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教学中的中法文化对比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f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和外语教学是不可分离的,因此,大学法语教学中的中法文化对比就更具有价值和意义。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对两国的比较,凸显中法文化在思维方式、内涵特征和生活习惯三个方面的差异性,并且开拓教学内容、建构恰当的情景模式、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硬件设施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只有把文化深深的扎根于法语教学中,才能实现大学生法语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法语教学;文化对比
  语言学家曾近说过: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不同的语言描绘着不一样的世界,因为存在民族差异,所以也存在对世界不同的解读。这样不同的理解又还是通过语言作为媒介传递出来的。当今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发达,我们生活在高科技的信息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更加紧迫。我们同时发现在第二外语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语言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文化的重视,因而这样的学习方法会造成很多的语言误区。接下来文本将两个方面深度探讨大学法语教学中的中法文化对比。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 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 语言怎样描写世界, 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 世界上的语言不同, 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相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可以以语言为媒介体现出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在二外法语教学中, 很多学生往往重视语言而忽视文化, 因而造成了法语学习的许多误区。 本文拟从中法文化对比的理据意义、 主体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探讨大学法语教学中的中法文化对比。
  一、中法文化对比的理据意义中法文化对比的理据意义可从语言文化的交融性和中法文化的差异性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语言文化的交融性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语言是表达文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于语言。 语言受文化的影响, 又反过来对文化施加影响。社会语言学学者们认为,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应当从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正由于每一种语言都反映着产生它的文化, 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其文化内涵和背景。现代语言学认为: 无论语言理解还是语言运用, 都必须依赖使用语言的人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知识。而语言使用者也在不断地将自身的社会经历、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作为思维活动的重要依据, 并使之进一步体现在语言活动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紧密联系对法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法语教学中, 如果只注重传授语言知识, 而忽视文化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那么虽然可以培养出语法和词汇合格的学生, 却无法使学生避免文化交际上的错误。 从某个角度来说, 文化交际的错误比语法错误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如“ 龙” 在汉语中被视为帝王的象征, 而以“ 龙” 构成的成语一般是褒义的, 如“ 龙飞凤舞” 、 “ 藏龙卧虎” 等。而法语中“ 龙” 指凶恶的怪兽、 恶魔或者忧虑悔恨。 如这个看门人真的很可恶: ce concierge est un vrai dragon. 又如忧 虑 涌 上 我 的 心 头 : Voilàlesdragons qui me tra-versent la cervelle.因而, 在使用这个词语时如果不理解这种语义差异和情感差异, 就会造成理解的错位。
  二、中法文化的差异性
  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要学好一种语言, 必须了解和熟悉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文化。 否则, 就会出现理解偏差和应用不当的语言错误。中法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重群体观念、 主客体统一, 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法国文化重主客体对立, 物我分明, 重个人观念、 重人与世界的对抗性, 主张人类征服自然。文化的差异投射于源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之中, 造成二者语言符号在语言对应和语言运用两个层面上的不对应或者说不完全对应,从而导致在语言形式上中文和法文的巨大差异。中文注重语言的内在联系, 重“ 悟性” , 不凭借严谨的形式进行表述, 而是通过主观的直觉, 从逻辑以及上下文中“ 悟” 出关系。法语注重自身的形态变化, 重形合, 不求全面、 周到, 但求结构上的严谨。因此, 在法语教学中, 只有重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注重中法文化的异同, 才能弥合两国文化间的沟壑, 达到对法语语言内涵更深层次的理解。 只有通过对法语的掌握进一步探求法国人的思维模式, 了解中法两国的文化底蕴, 才能让学生从单一学习法语的过程变成一种跨文化学习的过程, 有效提高其文化的意识性和敏感性, 使语言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一)中法文化对比的主体内容
  由于两国在历史经历、生存条件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就造成了思维方式、内涵特征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在未来的大学法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注意这三个方面的文化对比。
