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文法术语考论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小说文法术语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法则的独特呈现,也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主流话语,对古代小说的创作和传播均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曾经在小说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批评话语和思想系统,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尤其是在"以西例律我国小说"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探究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思想传统和话语系统。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处在转轨变革深度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市场交易的前提是对产权进行清晰的界定,经济活动越复杂化,就越需要法律不断调整对产权的界定。另一方面,资源稀缺性产生了对财产权界定的需求,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面临各种竞争性用途之取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这显示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对农地产权的界定及随之出现的流
关联储近乎于零的利率政策放大了世界美元本位的不稳定性,导致有较高汇率水平的新兴市场的恐慌。中国开始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例如:开放国内金融市场,降低其在贸易计价货币和国际支付方面对美元的依赖。但是,尽管人民币离岸市场增长速度很快,中国政府基本上仍为外汇管制政策所困,国内利率层面的金融抑制强化了这一点。金融抑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外国资本流入降低人民币资产名义利率水平从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因为浮动汇率(正在升值的)将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因此,为了鼓励国内自然的工资上涨以平衡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先后实施了“引进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发展战略。三十多年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引资国和发展中国家最大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存量快速增长、屡创历史新高,2012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然而,伴随着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却不断下降,二者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背离。文章在对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相互投资进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国作为东道国出现的市场变迁、政策红利的变化与发达经济体
"点将录"源于明季党争,用来论诗则始创于"乾隆后三家"之舒位,并在现代学人手中发扬光大。其中,汪辟疆氏《光宣诗坛点将录》为较杰出、也很有特色的一种。然而由于体例所限,评论较为薄弱,更缺少详实的作品征引,故只能当作近代诗史之大纲来用。加之学界对清季诗坛相对陌生,解读不易,笺证的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王培军博士以程千帆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是国内首家从事比较问题研究的综合性核心期刊,它秉承“比较开眼界、比较长知识、比较启智慧、比较出真理”的办刊宗旨,一贯倡导使用比较方法和视角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该书收录了十多年来作者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的二十一篇论文,内容涉及元明清戏曲、小说和诗歌以及相关文学史问题。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一位学者逐渐步入成熟的过程。
《儒学与中国古代小说关系论稿》分为七章,第一章是总论,主要从宏观上和理论上阐述了儒学对古代小说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其他六章则具体论述了儒学与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侠义小说、神怪小说、家庭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等不同类型小说之间的关系。
本书选取先秦诸子中最具代表性且文献可信度较高的儒、墨、道、法四家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各家“仁”论的‘首要特征,论述“仁”论在不同阶段、不同思想家中的发展水平,比对各家“仁”论相互影响或排异的状况,从而建立了以道德与功利的成分在“仁”论中结合的紧密程度为中心,贯穿儒、墨、道、法四家的“仁”学思想的研究体系。
随着文体研究的深入,对文体间交互影响的探讨,越来越多地吸引研究者的兴趣。唐代小说与诗歌之间的交互渗透,已经是学界多有讨论的话题,而这一话题的深入,固然有赖于相关文献更为广泛地发掘,
近年来,采用官员微观样本分析中国发展问题的文献大量涌现,这些文献为人们理解中国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见解。文章基于这些文献,从官员治理的视角切入,提炼官员主导发展的内在动力,梳理官员主导发展的发展绩效,阐述现有的官员主导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代价和挑战,并指出现有研究有望通过在理论、视角、方法、工具等方面的深化与扩展,为中国的发展转型提供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