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老师 和她的优雅语文世界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说神话中有一种红舞鞋,人一旦穿上它,就会不停地跳下去。而她,或许就是那个一不小心穿上红舞鞋的人,在三尺讲台尽情舞蹈自己的人生!写作、读诗、养花、看电影……不甘于平凡。
  从教25年,做班主任十多年;学术交流3个国家;讲学的步子跨越5个省、10个市;10年前写博客,10年后自开微信公众号“萍语文”,如今“萍粉”已经超过20万……
  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和学生关系更好!她是深圳市优秀教师,也是全国语文优秀教师。她叫邓艳萍,深圳市宝安中学语文老师,学生和网友们都喜欢称她为“萍老师”。
  有一种幸福是与语文相伴
  邓艳萍说,她儿时的梦想是舞蹈家,成为教师是父亲的意愿。但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爱上了这里。事实证明:这方舞台能让她的生命得以最大绽放!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一双属于自己的舞鞋,而邓艳萍的舞鞋是始终舞蹈在三尺讲台上的。
  从4岁冬天暖阳下读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到6岁时一知半解地啃《基督山伯爵》;最后到初中时代每天两篇作文的疯狂劲头——邓艳萍说,语文是她骨子里的东西!当她把自己奉献给语文,语文也用仙气滋养了她!是这样深情的热爱,让她在语文世界里始终保持着独有的优雅。
  在邓艳萍的从教路上,也是有着影响了她人生信仰的贵人。她说,也许是命好,她一生贵人众多。他们不是一个,而是一群,每个人都在最恰当的时候,用智慧催生她快速成长。时隔20多年,她依然能准确叫出他们的名字。印象最深的是深圳市南山央校校长李庆明:他敢为天下先,冲破教育藩篱,大力推行田园式教育,大群的孩子趴在校园草地上忘我读书的镜头至今难忘!
  也是这样的教育激情一直鼓舞着邓艳萍。2002年,邓艳萍为了准备市里一节高规格主题班会课,连续三天在教室吃盒饭,给孩子们排节目。那时,能制作PPT的人很少,她做事向来追求极致,为了修改一张图片,深夜12点,她顶着刺骨的寒风、冒着大雪,步行两公里,到一家网吧改课件。最后,那堂关于母亲节的主题班会课催泪千人,一位年迈的市领导握着她的手说 :“多少年,我都没有这样痛快地流泪了,谢谢你,给了我酣畅流泪的机会!”
  “现在想来,黑夜、寒冷、饥饿都是一种痛。但当时眼里心里只有课,没有独自穿越黑暗的孤独。年轻的心,很勇敢!很单纯!直到现在,我都很佩服当年的自己!”
  有一种优雅是与语文共舞
  邓艳萍与她的优雅语文课在教育界闻名。何谓优雅语文?邓艳萍这样向记者诠释:“语文课要坚决拒绝苍白和浅俗,优雅的本质是:精美、雅致,这也是我一贯做人做事的风格:把每天都当作盛典,华美出席;把每件小事都做到极致,生活和工作,一样都不能苟且!”萍老师还讲了一个小故事:
  6年前,鄧艳萍上过一节区级示范课,题材是试卷讲评。试卷讲评课素来以枯燥乏味著称,是语文公开课的雷区,几乎无人敢碰。拿到这个命题,她熬了三天,最后以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境界为切入口,引入课堂。解析考试的三个过程:考前准备,确定目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考中答题,冥思苦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考后评析,豁然领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然后以中医的“望闻问切”四法,诊断试卷。以当年最流行的一句话为总结语:人生只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杯具(悲剧)和洗具(喜剧)。结果一节寡然无味的试卷讲评课,硬是上出了语文的风情,这大概就是对“优雅”的最好诠释。
  两年前,邓艳萍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萍语文。创办至今已拥有20万粉丝,大多是老师和家长。创作初始,她仅仅是想做点语文的事,没想到第三篇文章《不跪着教书》一文便在网上疯传,7天超过300万人阅读;后来《对不起,我不能帮你的孩子投票》阅读量突破500万。
  它开始让邓艳萍重新审视她的小语文观,原来,语文不只是“之乎者也”那点事儿,还有教育者的孤独和梦想,还有亿万家长的焦虑和彷徨。而“萍语文”要做的,就是用她的微弱之光,为教师们找回诗意的精神家园,为家长们打开一扇教育艺术之门。
  在深圳,那么多的家长事业丰饶,家庭教育却一片贫瘠,因为不懂、不愿、不能,所以孩子问题层数不穷。叛逆者、逃学者、网瘾者、偏激者、厌世者数据逐年递增。“孩子的问题80%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这个隐秘的论断,一再被事实证明。还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因为被质疑、被吐槽、被不信任、被不尊重,老师们有太多的话要讲。所以“萍语文”是个窗口,是个纽带,也是个港湾。
  有一种满足是与学生为伍
  与学生为伍,和谐相处,营造每一堂画风唯美的课堂,这是萍老师最大的夙愿。她曾撰写了一本书《发现,语文课堂之美》,书中大篇幅记录了她与学生相处的时光。她以教育日记的形式将老师与学生间的故事娓娓道来,平凡中带着她对教育的剖析。
  课间操里的故事
  课间操,鄙人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一米五八的个头,站在队伍中间,一下子就淹没在黑压压的人群里。可我一眼就瞧见了他,把全班的人往操场上一放,他依旧是最显摆的一个,想不发现都困难。他却以为无人看见,要么无所事事望着天空,要么埋头弯腰看着大地,偏偏不正视前方,后面的队伍就跟着他歪扭的身影弯如蛇状。
  我悄无声息地走到旁边盯着他看,用眼神示意他站好,没反应。鄙人毕竟“鄙”,没读懂我眼神里的意思。我轻声如同耳语:姿势要摆好,双腿直立,两手紧贴两侧裤缝。他似乎明白,姿势些微做了调整。等我前走两步再回头,他又打回原形——说实话,他压根就不知道如何站!
