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高糖、高脂环境下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IMVC)分泌E-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研究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核因子-κB信号途径异常在内皮细胞炎性反应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合成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小鼠SIRT1基因重组质粒,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IMVC.之后将IMVC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 SIRT1基因转染组、高糖高脂+基因转染对照组.高糖高脂组以33.3 mmol/L葡萄糖+0.5mmol/L棕榈酸处理48 h.高糖高脂+SIRT1基因转染组在高糖高脂处理前以SIRT1基因重组质粒预处理48 h;高糖高脂+基因转染对照组在高糖高脂处理前以空质粒进行预处理48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T1基因转染效果及各组核因子-κB的mRN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E-选择素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组SIRT1 mRNA表达明显下降(0.58 ±0.12,P<0.01);而高糖高脂+SIRT1基因转染组的SIRT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与高糖高脂组相比差异显著[(1.55±0.43)比(0.65±0.37),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组核因子-κB mRNA(1.59 ±0.32,P<0.01)、E-选择素[(48.46±1.04)比(67.12±0.57) ng/L,P<0.01]、TNF-α[(467.46±8.98)比(621.14±11.26) ng/L,P<0.01]、IL-1β[(63.32±1.48)比(118.43±1.40) ng/L,P<0.01]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高糖高脂组相比,高糖高脂+SIRT1基因转染组核因子-κB mRNA (0.95±0.31,P<0.01)及TNF-α[(451.38±15.91)比(618.89±7.23) ng/L,P<0.01]明显下降(P<0.01),E-选择素、IL-1β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高糖高脂环境下,IMVC存在炎性反应激活,可释放大量炎性反应细胞因子.SIRT1-核因子-κB-TNF-α通路异常与IMVC的炎性反应激活密切相关,早期干预该信号通路可能在预防及治疗2型糖尿病的胰岛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SIRT1对高糖高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激活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 分析高糖、高脂环境下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IMVC)分泌E-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研究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核因子-κB信号途径异常在内皮细胞炎性反应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合成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小鼠SIRT1基因重组质粒,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IMVC.之后将IMVC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
【机 构】
:
300270,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内分泌科,300070,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300270,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内分泌科,300270,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内分泌科,300270,天津滨海新区大港
【出 处】
: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33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缺血/冉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可导致局部和/或远端组织器官的损伤;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对I/R损伤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远端预处理(remote preconditioning,RPC)是继IPC后一种新兴的,更简单又经济的,高效的保护组织器官免受缺血损伤的策略,其机制涉及神经和/或体液两大因素的调节作用,在临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原因以及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5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发病原因,同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75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中,其中有71例患者在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在短时间内(数分钟至几个小时内)恢复正常,很快痊愈出院;有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胆外科的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输液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
为了提高特殊型颅脑火器伤的急救护理,结合颅脑专科的护理经验,对36例特殊类别颅脑火器伤病人的急救、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为平战时颅脑伤员的救治,提供更完善、更有效的专科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的 探讨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采用激光微创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6例,进行围术期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例患者术后短期恢复良好,术前静脉曲张症状基本消失,切口无血肿、感染出现,溃疡创面3周内愈合,无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随访发现,恢复良好者87例(90.6%),7例轻度肿胀
目的 总结子宫畸形患者从妊娠及保胎至分娩的护理经验,使患者能顺利度过妊娠期,也便于以后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方法 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子宫畸形的妊娠妇女26例作为治疗组,另外,再随机选取这段时间子宫正常的妊娠妇女26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有效特殊的措施进行护理而对照组则采取传统护理措施,统计并分析两组妇女中分娩方式、早晚期流产以及足月产的比率等.结果 治疗组的子宫畸形患者在分娩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48例,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将所有产妇随机分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加强护理.术后对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焦虑状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
1 病例报告 1.1 一般资料患者女,25岁,65 kg,孕31周,自诉孕前体健,否认心血管病史.患者于入院前一个月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近5 d来咳嗽加重,伴心慌气短,遂急诊入院。
目的 探讨我院2008年至2012年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分娩的孕妇11816例剖宫产指征与剖宫产率的规律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另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接受护理干预的单胎头位无明显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4 746例作为观察组,与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未接受护理干预的单胎头位无明显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4 812例的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