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活动,引导参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he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四、换位体验 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再如《同学之间》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的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
  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有一些数学问题,如果从局部人手,难以各个突破,但若能从宏观上进行整体分析,运用整体思想方法,则常常能出奇制胜,简捷解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所需材料    ●強力磁铁;  ●3根电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随着移动通信和网络电话的广泛应用,如何提高语音通信系统的带宽利用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活动语音检测技术可以用来辨别输入的时域信号中是否包含语音片段,其检测准确性对带宽的利用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变速率编码策略的必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传统VAD算法均基于启发准则,只是采用的输入参数不同,如线性预测系数、能量级、共振峰波形、过零率、倒谱特征、或周
数学的学习范围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当代社会中,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深入到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中,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习数学,就决定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保证。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景,
【摘 要】语文课程改革正朝着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方向发展。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培养兴趣 评语鼓励 引导观察 积累素材 训练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最好的内驱力。兴趣对与学生写作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获得
摘要:通过修改注册表和隐藏文件夹等方法来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和个性化。  关键词:注册表 文件夹 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4-0032-0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
【摘要】新课的导入已成为新时代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中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要具有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巧妙的运用教学技巧,着力给学生一个思考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程导入往往更加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课程的信心,使得学生快速从上一个内容转换到新内容上,从而稳步提高小学课堂数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各界日益关注教师的自身成长,而找到一种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的途径便成了大家共同探究的问题。英国教育专家C.Day(2000)认为,在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促进成长时,应该考虑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就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教研方式。它通过统一的课题, 不同的老师执教, 每个教师都参与听课、评课,书写案例、反思等,使教师
摘要:设计和开发了一种基于ASP的个性化在线测试、在线作业系统。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在线测试 在线作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8)06-0035-0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在我们的各项教学活动中,都有“说课”这项内容。那么究竟什么是“说课”?“说”什么呢?这里谈谈自己通过学习的认识。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向其他教师说明本单元或本节课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实际上说课和讲课一样,是教师把教学技能转化为教学能力、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形式。  那么,“说”什么呢?“说课”的具体内容是:   1、依据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