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k1981f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习在于运用,而语文学习作用于生产实践,主要是通过培养个人能力来实现的。传统的语文学习重知识、轻应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能力、移情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质疑能力 合作能力 移情能力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活动,同样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生产实践活动。但目前,中职语文教育重识记能力、轻应用,导致学生和家长认为“学习语文没有用,只是用来应付高考”。反之,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受到家长的重视,认为这些东西学而有用。其实,语文学习能改变人的能力,开阔人的视野,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最理想的教学过程是产生疑问、解答疑问的过程,然而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缺乏质疑能力,他们只知道是什么,该怎么办,每个人的头脑中就像有一套公式,知道遇到每个问题时应如何解答,至于“为什么”,则不在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但是,万事万物皆有其内在规律,只有通过不断质疑,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掌握和利用规律,学生缺乏质疑能力,便失去了探索能力,失去了创新能力。
  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倘若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高度紧张,生怕犯了什么错误,那又怎么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呢;其次,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课堂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一个人必须拥有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常见的方法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等。如在教学《赤壁赋》时,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完成文章的朗诵和翻译。在一个学习小组内,有的学生负责翻译词句,有的学生负责文章朗诵。负责朗诵的学生需要标出文中生僻字的读音。如“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而负责翻译的学生要把文章的意思解释给其他学生听,最终使所有学生通过互学学会这篇文章,这就是合作的成果。
  三、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想象力的一种体现,它能使学生理解作者和文中语句的感情,也能帮助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别人的感受,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蕴含的感情,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移情能力。如在锻炼的初期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些感情色彩浓厚的文章,如《故乡的榕树》《窦娥冤(第三折)》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文中每段话的具体感情色彩,感悟文章感情的变化。
  四、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总结概括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迅速抓住一段话的中心意思,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总结。如在预习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行列出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并把这些句子提炼出来,总结文章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分析文章的总体框架。在课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一些文章,并把提纲列举出来。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当天报纸的某篇文章,并罗列出提纲。这种锻炼方法没有什么巧处,主要是需要多练。
  五、总结
  本文从质疑能力、合作能力、移情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引导。此外,教师还需要把教学内容与活动结合起来,做好教学设计,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19).
  [2]柳玉桓.试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合理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分院 )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