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妖漂亮吗?
随着年岁的增长,儿子耳闻目睹的各种新事物愈来愈多,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也愈来愈多,有时猛的冒出一个问题,让我这当母亲的都有点不知说什么好。
前些天,一位亲友去泰国旅游,照了好多有关当地风土人情的照片,儿子好奇心胜,抱着相册一张张问,这是哪儿?为什么照这张照片,照片上都是什么人?弄得亲戚就像个解说员,一张一张讲解清楚。正讲着,有一张照片吸引了大家,是他和几个美丽女子合影。
亲戚指着这张照片问大家,能猜出这些人是男是女吗?当然是女的,儿子最先肯定地回答。亲戚笑了,你猜错了,这是男的,是泰国特有的人妖。他们是男的,通过吃药,做变性术等手段,变成女人的样子。
回家的路上,儿子仍放不下这个话题,他追着我问:“吃什么药,做什么手术能让男的变成女的?”
从我内心讲,我是不愿意儿子过早涉及性别的话题,可他追着问,避而不答也不行呀?我开始敷衍:“嗯,这个话题我也不大清楚。”我心里想拖过去,他就忘了。没想到,第二天饭后散步,儿子又提起这个话题:“你说男的变成女的更深夜静挺漂亮,不像女的那么胖胖的,他们还能变成男的吗?”
我一听心说:得又是一个说深了不行,说浅了不行的雷区。说得太详细,儿子还不懂也没有必要;说得太笼统,儿子会缠个没完;要训他一顿,成天瞎想,弄不好他再认为这是个神秘的话题,进而产生负面效应。思索再三,我接过了话头。“我不觉得他们漂亮,尤其是知道他们本来是男的之后。其实大家都欣赏有特性的美,比如咱们夸小伙子肯定说他帅、精神、英俊,要是评价女孩子肯定是漂亮、活泼可爱。男性有阳刚的美,女性有娇柔的美。要是把一个男的打扮成女的,多不伦不类呀!
“噢!”儿子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那人妖是怎么变成的呀?”
“据妈妈所知,人妖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通过吃一种特制的药,或者做手术,然后再使劲往女性上打扮就成了。不过我听说,人妖因为吃药、做手术的缘故,寿命都不长。”
“是吗?”儿子似信非信,却又有了新的话题,“那他们能结婚吗?”
我暗自叫苦不迭,这孩子怎么怕什么问什么呀!我真想训他一顿,思想怎么那么复杂?可又怕在孩子心目中形成误解,只好硬着头皮往下说:“你记得咱家那只大花猫吗?”
“记得,那猫可漂亮了。”
“那猫是公的吧?”
“对呀。”
“那有没有母猫喜欢他?”
“没有,为什么?”
“咳,你不知道,那猫做手术了,变得不公不母了,所以没有母猫喜欢他。不公不母的猫都没人喜欢,不男不女的人估计也没人喜欢吧,你说呢?”
“我估计也是。”儿子若有所思。
我赶紧归纳:“所以说呀,男孩就应该健康向上,有阳刚气。”
儿子听了,点头不已。
“赶紧去买酸奶,回来好做作业。”我借扯回话题,心中还在琢磨,刚才自己说的能不能算是掌握好了分寸。
女同学打来的电话
现在家长特别关心孩子。从儿子上五年级开始,我发现他似乎有了点朦朦胧胧的男女意识。在此之前,我们很少强调男生女生,我对此有个叫法:同学。平时我们总是提醒他,要跟大多数同学搞好团结。
可是儿子有一次去一位同学家回来跟我说:“人家阿姨说了,最好只跟男生交往,不跟女生交往,女生早熟,想法多,一跟她们来往就容易学坏。”
我一愣,我知道不少家长都有这种担心。但是这种担心要告诉孩子吗?我觉得一旦告诉孩子不许和女生交往,只会引发起他的好奇心——“跟女生交往怎么了” 。而万一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行动起来,更加着意和女生交往怎么办?当然这种可能性对于刚刚读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还为时过早。不过,未雨稠缪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从生活中观察,儿子还属于天真烂漫一族,所以我采取了欲收先放的方式。遇有同学来电话,尤其是女同学打来的电话,我一律通传:儿子,找你的。而且不管自己多想了解电话的内容,也坚决控制住自己,绝不问出“谁来的电话呀?找你干什么呀?”这类的问题。我认为同学之间包括异性同学间的交往都是正常的。我这么做,还真没有白下功夫,有时儿子从小屋跑过来一接电话,常常边跑边说:“妈,问一下是谁?”
