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视域下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果断的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破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社会实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改革开放;农村地区;社会现代化
  一、 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农村社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就是要破除长期以来抑制农村地区发展的桎梏,释放农村地区的潜力,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农村的道路选择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全方位的现代化,为此它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条件:首先,人的现代化包括农民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农民要具有现代化的观念,而不再是“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传统意义上的思想观念,科学知识、技术能力、思想观念等是组成农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其次,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几千年来自然经济下的农村经济模式主要是农业经济,而现代化的农村不再是以农业经济为关键因素,其他因素的重要作用在社会现代化的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比如:乡镇企业和商业服务业等因素在现代化的农村中占据重要地位。农村与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农村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是實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对农业方面投入的增多,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民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至此,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劳动力大幅减少,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之,大量的乡镇企业和农业收入的相对较低,大量农民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这部分人在赚到钱以后,大部分会回乡建新房,一部分优秀的外出打工者会带回一定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家乡开辟事业,为建设家乡助力。我所生活的农村面貌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生活方式的改变
  1. 服装方面。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物质资源十分匮乏,家里的衣服常常是一件衣服多人穿,农村家里的孩子即使是在过年,也没有新衣服,而现在这种情况已经被服装的多样化所取代,农村的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有衣服穿,而开始更多的关注城市人们服装的流行趋势,根据流行指数来为自己置办衣物。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里的女性会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农村的话是会招来冷眼的,农村人们对这一现象十分排斥甚至会在背后指指点点,今天这一现象已经成了广大农村女性追求的流行趋势。追求时尚潮流和本能的爱美之心被农村人们广泛接受和追捧。
  2. 饮食方面。在饮食上,过去的人们主要关注能否吃饱肚子,人们要想吃顿饺子或者肉之类的饭必须要等到过年或者过节的时候才可以吃。过去,人们的食物种类十分单一,大部分家庭以各种粗粮为主,现在的农村不仅减免了农业税,国家还要给农民发放一定的农耕补贴,这样的惠民政策使得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鸡鸭鱼肉等肉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在农户的餐桌上已成为很常见的事情,人们也更加注重饮食的多样化和营养的均衡搭配,更加关注饮食的健康和平衡,因此与之前相比,农村人口的平均寿命更长了,疾病发生率也更低了。
  3. 住房方面。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农村人民住的是窑洞或者是土房子,窑洞这种建筑是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延续了几百年的住房形式,构造十分简单,选址也很简单,只要有土山土丘的地方都可以修建这种建筑,这种住房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所以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喜欢,但是,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每逢雨季的时候,农村住户都会担心由于雨水的长期冲刷而导致窑洞的冲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引进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还有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解决了农村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问题,经过几年的拼搏,大部分人民已经具备了改善居住环境的经济能力。这一时期,农村地区的大瓦房如雨后春笋般修建起来,迅速地取代了延续几百年之久的窑洞,于是,农村的生活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 交通方面。改革开放之初,每个家庭都会以能拥有一辆自行车而自豪,因为在过去自行车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改革开放以后,摩托车、电动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相继出现并迅速在社会上得到普及。出行工具的更新换代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办事效率,而且也进一步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农村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被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所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二) 消费观念的改变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人民的主要消费构成部分就是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有些简单的工业品则是通过实物交换的方式得来的,如以玉米换冰糖等。这一时期,农村地区流通最广的币值是分、角等单位,因此,那一代农民也是最崇尚艰苦朴素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使农村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更大满足,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也不再仅限于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而是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家里的基础设施也迅速得到普及。近年来,随着宽带网络在农村的覆盖和普及,大部分农村人民已经开始接受并能够熟练地操作网上购物的一整套流程。农村人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式越来越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此外,农村人民还会把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子女的受教育、购房、购车等方面。
  三、 总结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共同点就是我国社会在不断地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这一进程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力的助推了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赢得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芮玛丽.革命在中国[M].耶鲁大学出版社,1933.
  作者简介:
  胡继鹏,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学术期刊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学生思路不清,思考能力弱化,判断力差,在寻找真相、真知与真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这些问题离不开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面对繁杂信息,需要创造力的当下,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日札写作作为一个养护学生个性的土壤,对批判性技能和批判性精神的培养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日札写作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三个方面入手,旨在对当下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摘 要: 问卷星作为信息技术产物,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即将成为教学改革的一把利剑,其随堂测试、在线考试和调查测评功能优势日益凸显。问卷星是一款可选设置软件,只有掌握功能设置要点,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 问卷星;多功能;设置要点  一、 引言  信息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正在对社会改革形成一种倒逼形式,教育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问卷星作为一种免费的专业调查、测评平台具有在线编辑、分析统计等功能
摘 要: 本文在剖析目前中职教师绩效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和突出的问题,明确了基于中职教育自身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提出指标设置的关键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 中职学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奖惩评优、人事调整等决策的重要依据。教职工绩效考核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管理的总体规划,并
摘 要: 課堂教学究其本质,就是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思维交流、观点互换、互补互促的实践活动,教师的主导特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对等性等方面因素,迫切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互动、交流等活动来展现课堂的无穷活力。本文作者现围绕如何组织和实施师生之间的互动实践活动这一主体,保持课堂教学的活力,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课堂活力;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究其本
摘 要: 在虚拟现实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引入对分课堂的理念,从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与考评方式三个方面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虚拟现实课程教学的影响。首先以项目为载体,将基础知识融入到各项目中,其次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相结合,最后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得出最终的成绩。实践结果表明:对分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使学生基础知识的得到巩固和掌握,使学生
摘 要: 与语数外相比,小学科学教学在目前不被重视的情况屡见不鲜,低效课堂、无效课堂更是数不胜数。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小学科学教学也应该注重高效课堂的创建的主题。文章基于这个问题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体会,以期共享。  关键词: 小学科学;兴趣;科学素养;高效课堂;创建策略  在高唱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备受轻视,被看作小科、副科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们不重视,导致小学
摘 要: 民法本就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民法与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割裂开来,让学生只知道理论忽视实践,无法好好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教学法在民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  关键词: 实践教学法;民法;课程教学  民法理论源远流长,体系庞大,要把抽象的理论让学生们运用到生活中其实是十分艰难的,因此在民法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