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新农险发展“最后一公里”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m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试点近3年的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險(以下简称“新农险”)正式扩大试点范围。根据《通知》要求,针对稻谷、小麦、玉米这三大粮食作物开展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将逐步从6个粮食助产省份的产粮大县试点,扩大至覆盖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所有产粮大县。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投保农户实施保费补贴,在省级财政补贴不低于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补贴45%,对东部地区补贴35%。
  如何切实全面推进新时期下的新农险建设,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目前的现实是我们已经实现了“扩面”,这是新农险得以顺利开展并壮大的基本盘。那么,如何在保证这个基本盘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发展质量,主要的达成路径包括三个方面,即造血、增品和提标。
  “造血”指的是摆脱政府的财政补贴依赖,进一步提升新农险建设中的市场化程度,让保险资金成为贯穿整个业务流程的“源头活水”;“增品”指的是要增强新农险发展过程中配套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让承保机构控制综合费率,实现降本增效;“提标”指的是要在新农险的业务流程中,逐步完善农业风险的定价和定损机制,让定价定损的依据建立在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基础之上,以此不断降低承保机构的赔付压力,提升其承保的积极性。
  本次新农险试点范围扩大,是我国农业保险为适应新时期的粮食生产安全与农业发展安全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对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对于农业保险甚至整个保险业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机遇。既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充满着各种未知挑战。要加强行业在这方面的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就需要从四个方面打通新农险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在发展格局上打通最后一公里。《通知》提出,要确保风险可控。各地应注重加强经营风险管控,强化对农业大灾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和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全面提高大灾风险统筹层次,形成农业风险闭环管控体系。
  这也是国家从政策层面对新农险未来的发展格局作了明确规定,即通过农业原保险、农业再保险和大灾准备金,将新农险的风险全面管理起来。监管部门和行业机构都要站在这个更大的发展格局上对待新农险的发展,要切实研究相应的监管制度、行业标准、管理机制与市场准则,将新时期下的农业风险统一纳入闭环管理,将行业发展的外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逐一排除,确保新农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定价机制上打通最后一公里。美欧等保险发达国家,往往借助期货市场来确定农业保险的保障价格,而我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过往积累的价格历史数据有限,难以满足新农险的定价要求,加之目前政府对水稻和小麦的价格没有完全放开,期货价格的参考价值受限,所以新农险业务的开展,存在客观上的费率厘定困难。
  因此,在定价机制上应该进行逐步修正与完善,特别是要优化粮食收购机制,建立健全粮食买卖采价机制。此外,承保机构还可通过期货市场价格、再保险费率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对定价机制的有效补充,以此让费率厘定更加客观精准,维持新农险业务的可持续性。
  三是在数据支撑上打通最后一公里。保险科技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但在农业保险方面,信息化建设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农业保险科技平台,对于服务支撑,尤其是农险业务的数据信息支撑还不够完善。
  因此,亟需加快建设专属的农业数据信息平台,加大农险相关数据的积累,将分散的数据统一转换为量化的风险查验数据,对损失程度进行更为精准的判断,从而帮助承保机构实现从产品设计、核赔理赔等多个环节的成本优化,也能更加精准地配合农户的防灾减损工作。
  四是在服务能力上打通最后一公里。作为贯穿保前、保中、保后等全业务流程的承保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是关系到新农险各项政策能否落实到位的关键。特别是在农作物受灾和出险以后,承保机构能否方便、及时、足额地跟进理赔工作,是农户十分关心的问题。
  因此,承保机构要特别注重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合规经营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量,做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特别是在理赔环节,要确保理赔能够主动、及时、高效、精准,以切实维护投保农户的合法权益,提升农户的投保意识和积极性。
其他文献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前者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和当务之急,后者有助于让科创板“活”起来。二级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會反馈到一级市场,还可以强化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职能,有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期刊
基于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M_S5.1地震事件,以河北省测震台网测定的唐山5.1级地震序列目录中M_L1.0以上地震事件为模板,采用匹配滤波技术对2020年07月12—16日的连续波形进行遗漏地震检测,并确定遗漏地震的发震时刻,进一步完善地震序列目录;计算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得到节面I:走向236°/倾角77°/滑动角-170°,节面Ⅱ:走向143.7°/倾角80.3°/滑动角-13.2°;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完善证券立法机制,加大刑事惩戒力度,完善行政法律制度,健全民事赔偿制度,强化市场约束机制。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历史上首个两办联合发布的专项针对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文件,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方位加强和改进证券监管执法工作的行动纲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再次“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意见》的发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都在试图从传统的土地财政发展模式向“科技+金融”的可持续产业新模式切换;这给了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中国资本市场一个难得的机遇——更好服务中国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机构应勇于创新、深耕区域经济,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职能,强化科技和金融相互赋能,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国有资金的使用效率,与区域经济共筑辉煌十年。资本市场助力经济转型
当前,对处于快速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产能过剩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传统制造业领域几乎已经不存在“蓝海”。在残酷的竞争压力下,中国制造业正出现明显的分化。一方面是无数制造、装配、加工环节的企业为了争夺订单而不断压低成本,有的长期为海外提供代工而逐步降低利润,有的转而尝试用低廉的价格满足消费者的基本物质需要,近年来在中国消费者“拼多多”购物狂欢的背后,就是这些廉价商品的生产企业找到薄利多销的生存
期刊
2021年上半年正式收官,上市公司的中报预告也相继出炉。截至2021年7月16日,沪深两市有1700多家公司披露2021年中报业绩预告或快报,披露率为38.8%,业绩预喜率近七成。可以看到,在我国各项金融支持政策的实施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举措的不断落地下,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业绩恢复强劲。上市公司中报多行业预喜  从当前的A股中报预告披露来看,披露率前三的行业分别为钢铁、休闲服务和化工,大多数企业都
期刊
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成绩显著。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优化整体资源配置、完善金融体系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企业一旦上市,股价爆炒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也催生了一批企业和背后的股东铤而走险,甚至通过欺诈发行来谋求上市,本身并不符合上市条件。也有一批企业由于后期受国家政策、行业波动、管理团队能力下降、企业生命周期等因素影响,并不符合继续公开交易的条件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近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全局意识和前瞻意识,融合现实经验成就与未来发展趋势,在推进共同富裕、增强群众获得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位于浙江省西部、分水江和富春江交汇之处、素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美誉
中国的保险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覆盖面不足,需求量很大。在信息不对称的常态下,消费者很难对保险人的资信和服务质量以及保险产品的性能、价格、国内国际市场行情等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而近些年,人们对保险认知不断加深的同时,对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保险产品琳琅满目,让客户在选择时感觉无从下手。因此,找一个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就显得格外重要,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可以帮助客户量身定制,根据客户的预算在众多产品中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