有一次晚饭时间接到一位女同学打来电话找儿子,我照例让儿子来接电话,而后继续吃饭。“谁呀?噢,听出来了……数学作业?你等一下,我拿本啊。”儿子跟回屋拿来作业本对着电话说了一通,而后闲聊起来,“我刚吃完饭……刚才谁接的电话?我妈呀!没事,我爸妈都不管,这有什么……”说着,回头得意地冲我们笑笑。十几分钟后,儿子撂下了电话。
“儿子,够能聊的呀!”我半天玩笑地说,儿子笑了,“这不是做完作业了嘛。”
“敢情,不用咱掏电话费,但你同学他们家可就吃亏了。记着,以后煲电话粥也要有点儿啊!”
“yes,I see。”儿子扮了个鬼脸。
“我爱你”的话题
有一天,放学回来,儿子故作神秘地跟我们说:“今天我们班发现了一张纸条,猜猜是上面写着什么?就是那种男生写给女生,写着我和你怎么怎么样的那个?”
看着儿子眯着的眼睛,我有点儿好笑,便凑到他跟前,轻声地说:“是‘我爱你’吧?”
“嗯?”儿子吃惊地望着我,似乎在想,妈妈是怎么知道的?
我知道,这种话题迟早会来,今天,儿子提起,我早有心理准备。
别的不说,最近看电视,出现谈恋爱的镜头,儿子就会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儿童不宜!”这回,儿童不宜的纸条出现在班里,不知道儿子会有什么反应?
我问儿子:“老师怎么说的?”
儿子讲开了:“老师说了,我们现在有这种想法是正常的,但是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事上,应该专心学习。我觉得老师说的挺对的。”
“是啊,你们现在应该专心学习。‘爱’可不是随便说的,像你爸爸说爱我,就得和我生活一辈子。你想想,那个男同学那么小,可能和他喜欢的那个女同学生活一辈子吗?”
不过,我可以再问一个问题吗?儿子又来了刨根问底的劲儿。
话还没说,儿子不好意思地笑了,鼓了鼓勇气问:“我们班有同学说,他22岁大学毕业,25岁结婚,26岁生小孩,30岁自己开公司,然后带着自己的太太和孩子周游世界,你说我该多大结婚呀?”
“这我还没想过。不过对自己的人生有个规划还是挺好的,咱们算一算啊。”我边择菜,边跟儿子说。儿子索兴搬来个板凳坐在我的旁边,母子俩就开始讨论起了“人生规划”。
我说:“如果你学业顺利的话,18岁读大学,毕业时22岁。喂,儿子,你看邻居那个大哥哥,现在都读博士了,多少人羡慕他啊。要不咱也读一个?”
“行”儿子爽快地答应。
“那要是大学毕业后,再考研究生,再考博士,差不多就得27岁了。现在你11岁,也就是还有16年你才能结婚。”
“是啊,还有那么长时间。”
“所以要这么算,咱们定一个十年发展计划都用不着考虑结婚的问题。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你看神舟六号的两位叔叔都能去太空遨游,十年后世界的变化得多大啊。所以十年后的事情我们再定,你说呢?”
