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化的角度谈改进高中物理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ang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够密切。向物理学科中注入生活化的元素,更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生活化的角度分析如何改进高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生活化 教学语言 课堂实验 物理作业
  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够密切,很多学生学了几年物理却不会应用,这无疑是应试教育弊端的一大体现。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物理知识回归生活实际,拒绝让学生做只会解题的书呆子。另外,向物理学科中注入生活化的元素,更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如何为高中物理教学做出生活化的改进。
  一、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变得生动有趣呢?首先,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次,语言风格口语化。尽管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教师的必备素养,但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当地方言俚语,不但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在联系实际的时候,不要照搬他人的经验,而要形成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语言。再次,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例如,从成语中可以透视到许多物理现象,像“钻木取火”指内能的改变方式,“破镜重圆”已不可能,因为分子间的引力已经无法再让破镜恢复如初。此外,与学生聊一聊最近遇到的奇闻异事又或者是身边的小事,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善于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则可以有效增强课堂的生活气息,拉近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很多专业的物理概念、术语变得更加直白,易于理解。
  二、问题设置的生活化
  在课堂上,一个问题如果设计得有价值有意义,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开阔学生的思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从学科本身来看,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目,教师要想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可以选择的素材范围是相当广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每一届学生的认知范围和生活观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题库中、教科书中旧的生活案例已经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关注焦点在哪里,兴趣点在哪里,是教师要坚持不懈探寻的重点课题。
  热点新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近来对驾照考试进行的改革充分体现了现如今人们对交通安全的注重。在问题设计中引入例如超载、超速、闯红灯、雨雪天路面打滑等生活化的问题不但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用严谨的数字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交通安全,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
  三、课堂实验的生活化
  物理学科的教学离不开实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要使得高中物理教学变得更具有生活特色,充分利用实验这一重要工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物理课本上,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安排了相应的小实验作为教学辅助。有的教师怕麻烦,减少了实验课的课时数,这对教学是极为不利的。适量的实验课可以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以更直观的视角见证物理定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而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多次的锻炼作为保障。
  实验设计的难易程度应当交替进行,视情况而定。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模型和道具对比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又如,在讲解摩擦力的时候,使用不同材质的斜面,让学生用手感受斜面的粗糙程度,判断摩擦系数的大小。再在斜面上撒上水、沙、洗洁精等不同材料,让他们感受斜面的摩擦系数是否起了变化,并通过推动小滑块等方式验证。由此,可以联想到汽车行驶在不同材质不同状态下的路面上可能发生的状况,让实验回归生活。而在实验教室上的课,可以辅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搭接电路,使用打孔计时器等难度较高的实验,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物理实验,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看似抽象高深的物理知识,有效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物理作业的生活化
  教师们在以往作业的布置上,基本上是以解题为主,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只会画图解题。学生被题目中设定的“不考虑空气阻力”、“不考虑物体质量”等理想化的条件束缚,不利于对物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遇到具体问题只能“抓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生活性。教师对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拓他们的思维。例如,布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潜望镜,理解光的反射在应用中的难点;课外查找不同类型的桥梁的特色,从“力的合成与分解”解构它们在力学方面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深入体会桥梁设计者的设计初衷。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一些课本上“忽略不计”的因素,再回归课本和试题,往往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这种对生活现象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大有益处,而且为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研习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明白,不能让学生对物理的理解仅仅局限在课本中。大千世界、社会百态更是值得学生学习的百科全书。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在所难免,但素质教育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物理课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真正热爱物理,真正理解物理,真正应用物理,为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睿.让生活走进高中物理课堂[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文淑敏.高中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7).
  [3]刘苗苗.浅析生活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J].华章,2011(12).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
摘 要: 怎样的历史课才是一节好的历史课,在新课程理念下,好课的评价标准有所变化,同以往的要求有所不同。作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就一节好的历史课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关键词: 历史课 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已经发生变化,同以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结合教学实际,“一堂好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清晰。  教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
摘 要: 本文认为,可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中、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日益显现,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高中学校教育中,地理学科以其知识结构和特殊功能决定了它是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0年,中国水产动保行业正面临着巨变与挑战,GMP新标、“非药品”清单、“限抗”、“禁抗”等关键词,无一不与行业中的每位从业者息息相关.此外,近期国家一系列政令的颁布与
期刊
摘 要: 时下,一边是高考的压力,一边是规范办学雷厉风行。在此形势下,广大师生于“夹缝中生存”。但是不能因此而退却,更要逆风而行,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品尝“生态”、坚信“生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高中地理生态教学 规范办学 教学改革  一、初尝“生态”  2009年秋季开学,为应对规范办学这一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我进行了“生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