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为不教”理念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_624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为我国教育行业的创新改革带来重大机遇.为了培养更多实践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课程更要得到创新和改革,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智慧“教为不教”在教育界中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的效果不够理想,部分中职学校十分重视技能教育,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简单来说,若学生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良好的思想素质,很难获得他人的认可与信任,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与习惯,难以做到与国家携手共赢.中职生技能水平不高,可以利用技能培训提升,但思想道德品质出现偏差则无法补救,甚至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1].为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教为不教”理念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并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旨在更好地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为了增强中高职院校涉外及民族班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护理意识和技能,本文构建了跨文化护理教学模式的运行路径,利用对比法在萍乡卫生职业学院2019级中高职涉外及民族护生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单组前后测,对跨文化护理知识问卷调查表及其各项目情况分析和ISS量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50名研究对象的跨文化护理调查问卷得的分以及跨文化敏感度的总体得分均有提高,说明跨文化护理教学模式能够提升涉外及民族护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护理能力.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需要高校体育课程以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和体育文化、体育科学、知会体育技能、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要素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大学生体育智慧,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最终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营造校园体育文化,达到体育课程思政的要求.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学习的社会协商性、学习评价的过程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模式应按照创设情境、探究情境、渲染情境的建构路径,通过问题情境、纪实情境、任务情境、诗词情境的有效设计,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历史观点、责任意识和文化认同,使其更好地把握我国国情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