“嗯。”儿子听了连连点头,“妈,我也要像航天员叔叔那么优秀。”
“好孩子,你一定会的。”
儿子低下头,好像在想什么。随后站起来说:“妈,我写作业去了。”
看着孩子的背影,我禁不住琢磨:明明还是个小不点儿呢,怎么会冒出这么多成年人的问题。没办法,现在信息社会太开放了。不过,提醒各位家人千万不要有轻视心理,有些问题还真得小心应对,毕竟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随着年岁的增长,儿子耳闻目睹的各种新事物愈来愈多,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也愈来愈多,有时猛的冒出一个问题,让我这当母亲的都有点不知说什么好。
前些天,一位亲友去泰国旅游,照了好多有关当地风土人情的照片,儿子好奇心胜,抱着相册一张张问,这是哪儿?为什么照这张照片,照片上都是什么人?弄得亲戚就像个解说员,一张一张讲解清楚。正讲着,有一张照片吸引了大家,是他和几个美丽女子合影。
亲戚指着这张照片问大家,能猜出这些人是男是女吗?当然是女的,儿子最先肯定地回答。亲戚笑了,你猜错了,这是男的,是泰国特有的人妖。他们是男的,通过吃药,做变性术等手段,变成女人的样子。
回家的路上,儿子仍放不下这个话题,他追着我问:“吃什么药,做什么手术能让男的变成女的?”
从我内心讲,我是不愿意儿子过早涉及性别的话题,可他追着问,避而不答也不行呀?我开始敷衍:“嗯,这个话题我也不大清楚。”我心里想拖过去,他就忘了。没想到,第二天饭后散步,儿子又提起这个话题:“你说男的变成女的更深夜静挺漂亮,不像女的那么胖胖的,他们还能变成男的吗?”
我一听心说:得又是一个说深了不行,说浅了不行的雷区。说得太详细,儿子还不懂也没有必要;说得太笼统,儿子会缠个没完;要训他一顿,成天瞎想,弄不好他再认为这是个神秘的话题,进而产生负面效应。思索再三,我接过了话头。“我不觉得他们漂亮,尤其是知道他们本来是男的之后。其实大家都欣赏有特性的美,比如咱们夸小伙子肯定说他帅、精神、英俊,要是评价女孩子肯定是漂亮、活泼可爱。男性有阳刚的美,女性有娇柔的美。要是把一个男的打扮成女的,多不伦不类呀!
“噢!”儿子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那人妖是怎么变成的呀?”
“据妈妈所知,人妖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通过吃一种特制的药,或者做手术,然后再使劲往女性上打扮就成了。不过我听说,人妖因为吃药、做手术的缘故,寿命都不长。”
“是吗?”儿子似信非信,却又有了新的话题,“那他们能结婚吗?”
我暗自叫苦不迭,这孩子怎么怕什么问什么呀!我真想训他一顿,思想怎么那么复杂?可又怕在孩子心目中形成误解,只好硬着头皮往下说:“你记得咱家那只大花猫吗?”
“记得,那猫可漂亮了。”
“那猫是公的吧?”
“对呀。”
“那有没有母猫喜欢他?”
“没有,为什么?”
“咳,你不知道,那猫做手术了,变得不公不母了,所以没有母猫喜欢他。不公不母的猫都没人喜欢,不男不女的人估计也没人喜欢吧,你说呢?”
“我估计也是。”儿子若有所思。
我赶紧归纳:“所以说呀,男孩就应该健康向上,有阳刚气。”
儿子听了,点头不已。
“赶紧去买酸奶,回来好做作业。”我借扯回话题,心中还在琢磨,刚才自己说的能不能算是掌握好了分寸。
女同学打来的电话
现在家长特别关心孩子。从儿子上五年级开始,我发现他似乎有了点朦朦胧胧的男女意识。在此之前,我们很少强调男生女生,我对此有个叫法:同学。平时我们总是提醒他,要跟大多数同学搞好团结。
可是儿子有一次去一位同学家回来跟我说:“人家阿姨说了,最好只跟男生交往,不跟女生交往,女生早熟,想法多,一跟她们来往就容易学坏。”
我一愣,我知道不少家长都有这种担心。但是这种担心要告诉孩子吗?我觉得一旦告诉孩子不许和女生交往,只会引发起他的好奇心——“跟女生交往怎么了” 。而万一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行动起来,更加着意和女生交往怎么办?当然这种可能性对于刚刚读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还为时过早。不过,未雨稠缪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从生活中观察,儿子还属于天真烂漫一族,所以我采取了欲收先放的方式。遇有同学来电话,尤其是女同学打来的电话,我一律通传:儿子,找你的。而且不管自己多想了解电话的内容,也坚决控制住自己,绝不问出“谁来的电话呀?找你干什么呀?”这类的问题。我认为同学之间包括异性同学间的交往都是正常的。我这么做,还真没有白下功夫,有时儿子从小屋跑过来一接电话,常常边跑边说:“妈,问一下是谁?”
