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对山区性河道治理采取类似于修建输水渠道的做法,已逐渐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应通过降低工程造价,改进护岸结构;以工程措施为掩护,以生物措施为根本;在防止暴洪灾害的同时.充分发挥补充地下水源、河水灌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作用,将历年为患的洪水转化为资源。使治河工程取得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