进步。在学习“观察物体”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搭一搭,说一说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同桌、好友、小组间进行,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同学们间团结协作。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让学困生与优生共同做实验,有的动手实验,有的记录,有的观察等等。利于促成同学之间关系,共同学习,并最终发展为友谊。在活动中,学生从开始的不协调到互帮、互学、互助、互谅,促进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的发展。
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起来就觉得头疼,枯燥无味,成绩也很难提高。在十年多农村一线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着重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教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一、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小学的学生,见识少,知识面不广,所具有的知识一般源于书本知识,很难把书本知识结合在一起。另外,多数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农村小学学校教育条件差,“读书无用论”的继续存在,都是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我们应该正视这些确实是学生成绩差的客观原因,与其说抱怨学生还不如面对现实。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讲明知识的重要性,多讲与生活有关,多讲与农村联系较紧的知识,要求放低,每节课从尽量低的起点开始,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轨道上来。
二、注重多种形式教学,提高课堂气氛。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束缚,基本上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或打乒乓球式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是提不起来,久而久之感到厌倦,不想学,不主动去学。这就要求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数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喜欢上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学生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得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的兴趣高了起来,专心致志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再如,在学习测量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一元的硬币、象棋子、在纸片上画出的圆,细绳和直尺等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学生想了一会,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量周长?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时,感到不方便,学生便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怎么测呢?”有的几个学生自成小组共同讨论,有的相互交流测量方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去。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联系,学以致用。
努力挖掘农村孩子身边的教材,时时关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断地沟通数学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与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如教学“百分率”后,我让学生来个收集种子包装袋的大行动,在农村找出一些种子包装袋再比较各种种子的出芽率,帮爸妈算一算来年应播种种子数,播种面积多大。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迫使学生用书上所学的关于“百分率”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进行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收集。不僅使学生更好得掌握和了解百分率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电灯下的影子,汽车由远及近行驶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作为农村小学,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怎样理解“纳税”的意义,学生感到一头雾水,蒙蒙胧胧,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入手问:“我们这学期开学交的钱是不是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用的新课桌凳从哪里来?这都需要很多钱,这些钱从哪里来?”最后告诉学生这些钱大多是纳税人纳的税钱,既解释了纳税,又说明纳税的用途。
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买东西要用到数学,种植花卉要用到数学,坐车要用到数学……我们每天上学都用到了数学上学到的测量和统计的方法,数学在生活中学习特别有趣,有意义。如我们喝矿泉水或饮料的饮料瓶、罐都标有刻度有500ml的、有250ml的、有220ml的、有120ml的、还有100ml的。那么多的不同的ml种类,不是也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关于生活当中液体刻度的问题吗?当你帮助家务煮饭时,要称200ml的水,只有500ml和100ml的容器,可以怎么做?(500-100×3=200ml)。还有路程问题,工程问题可以转化我们农村特有田间作业。田地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有远近,可以说路程问题,播种面积有大有小,如果同一块地,一个人做或两个人做有什么区别,这里就有工程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懂得了数学来源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面做一个半径为1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绳子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四、注重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农村学生差异较大,学困生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优生的发展,适当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可用“赶学互帮”的方法,让学困生向优生看齐,让优生帮助学困生一起学习,达到共同进步。在学习“观察物体”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搭一搭,说一说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同桌、好友、小组间进行,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同学们间团结协作。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让学困生与优生共同做实验,有的动手实验,有的记录,有的观察等等。利于促成同学之间关系,共同学习,并最终发展为友谊。在活动中,学生从开始的不协调到互帮、互学、互助、互谅,促进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