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疼痛程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与分娩结局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ianwan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究影响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的因素及分娩疼痛程度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分娩产妇200例,对其分娩疼痛程度及一般资料及分娩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孕次、焦虑紧张、孤独感、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及产前饮食、休息等情况均影响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且分娩疼痛程度影响产妇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 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分娩疼痛,有助于减轻产妇痛苦,促进自然分娩及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分娩疼痛;程度;影响因素;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127-03
  分娩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 疼痛在此过程中普遍存在。疼痛出现使产妇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这些精神心理因素均可增加产妇的疼痛程度,而疼痛的加剧又影响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1]。疼痛及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引起子宫缺氧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影响产程的进展及分娩结局, 严重时导致胎儿宫内窘迫, 发生难产、流产、产后出血等[2]。本文通过对分娩疼痛程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及分娩结局进行分析,以利采取有效措施对产妇分娩疼痛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寻求促进产程进展、减轻产妇痛苦、促进自然分娩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12月来我院住院分娩产妇200例,年龄23~43岁,平均(29.01±2.39)岁;孕37~41周;无妊娠并发症、无内外科疾病且近3个月无明显心理应激现象。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头位,经内诊头盆相称,宫颈条件好,准备试行顺产。
  1.2 研究方法
  由医务人员应用自行设计的分娩疼痛程度及影响因素、分娩情况表对入选产妇进行调查并记录。内容包括产妇一般资料:如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有无流产史及休息、饮食情况等;及产妇的精神状态如焦虑紧张、孤独感、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及其他因素如与父母的关系、对胎儿性别偏见等等。并于产后记录产妇出血量、分娩方式、产程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疼痛程度的评估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安静合作;Ⅰ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腰酸痛, 微汗或不适, 睡眠基本不干扰, 能合作;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 伴出汗,呼吸急促,难忍受,睡眠受干扰,合作欠佳;Ⅲ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因素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的一般情况与疼痛程度关系
  见表1。由表1可见,产妇的疼痛程度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及孕次、饮食休息情况具有相关性,年龄小、文化程度高及经产妇、饮食休息良好的产妇对疼痛的耐受较好(P < 0.05)。
  2.2 产妇的产前精神状态及其它因素与疼痛程度的关系
  见表2。由表2可见,产妇的焦虑紧张程度、孤独感程度、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及对胎儿的性别偏见均为加重分娩疼痛程度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产妇疼痛程度与分娩结局比较
  见表3。由表3可见,疼痛程度与产妇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有相关性,疼痛程度重的产妇存在有产程延长、自然分娩率降低及产后出血量增多的情况(P < 0.05)。
  3 讨论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4]。虽然分娩疼痛并非疾病所引起, 但分娩时的疼痛常会令产妇产生恐惧[5]。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孕产妇对于自然分娩的恐惧,大部分产妇均选择剖宫产,使自然分娩率逐年下降。但近年来, 社会卫生健康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 分娩的医学模式逐渐向科学的回归自然的方向发展,提倡在保证母婴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自然分娩,而在此过程中产妇分娩疼痛不可避免。但不同产妇对疼痛的感受及反应因个体差异而不同,故应对疼痛及相关因素做全面评估[6],并于临床上就产妇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判断疼痛程度, 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分娩疼痛,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避免分娩并发症的发生。
  自然分娩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是一个自然、生理及健康的过程。产妇对疼痛的知觉取决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7,8]。而每位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所感到的分娩疼痛存在着显著差异,除了因自身疼痛的感知度不同而不同,还与产妇的心理状态、教育程度、文化环境、生活习惯等其他因素密切相关。(1)生理方面:分娩时疼痛主要是因子宫收缩引起的阵痛,包括子宫收缩痛、宫颈扩张痛及盆底扩展痛, 进一步的疼痛来自腹膜和盆腔韧带。疼痛一般从分娩的第一产程开始, 逐渐加重, 到第二产程终末, 大致呈直线增加, 进入第3 产程则急剧减轻[9,10]。(2)心理方面: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疼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临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疼痛强度存在个体差异。产妇在分娩前一般心理上发生较大的变化,会担心分娩产生的痛苦,还担心分娩有可能不顺利等,这一些负面心理因素易使之产生焦虑紧张、惊恐和忧郁等心理。这些负面心理可影响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痛觉感受系统,降低产妇的痛阈, 使疼痛程度放大。还可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内啡肽增高, 导致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11],进一步加剧疼痛感受。因疼痛导致的睡眠不足、疲劳及对疼痛的过度关注,也会增加身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另外其他一些因素如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与父母的关系、有无流产史、情绪控制、家庭收入、对胎儿性别偏见等可能对产妇的分娩疼痛感受有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妇的疼痛程度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及孕次具有相关性,年龄小、文化程度高及经产妇对疼痛的耐受较好,同时,产妇的焦虑紧张程度、孤独感程度、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及产前饮食、休息不良均为加重分娩疼痛程度的因素,而家庭收入、与父母的关系、流产史、情绪控制等因素则未显示出与分娩疼痛程度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疼痛程度与产妇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有相关性。疼痛程度重的产妇存在有产程延长、自然分娩率降低及产后出血量增多的情况,考虑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焦虑及恐惧会引起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影响子宫收缩的力度,结果导致延长产程并使出血量增多。同时疼痛及紧张、恐惧可使产妇呼吸急促,肺过度换气,降低了母体体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产生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强烈的疼痛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 分娩时往往大喊大叫,体力过度的消耗以致难产、剖宫产等几率增加[12,13]。另外由于产妇对自然生产存在恐惧心理,导致许多产妇因为感觉无法忍受分娩疼痛选择剖宫产,导致剖宫产增多[14]。