  1.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对比中法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 法国人的思维较为直接、 清晰、 客观, 因而话语较直率。 而中国人的思维较为间接、 混沌、 主观, 因而话语较委婉。在有文化隔膜的情况下, 很多时候中式的礼貌热情会导致对方的反感。比如你邀请法国人外出用餐, 点了一桌子菜, 这会让习惯分餐并把盘中食物吃光的法国人手足无措。中国人在餐前通常会说一些客套话, 比如只是一顿简单的便饭不成敬意等等。 法国人不知道这是中国人的客套话, 心里可能认为对方不重视自己。中国和法国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多的不同。总体概括来说:法国人的思维比较客观、直接、清晰;而中国人由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历史造成了思维简介、含混、委婉的特点。在现实上中也存在很多具体的中法因为思维习惯不同导致不愉快发生。例如:在吃饭以后,中国人出于礼貌会说“我吃饱了,大家慢慢吃。”然而法国朋友可能却因为这一个“ Mangez lentement”而产生误解,法国朋友会疑惑“我为什么要慢慢吃呢?”只有通过具体的解释以后,法国朋友才能理解中国人口中说的“慢慢吃”实际上等于他们的: Prenezvotre temps!(自己掌握时间看着办)。再如,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礼貌的一种特有方式,但是在法国人看来是没办法理解的,假如一个法国人用法语夸奖中国人说:“你的法语说的真好啊”,这时候中国人会谦虚的反复强调自己说的不好,这样几次以后局面会十分的尴尬,因为法国人会认为自己说错了什么,其实他们不知道,对自己的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见,法国人在交流时是更加的直接的,而中国人的思维更多的是含蓄、谦让。可见在法语教学中是要强调两国思维差异的。   2.内涵特征
  由于中法地域、历史、生活环境的差异,因而造成一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存在很多不同,学生就会因为在学习法语时候产生很多的错误和不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某些事物在一国文化中可以引起一定相关联的联想,在另一国文化中却不能引起联想。第二,一些事物虽然在两国文化中都可以引起联想,但是联想起的内容和好坏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是带有贬义词的,成语“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等等,在法语中,“狗”带有褒义色彩,或者是个中性词,例如法语中说的“ Qui m’ aime aime monchien”翻译过来就是“爱我者爱狗”。再比如,乌龟在法语中指动作缓慢的人,在中国文化中常常更多的用来指对家庭妻子不忠诚的男人。除了具体内涵的差异外,还存对一些词语感情色彩的不同,例如,“鹤”在法语中带有贬义的,指的是轻浮的女人,不忠诚。到了中国汉语里却是长寿,年轻的褒义涵义。
  3.生活习惯
  日常的生活习惯是最容易看出文化差异的,比如,法国人在平时的交流中更喜欢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敬语。而中国是分情况来说的。接下来举例说明这样的情况,在吃饭的时候,假如一个法国孩子对母亲说:“给我一块奶酪”,法国妈妈们则会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应该多说一些具有魔力的词语,其实就是礼貌用语,孩子就会被教育说成“请给我一块奶酪”。在中国则是正好相反,对于和自己关系生疏的人,我们才习惯很礼貌的说话,对自己比较亲近的人,我们假如还是很礼貌的说话会让对方感觉不自然,在中国对熟悉的人过于礼貌,在中国人眼中是不把对方当自己人的一种表现。除了这个礼貌用语差异之外,在两人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中法也存在很明显的差异,中国人通常用“你好”来最为打招呼的开场白,而法国人则很多喜欢直接夸耀女士,如说:“小姐,你真的很迷人。”这样直接、袒露的打招呼方式会让中国女士不自在。综上所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学生可以再充分理解法国文化的基础上,在深入透彻的理解语言。从而使得法语的学习更加的地道,实现和法国人的无障碍交流。
  三、中法文化对比的教学策略
  在高等学校的法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是必要的,为了实现最优的文化教学任务,可以分别从几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拓展教学内容、建构课堂情景模式、利用多媒体硬件。
  (一)拓展教学内容
  一节课的时间应该对法语内容合理安排才能使得课堂效率更加高。首先,教师除了教授课本上的词汇和基本语法以外,应该适当的加入交际法语和法国风俗文化等内容,其中还包括:法国的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生活常识等学生感兴趣的使用语法知识。除了刻板的语法语法教学以外,教师还可以增加法语歌曲的教学,通过法语歌曲的学习顺便讲述法语歌曲背后的小故事,课堂氛围一下就能提高几个层次,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也会更加的浓厚。其次,教师在教授教材的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用语也必须标准、地道,并且具有时代性和趣味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最后,课堂上不能仅仅介绍法国文化,还应该把文化的重点落在文化差异的比较之上,通过展示给学生中法文化的差异,使学生深入的体会到法语课堂中的法国文化内涵和文化制约。
  (二)建构课堂情境模式
  首先,教学中应该建构一定的课堂情景模式,比如“打电话、问路、聚餐”等具体情景。只有在设计好的情景下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的运用所学的句型、结构。并且在课堂上充分的表演情景对话。其次,在课后也可以办一些法语诗歌、音乐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学习热情,并且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加深对两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最后,鼓励学生灵活的运用法语区应付不同的情景,掌握特定环境下的法语词汇的使用技巧,在模拟情境下吸收文化知识,为学生进一步感受法国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硬件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法语电影等,借助形象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官力,在电影中准备的把握对话的内涵,不仅可以通过法语电影,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反复的放录音磁带,让学生尽力模仿语音语调语气,或者是在课堂上播放法语节目等,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硬件设备使学生可以充分的融入法语语境之中。
  结 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无法分离来研究的科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的土壤也是文化。在语言教学课堂上加入文化导入课是法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文化差异,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教案和多媒体资源实现最优的文化导入。通过多种形式的中法文化对比,使学生可以再比较重掌握语言和文化双重学习目标,在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前提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目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而且还可以获得语言的正确适应方法和地道全面的文化观。
  作者简介:倪博(1994)男,汉族,安徽省亳州市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欧语系法语。
  参考文献:
  [1] 鲍海波.浅谈交际教学理论下的法语语法教学[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07)
  [2] 张春颖.试论大学法语教学模式改革[J]. 教育与职业. 2012(17)
  [3] 颜蕴灵.中国学生法语学习的特点及常见问题[J]. 海外英语. 2012(09)
  [4] 吕燕.浅析如何提高高职商务韩语视听课教学效果[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20)
  [5] 吴佳霓.多媒体环境下大学法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02)
