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共7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9例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治疗的效果来看,观察组治疗的显效、有效及无效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3例、14例、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78%;对照组治疗的显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0例、21例、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胸痛、心悸、血管性水肿、心动过速及皮疹等不良药物反应。结论:对糖尿病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特征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249-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国内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在治疗方面,采用西医疗法比较常见,该治疗方法对肾功能下降不能很好的进行治疗,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的基础上,也能够很好的延缓病情的恶化。为了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进行探讨,笔者以我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病例为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26例;患者平均年龄65.48±12.54岁,最小44岁,最大80岁;患者发病1-3天入院治疗,平均病程13.41±9.46天。随机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病例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本次所选病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根据DN分型标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负荷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资源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职业固定,且有详细的联系方式。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排除出此次研究:存在双肾动脉狭窄表现;患有泌尿系梗阻或尿路感染;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过敏体质。
1.3 治疗方法
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诸多方法中,常见的是采用西医对症治疗,由于西医治疗只能是延缓该病的发展及变化,对肾功能的恶化的阻止效果不明显,因此往往使该病得不到根治。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疗法,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以后,进行糖尿病教育、降糖疗法及饮食指导。进行降糖治疗时,药物选择拜糖平,药物剂量根据患者实际血糖情况而定。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可采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增加的药物方剂为:黄精20克、葛根3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甘草9克,五味子10克。将药物煎煮,每日一剂,每天两次。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可以增加方剂中的黄芪用量;如果患者伴有便秘症状,可在方剂中增加大黄;如果患者有浮肿、少尿症状,可在方剂中增加车前子。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24小时尿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降低40%以上;有效;症状好转,24小时尿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降低10%-39%;无效: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24小时尿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低于10%。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人数为23例,治疗有效的人数为14例,治疗无效的人数为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人数为10例,治疗有效的人数为21例,治疗无效的人数为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气阴两伤、阴阳俱虚。在治疗中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尽管肺、肾、脾三脏阴虚相互影响,但是肾脏的作用是最为明显的,因此在治疗中也以治肾为主。糖尿病肾病在发病的早期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进而伤津耗气,所以在治疗中应该益气养阴同用,从早期DN诊断来看,能够发现肾络瘀阻的现象,在DN中期诊断,由于气阴两虚时间过久,对阴气有所傷及,会出现肾气阳虚的症状。同时,在DN中期可见血瘀症状及水湿内停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肢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总而言之,该病在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病情反复,难以治愈的特点。因此,在本组研究中,对该病进行治疗只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从治疗的效果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高达94.87%,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性仅为79.4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并肾病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在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非常低,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在临床治疗和应用中,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明,李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26(20):643-644.
[2]白云.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21(25):716-717.
[3]唐学敏.加味升降散治疗糖尿病肾病7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05(10):99-101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特征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249-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国内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在治疗方面,采用西医疗法比较常见,该治疗方法对肾功能下降不能很好的进行治疗,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的基础上,也能够很好的延缓病情的恶化。为了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进行探讨,笔者以我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病例为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26例;患者平均年龄65.48±12.54岁,最小44岁,最大80岁;患者发病1-3天入院治疗,平均病程13.41±9.46天。随机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病例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本次所选病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根据DN分型标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负荷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资源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职业固定,且有详细的联系方式。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排除出此次研究:存在双肾动脉狭窄表现;患有泌尿系梗阻或尿路感染;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过敏体质。
1.3 治疗方法
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诸多方法中,常见的是采用西医对症治疗,由于西医治疗只能是延缓该病的发展及变化,对肾功能的恶化的阻止效果不明显,因此往往使该病得不到根治。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疗法,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以后,进行糖尿病教育、降糖疗法及饮食指导。进行降糖治疗时,药物选择拜糖平,药物剂量根据患者实际血糖情况而定。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可采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增加的药物方剂为:黄精20克、葛根3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甘草9克,五味子10克。将药物煎煮,每日一剂,每天两次。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可以增加方剂中的黄芪用量;如果患者伴有便秘症状,可在方剂中增加大黄;如果患者有浮肿、少尿症状,可在方剂中增加车前子。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24小时尿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降低40%以上;有效;症状好转,24小时尿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降低10%-39%;无效: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24小时尿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低于10%。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人数为23例,治疗有效的人数为14例,治疗无效的人数为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人数为10例,治疗有效的人数为21例,治疗无效的人数为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气阴两伤、阴阳俱虚。在治疗中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尽管肺、肾、脾三脏阴虚相互影响,但是肾脏的作用是最为明显的,因此在治疗中也以治肾为主。糖尿病肾病在发病的早期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进而伤津耗气,所以在治疗中应该益气养阴同用,从早期DN诊断来看,能够发现肾络瘀阻的现象,在DN中期诊断,由于气阴两虚时间过久,对阴气有所傷及,会出现肾气阳虚的症状。同时,在DN中期可见血瘀症状及水湿内停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肢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总而言之,该病在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病情反复,难以治愈的特点。因此,在本组研究中,对该病进行治疗只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从治疗的效果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高达94.87%,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性仅为79.4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并肾病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在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非常低,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在临床治疗和应用中,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明,李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26(20):643-644.
[2]白云.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21(25):716-717.
[3]唐学敏.加味升降散治疗糖尿病肾病7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05(10):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