  教室里做眼保健操,他两手在脸上象征性的画圈,到处都画到了,唯独没有在眼睛上做文章。敷衍、马虎、随性、没有章法,这就是“鄙人”的做事风格。
  我倒吸一口凉气,感觉结交鄙人这样的朋友,真的需要十万分的耐心。
  课间10分钟,我让他在走廊上,教他的站姿,教他眼保健操的各个手法。还好,他没有排斥,做得很认真。   画外赞扬音:包容你的不完美——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残缺与不完美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操场上不甚标准的站姿,眼保健操随意的动作,这都是学生常年累月积累下来的陋习。也许是他不懂方法,也许是没人手把手教过。在大众场合,用眼神示意孩子改正错误,用轻声细语提示方法,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细心观察、耐心引导、用心指正,孩子的小毛病越来越少,从而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内心剖析音:仅仅交给方法,只是授人以鱼;真正在思想上及时疏通,才是授人以渔。要多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查找小问题背后的故事。树立班级荣誉感,强化自我责任意识,才是促使他改变小毛病的根本。我们可以包容他行为上的不完美,但是却希望他的人格能够完善。孩子再不完美,我们也不能放弃,不能漠视,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名家引路音:宝安中学(集团)彭锻华校长在《人民教育》上说:“注重保障教育公平、民主,不让一个孩子落伍,不抛弃、不放弃,这应该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要求。
  ——邓艳萍教育日记摘录
  你不开屏,谁来喝彩?
  谈及课堂教学,萍老师笑着把老师比喻为孔雀:你不开屏,谁来喝彩?如果仅仅开一扇窗,窗外景致黯然,必然令学生失望。教师应该是引领者和点拨者,级级上阶,最后豁然登顶!
  就像丑小鸭的逃亡之旅,从养鸭场、沼泽地到农家屋,学生以为在找地点,实则已经跟着小鸭开始逃离,在如潮的讥讽与驱逐中,丑小鸭逃亡的脚步反而越来越从容。如果没有这段艰辛之旅,何来蜕变之幸?这些高深不需灌输,学生一旦进入角色,便可心领神会。课堂需要蝶变与升华,就像孔雀,不开屏,就只能沦为乌鸡。
  构建课堂之美,是每位教师的毕生追求。在语文教学的路上,邓艳萍一直优雅着,从容着,在课堂的风景里,她从未缺席。
  人物专访
  本刊記者:作为语文老师,您是如何认识语文教育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热情?您采用过哪些方式方法?
  邓艳萍:语文教学应该彰显独立精神和人格自由;应该是作者、我和学生的锵锵三人行;是课堂的大胆革命和创新;是追求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三种境界的忘我追求!语文能够培养学生学会“两个一,四个会”(一手好字、一篇好文;会朗诵、会演讲、会思辨、会审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要素——打造个人魅力(能讲能写能演) 激活课堂这潭水(坚持点子课堂,每天一个新点子) 角色穿越(放低姿态,用孩子的视野看孩子,与之共情)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我采取了这些方式:
  A、电视节目移植。课堂是大讲堂,开启智慧思辨之门,倡导百家争鸣,期待百花齐放。我将《开讲了》《中国最强大脑》《舌尖上的中国》等电视节目移植到课堂。
  B、电影教学法。将经典影片引入课堂,与文本对比,完成阅读和写作教学。
  C、名著剧本演出。将经典名著进行剧本再创作,搬上舞台,学生自编、自创、自演、自评。
  D、我是小作家创作活动。灵感来源于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跟学生的约定是:初中三年写完自己的6本书,教室的书架上全部摆上你们自己的书。如今这届孩子的3本书已全部完工。“唐家三少占满三面墙的书柜里,没有一本别人写的书”——这是孩子们的奋斗目标。
  本刊记者:您是如何兼顾写作、管理、教学等众多工作的?工作之外,您还需要兼顾家庭,您是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关系的?