  [6] 张岳庭.听说在二外法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6(0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商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发展,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属于新兴专业,存在电子商务人才远远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外贸人才的需求现象。毕业生的电子商务技能存在无法满足企业实际要求现象,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改革  伴随着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子交易平台的成功,电子商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高职院校都设立电子商务专业,
期刊
【摘 要】随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凸显,“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开始备受中小学教师的青睐,且被广泛用于日常实践教学。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也开始召唤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走进中职英语教学课堂。本文将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为出发点,简析“合作学习”型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实施的必要性,以及提出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手段,从而突出“合作学习”型教学
期刊
【摘 要】在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各种教学资源云平台、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百花齐放、数不胜数。大学城空间云平台应运而生。本文就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资源库的特点及教学应用作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教学资源库;教学应用  世界大学城是一座网络虚拟城市。它是运用Web2.0、Sns、Blog、Tag、Rss、Wiki等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理论、XML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各个领域均被计算机应用渗透。2l世纪的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其基础是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及其应用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也是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方面。可以吸收大量的从业人员,既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广阔的前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是中职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的问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专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教材遴选缺乏科学性,教学硬件匮乏。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兴趣;科学遴选教材,合理安排内容;改善教学硬件,强化实践学习。  【关键词】新课标;职专;网络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从客观角度而言,职专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密
期刊
【摘 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举措。针对教师到企业锻炼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学校、教师、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健全制度、积极配合,构建长效机制,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活动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良性机制;“双师型”教师  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以市场为导向,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一、 试卷各知识点的分布及分值  综合看来,2015年天津市物理高考卷涉及各个知识点,综合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能力,题目的难度呈现梯度增加,既能保证大部分学生的得分,在第12题中,也能区分学生的能力,紧扣考纲要求。  二、 一题多解,注重学生多思路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物理问题是,并不仅仅限制一种思维,巧妙的方法不仅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处理,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知识点的理解
期刊
【摘 要】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学生可以在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次地了解应用文并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整体素养,帮助学生更好适应工作需要。本文针对在中职语文的应用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使其更好地服务中职教学,提高职业性和实践能力,以此为探讨目的,提出几点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应用文;创新策略  中职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社会
期刊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给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说教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改进了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提高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中职英语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期刊
【摘 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势,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规律,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以使班级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职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班主任;管理;方法  一、重视专业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足”和后天的“发育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