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要有新文化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c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赣南,对于大多数老区农村人来说,象样的文化消费依然是一种奢侈。长期以来的“三下乡”活动似乎给农村文化发展带来一线生机,然而因资金、人才、机制等因素的掣肘,这些努力对地域辽阔的农村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几度岁月洗濯,曾经辉煌的乡村文化站风光不再,许多地方成为人、财、物、事“四大皆空”一块牌子而已。有识之士提出:农村文化不仅要“送”;还要“种”。然而“种”的文化会否水土不服,能否生根发芽又难以预料。不管是“送”还是“种”,在农村土壤里,新文化都要面对四大尴尬问题:一是农村老、中、青不同需求对新文化的接纳问题;二是传统畸形消费观审美观对新文化的排.斥问题;三是谁为农村新文化消费长期“埋单”的问题;四是现代媒体不健康信息误导作用形成的农民思维习惯问题。这些问题使农村文化土壤板结硬化,新文化难以注入,农村新风尚久吹不浓,“打道场”、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依然浓烈;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聚众赌博、色情演出等违法乱纪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地方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打麻将、斗地主、扎金花、迷信活动,·由此催生许多邻里矛盾和违法犯罪现象,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流格格不入。
  培育农村新文化需要“借势”,这个“势”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新文化建设是场革命,一种创新,它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法律知识、科普知识、道德建设、卫生教育为载体,争取社会全员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只是对原有机制激活,也不只是原有内容的重复或点滴增补。它几乎没有什么先例可循,只能是贴近农村广阔大地的实际,摸索着前进。
  1、借助规划人势,芦建农村新文化阵地。赣州市新农村建设以“三清三改”(清污、清障、清垃圾、改水、改厕、改路)为切人点,以“五新一好”(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内容展开的。实际操作中以自然村为基点,因地制宜,规划出村落结构,划分功能区,然后在政府主导下,以农民为主体多方筹集资金,破土动工,典型引路,渐次推进。在村落功能区的规划设计上,人畜分离,按照塑造新风貌的思路,充分注意到村落文化设施的安排,设计了自然村文化室、幼儿园,设计有、信息线路接口端子,电信、网络;电视信号可以即时到村到户,一改过去只有电视惟一消遣方式的状况,为电脑、电话、闭路电视信号等驻村人户搭建平台。新的文化室,平时可以集中农民谈天交流,读书看报,逢节庆日可以演戏、放影,可谓灵活机动功能齐全。在资金的投入上,主要是动员村民自筹自建,政府适当补助,或者因地制宜,利用村落中骨架较好的众家祠堂、厅室,加以改造,旧貌换新颜,老瓶装新酒,改装成录像室、棋牌室、活动室和阅报室,布置现代文化资料入内。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化文化教育功能,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成为农村新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这一规划,不只是新文化产品的直接输入,更是一场农村思想革命,强烈地震撼了村民传统的消费观念,为他们接受新鲜事物打开了突破口。
  2、创新文化载体。过去农村的文化载体主要有电视、半板(社戏)、庙会。电视曾经是老区农民的奢侈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农民购买力的逐步提高,广播电视的进村入户以及电话网络的终端的不断延伸,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的逐渐形成,农村接收社会信息的渠道多了,广大农民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方式。以此类推,电话、电脑、书报也必将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日常消费。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农村人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比如现在农村中小学生也能轻松地上网,部分专业户借助互联网跑业务,家人用电话与外出打工的亲人保持联系等。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说是“文化后喻”时代,就是后一代人对知识的获取应用,会影响前一代人知识手段的更新,加上许多外出打工淘金的年轻人回乡,带回新的信息新的思想,正悄然地改变着农村的思想潮流和文化底质。我们要充分注意到农村这些潜在的巨大变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借势,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催动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农村土壤生根发芽。借农村电网改造之势,牵引电话线、闭路电视线、网络线人村入户,并利用新农村建设之势引导农民读书看报,学房屋的规划设计,让人们认识到文化也是一种产业,开阔大家的投资眼界。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市场运作环境,阻止奸商操纵市场,防止不法网吧对青少年的毒化。
  3、培植农村特色文化。农村文化的生命在于有农村特色,在于能满足农村市场的不同层次需求。为求得特色文化,我县渐次开发针对农村的电视节目,以传播科技、融洽乡村邻里关系为目的,推进社会和谐:积极扶持农村剧团,救助频临失传的民间戏种,让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百姓精神食粮;县级文化部门结合“新村建”,不断新编戏曲、歌剧、舞蹈,让它们充满乡土气息,让百姓喜闻乐道;各乡村纷纷结合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培植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宁都县赖村镇的的卫东文宣队,以说好唱好赖村为宗旨,新编了许多新剧,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的精神境界,加强了村民法律意识。这些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娱节目,把“学法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宣传到千家万户,受到普遍欢迎,成为农村新文化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4、借势“新村建”,创新农民素质教育。新文化能否真正生根发芽,取决于农村农民的素质,新文化的传播与发扬主体在农民,“演员”是农民,而农民对新生事物的认同理解程度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革命老区及落后地区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渠道,加大农民素质教育力度。围绕“塑造现代农民”目标,加大投入,以科技培养、诚信教育为切人点,着力于农民创业能力的提高: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在青年农民中锻炼科技骨干、网络通才,引领农民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放鸟出笼”,让广大青年农民工到广东沿海接受锻炼,鼓励返乡创业。让大多数适龄农民接受到知识技能培训,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接受了现代知识教育的新式农民,成为创新农村文化的中坚力量,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广大农村的文化氛围,营建出一个健康和谐的乡村风貌。
其他文献
自清代以来,温热病的辨证治疗一直以卫气营血辨证为重要内容,但是随着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糖皮质激素被广泛使用,温热病的传变过程已与典型的卫、气、营、血传变顺序有异,常
<正>中国石化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苯法己内酰胺混合萃取技术在己内酰胺装置成功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新技术应用后装置负荷从85%
本课题97例高血压病患者均来自广州荔湾区中医医院及广州市中医医院,补肾降压水煎剂组67例,对照组30例,住院病例不少于2/3。根据诊断标准、纳入病例标准、排除病例标准进行选择,符
民生工程是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关注民生问题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政府也形成共识,加大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作者结合定南工作实践,就基层政府如何推进民生工程,阐述以下四点感想和体会。    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处理好民生工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06年,定南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民生方面的投入。一是围绕“三农强基”,大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而且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
本研究对滨柃(Eurya emarginata)进行不同程度盐胁迫处理,以氯化钠溶液为模拟盐溶液,设置三个浓度梯度,分别为0(对照组)、150(低浓度组)和300mmol/L(高浓度组)浓度,选取消毒
利用DIS对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电压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数据的对比,得出电容器两极板电压的变化规律是按指数增加或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