  邓艳萍:工作这么多年,除了语文教学和管理工作永恒不变,其他角色每个时段都在发生改变。玩命地忘我工作,玩命地教育孩子、玩命地自我生长——这是我的人生三部曲,界限切割得很明确。我从不把工作带回家,也从不把私事带入工作。语文教学、学校管理、教育小孩、陪伴家人、发展自我,它们在同一个天平上,相互制衡。我是一个喜欢和时间赛跑的人,身兼数职忙而不乱的秘诀是打效率战,会统筹法。我有过一个周末写5篇文章的记录,也有每天处理20件杂事的本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无论工作或者生活,我的策略是:定目标、做计划、快实施。
其他文献
近日,复旦大学几位师生联合发起2017年“一分钟行动”,号召大家“陪站”一分钟来体验或实践对路边乞讨儿童生命尊严的尊重。这项倡议得到了来自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教师的响应,也得到了南京大学朱虹教授創办的“半城读书会”等机构的支持。  不过,也有人对这项活动提出质疑,认为陪站一分钟或许会给乞讨儿童带来更大压力,不如直接给予救助,让他们不再乞讨,哪怕一次只能救助一人。
当教师是最正确的选择  我在一个教师家庭长大,小时候没人看管,爸爸妈妈就带着我上班。五岁开始,我就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课,耳濡目染他们的激情,站在他们大大的办公桌边好奇地看着他们写教案,出卷子。那时候,爸爸义务教学校所有教师的孩子学奥数,我作为最小一位孩子也参与其中,爸爸规定每天不做完十张卷子不许吃饭,没有商量,铁的纪律,所有的小伙伴都一样。我几乎每天都是哭着在别人的饭香味中完成任务,然后最后一个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与时俱进地站在全球化视野的高度,正视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之处,既要恪守中国立场,又要超越地域局限,培养拥有世界情怀的中国公民。  全球化表现为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紧密联系。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都已经不同程度地被卷进全球化浪潮。全球化在悄然影响着现实世界,包括教育。为此,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与时俱进地站在全球化视野的高度,正视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
2011年6月23日下午,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举行首届学生毕业典礼,作为校长的薛志芳在致辞时突然有些哽咽。这几乎是他就任校长三年来在公开场合的第一次感情流露。三年来,薛志芳和他的战友们为这所学校投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智慧,这些毕业生的身上也早已深深烙上了第二实验中学的印记。  从打造润泽生命的校园“文化名片”到浸润师生心灵的教育专属符号,从教师专业成长到卓越课程研发,从书香学校到完美教室,第二实验中学的
从孩子们的身上,我渐渐明白:有时候,我们做老师的并不需要说很多、做很多,也许孩子们只需要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只需要几行加油的文字,有了这些,他们就会拥有前进的希望和奋斗的信心。作为老师,应当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做了我能为你们做的事。虽然有很多不足和遗憾,但我尽力了。”  青春语文大师王君老师说:“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这句话也常常让我反思,自己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教着,怎样的姿态活着。工作
■案例点睛  教育不能仅仅看着班里的学生,看着学校这一块小天地。很多生活中的案例、故事,抑或是电视剧,都能给我们以教育的启迪。《我的兄弟叫顺溜》是一部几年前的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却从中看出点值得我们班主任学习的地方。  前几年,中央台曾热播过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这部剧我个人很喜欢,反反复复看了4遍,剧中有一位司令员叫陈大雷,他在部队中带领士兵的方法,有些很
何淑娟,广东东莞市东城小学教师,2007年开始从教,好学上进,勇于实践,多次参加东城区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参加东莞市青年阅读教学竞赛荣获三等奖,多篇教学论文和微课作品获区、市、省一等奖,被评为东城区优秀教师、东莞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  用爱的甘泉浇灌孩子的童心  2007年9月,我从华南师范大学畢业,来到了东城小学任教。当我第一次走进一年级一班的教室,有那么一幅情景,让我终生难忘。有一位学生把整张
前蘇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力。国家法律给予了教师惩戒的权利,教育惩戒是教师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惩戒”不应该是“为惩而戒”,而应是“为戒而惩”。所以惩戒当然是必要的,但关键在于“度”。
随着时代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影响着少年儿童,他们正值成长发展过程,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极易发生心理迷茫,产生行为偏差,变成人们眼里所谓的“问题学生”“坏小孩”。其实,这些孩子身上存在的是心理方面的某些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在学校的访问调查中,我们发现這类学生的家庭,几乎是单亲离异居多,孩子的成长得不到父母全面的爱。此外,这
内省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我是谁?”“我与他人有何不同?”“我的优点和长处在哪里?”戏剧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青春期的日子并不总是风和日丽,情绪与荷尔蒙相互作用,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进入高中后,学生需要面对学业和职业发展的诸多选择,各种压力有增无减。在此背景下,美国大多数中小学引入了戏剧教育,戏剧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养成,更能激发创造力,促进左右脑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