有一次晚饭时间接到一位女同学打来电话找儿子,我照例让儿子来接电话,而后继续吃饭。“谁呀?噢,听出来了……数学作业?你等一下,我拿本啊。”儿子跟回屋拿来作业本对着电话说了一通,而后闲聊起来,“我刚吃完饭……刚才谁接的电话?我妈呀!没事,我爸妈都不管,这有什么……”说着,回头得意地冲我们笑笑。十几分钟后,儿子撂下了电话。
“儿子,够能聊的呀!”我半天玩笑地说,儿子笑了,“这不是做完作业了嘛。”
“敢情,不用咱掏电话费,但你同学他们家可就吃亏了。记着,以后煲电话粥也要有点儿啊!”
“yes,I see。”儿子扮了个鬼脸。
“我爱你”的话题
有一天,放学回来,儿子故作神秘地跟我们说:“今天我们班发现了一张纸条,猜猜是上面写着什么?就是那种男生写给女生,写着我和你怎么怎么样的那个?”
看着儿子眯着的眼睛,我有点儿好笑,便凑到他跟前,轻声地说:“是‘我爱你’吧?”
“嗯?”儿子吃惊地望着我,似乎在想,妈妈是怎么知道的?
我知道,这种话题迟早会来,今天,儿子提起,我早有心理准备。
别的不说,最近看电视,出现谈恋爱的镜头,儿子就会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儿童不宜!”这回,儿童不宜的纸条出现在班里,不知道儿子会有什么反应?
我问儿子:“老师怎么说的?”
儿子讲开了:“老师说了,我们现在有这种想法是正常的,但是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事上,应该专心学习。我觉得老师说的挺对的。”
“是啊,你们现在应该专心学习。‘爱’可不是随便说的,像你爸爸说爱我,就得和我生活一辈子。你想想,那个男同学那么小,可能和他喜欢的那个女同学生活一辈子吗?”
不过,我可以再问一个问题吗?儿子又来了刨根问底的劲儿。
话还没说,儿子不好意思地笑了,鼓了鼓勇气问:“我们班有同学说,他22岁大学毕业,25岁结婚,26岁生小孩,30岁自己开公司,然后带着自己的太太和孩子周游世界,你说我该多大结婚呀?”
“这我还没想过。不过对自己的人生有个规划还是挺好的,咱们算一算啊。”我边择菜,边跟儿子说。儿子索兴搬来个板凳坐在我的旁边,母子俩就开始讨论起了“人生规划”。
我说:“如果你学业顺利的话,18岁读大学,毕业时22岁。喂,儿子,你看邻居那个大哥哥,现在都读博士了,多少人羡慕他啊。要不咱也读一个?”
“行”儿子爽快地答应。
“那要是大学毕业后,再考研究生,再考博士,差不多就得27岁了。现在你11岁,也就是还有16年你才能结婚。”
“是啊,还有那么长时间。”
“所以要这么算,咱们定一个十年发展计划都用不着考虑结婚的问题。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你看神舟六号的两位叔叔都能去太空遨游,十年后世界的变化得多大啊。所以十年后的事情我们再定,你说呢?”
“嗯。”儿子听了连连点头,“妈,我也要像航天员叔叔那么优秀。”
“好孩子,你一定会的。”
儿子低下头,好像在想什么。随后站起来说:“妈,我写作业去了。”
看着孩子的背影,我禁不住琢磨:明明还是个小不点儿呢,怎么会冒出这么多成年人的问题。没办法,现在信息社会太开放了。不过,提醒各位家人千万不要有轻视心理,有些问题还真得小心应对,毕竟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