  基于以上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轻产妇分娩疼痛, 对改善产妇分娩结局,提高产科质量有积极意义。(1)开展分娩疼痛教育,减轻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注意做好孕期和分娩期妇女的宣教,通过讲解、示范, 配以电化教育使孕妇对分娩痛的认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 焦虑, 提高产妇的痛阈。产前对产妇进行呼吸及“触摸-放松”训练, 有助于产妇进行自我控制精神,达到自我放松、提高痛阈、减轻疼痛的目的。(2)重视产时心理护理,减轻患者情绪变化。将心理护理程序应用于分娩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提供分娩前、中、后的指导和护理,使产妇在痛苦的分娩过程中 不感到孤独和无助,增强安全分娩的信心。医护人员要注意通过积极美好的语言、真诚的态度去影响产妇的心态,使她们积极配合分娩,消除产妇在产程中出现的分娩疼痛恐惧心理。(3)根据情况实施各种分娩镇痛方法。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分娩镇痛的方法很多,包括:①药物性分娩镇痛法; 通过口服、肌内注射、静脉及吸入方法予镇静药或镇痛药行分娩镇痛,外阴部局部浸润、阴部神经阻滞、宫颈旁神经阻断镇痛、椎管内神经阻滞等[15,16]。②非药物分娩镇痛法:包括丈夫陪伴分娩、镇痛呼吸技术、按摩法、压迫法及音乐疗法等[17]。
  总之,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疼痛不可避免,但这种疼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影响分娩结局。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及产时心理护理、必要时的镇痛,能够减轻产妇分娩疼痛,进而促进自然分娩成功率的提高,降低剖宫产率,避免分娩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晶霞,同小平,张红卫. 孕期健康教育的作用[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l(6):339.
  [2] Gross MM,Hecker H,Keirse MJ. An evaluation of pain and "fitness" during labor and its accep tability to women[J]. Birth,2005,32(2):122-127.
  [3] 吉铁凤. 癌性疼痛的评价治疗及护理进展[J]. 护理学杂志,1998,11(5):10-11.
  [4] 赵继军. 疼痛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
  [5] Lowe NK. The pain and discomfort of labor and birth[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1996,25(1):82-92.
  [6] 张泽兰. 产妇分娩期疼痛的心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2006,8(5):216.
  [7] 李爱英.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7(10):266-267.
  [8] 匡军秀,魏敏,白骏,等. 产妇心理与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的关系[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1):4-5.
  [9] Wendy Christiaens,Mieke Verhaeghe,Piet Bracke. Pain acceptance and personal control in pain relief in two maternity care models: 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0,10(22):268-212.
  [10] 李坤. 引起分娩期疼痛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11,4(8):180-181.
  [11] 范玲,吴连方. 产妇分娩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77.
  [12] 李新景. 综合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预后判断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118-119.
  [13] 王玉娟. 护理干预对分娩疼痛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9(5):1040-1041.
  [14] 何向群,王静,张文真,等. 焦虑产妇分娩疼痛与分娩结局的临床对比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14(3):176-178.
  [15] 黄玉玲,陈月嫦,陈治君. 三种镇痛方法的比较[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244-245.
  [16] 郎景和,译. 威廉姆斯产科学[M].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403-405.
  [17] 陈慧娟,李雪芬,丁敏华. 分娩疼痛管理及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2007,14(1):27-29.
  (收稿日期:2013-01-2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采用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康复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84例老年胃癌患者,应用双色球法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电针围刺法联合活血散瘀汤中药熏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某院就诊的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正> (一)全校开展棋类活动的情况调查我校自一九七二年以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棋类活动:分别在一至四年级内每周开设一节棋课;将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的爱好者组织起来,
当前对会计报表的分析在流动性分析、盈利能力、利润质量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进,使会计报表分析直接明了,更具真实性.
目的调查该院援汉抗疫医务人员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紧急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体心理专项干预对纠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人员家属不良心理状态的意义,为制订更完善的管理对策和提
<正> 少先队活动是队组织教育队员的基本途径。学校不上课就不成其为学校,少先队不举行活动(包括经常性的工作),就不成其为少先队。课堂教学讲究循序渐进,注意年龄特点,队活
目的探讨分析普外科微创手术联合耳针治疗肝胆结石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某院收治的肝胆结石患者82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