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是一门理论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教学中非常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化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重要性得到更多凸显。新课改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逐步向学生自主化、理论实践化和实验常态化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实践
  引言
  化学是一门非常讲究实用性的科学,化学课程本身应该是比较有趣味性的,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化学课程都脱离化学本身的趣味性,更偏重理论和公式应用。严重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随之影响应有的课程学习效果。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今后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应用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思维模式不断影响,老师应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主体变成学生[1]。人都有一种固有思维,就是“我的事”和“别人要我做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是“别人要我做的事”,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为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课程设置和规划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将课堂主动权和主体交给学生,使其拥有学习是“我的事”的意识。
  2.正确的育人观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一个传授者,还是一个反馈者。正确的育人观念不仅是简单地将知识点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教导学生,以及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初中化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是新鲜的,本身学生带着一定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求知欲望,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式,通过正确的育人观念达到同学生的教学共鸣[2]。正确的育人观念是老师较好执行自己教学理念的关键前提,死记硬背不是目的,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目标。
  3.重视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很多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是经过充分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归纳形成的,所以老师要转变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本身的观念,而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过程经验总结上。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进程、近一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家长教学反馈等及时总结,不仅是对教育学生的态度负责,还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不断经验总结中,老师同学生之间、老师同家长之间都达到一种有据可依的交流,对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通过联系生活培养兴趣。初中化学是一门同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初中化学知识解答。化学知识的不断研究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生活质量水平。如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食盐为什么可以让菜变咸等问题,都是初中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的化学现象。如果老师将生活中这些实例联系课本知识点,可以引发學生主动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
  2.通过设置悬念培养兴趣。化学现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很多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这就给充满好奇心的学生留下了可以培养兴趣的空间。如无水硫酸铜本身是白色粉末,遇到水之后就会让水变成蓝色。这样的化学现象有很多,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化学作用引发的颜色变化。如果设置好恰当悬念,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主动了解这一知识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3.通过适当激励培养兴趣。初中化学学习是系统性非常强的课程,从开始的元素周期表到后面各类复杂的化学反应式,都需要一个个知识点积累连接起来。开始学习阶段,老师应该用适当激励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生课上讲的某一现象,老师用化学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这种留心观察生活的行为进行鼓励,肯定学生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其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注重理论同实验的紧密结合
  1.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初中化学课程趣味性更多地体现在化学实验上,因此理论课程不应该在全部化学课时中占有太大比重,而且大部分理论知识都可以在实验课程上讲解。单纯的化学理论和知识点讲解是非常乏味的,学生对一些相似符号的不同组合很难产生深刻记忆。如果将这些枯燥的符号用有趣生动的实验表现出来,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并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化学反应的不同情景是学生区别不同化学方程式的最佳记忆方式。
  2.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虽然化学实验本身是比较有趣的,但是同课本知识一样的实验很难提起学生更多兴趣。如果老师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增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就会获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就是因为有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课程,如果所有实验都是书本上学生了解的内容,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会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应用化学公式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
  3.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在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更期待的不是实验结果,而是自己实验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所以老师简单快速地演示实验并讲解完知识点和要点后,要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动手实验后,才会深刻记住每一个实验环节的重点和知识点,并对后续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结语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本身具有别的学科不具备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这一优势,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初中化学教学起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聪.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2015(08).
  [2]王敏.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浅析[J].学术研究,2012(06).
  [3]刘丹红.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J].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18).
  [4]郭洁军.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J].教学研究,2015(07).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本文针对电磁场能量守恒定律进行深入剖析,并将磁场中能够匀速旋转的点球壳作为本次研究的基礎,分别应用能量守恒与动力守恒定律进行解释,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得出相应的新观点,进而为电磁能量守恒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套更可靠的思路。  关键词: 电磁场 能量守恒 动量守恒
“知华派”2.0一代:奥克森伯格、李侃如、蓝普顿随着上世纪90年代费正清与鲍大可的离世,美国的中国学界也告别了传教士后代与汉学家双星闪耀的时代,进入专门化研究的新阶段。
摘 要: 社会发展过程中与化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层出不穷,本文着重论述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化学教学的必要性、实际意义及实施途径与思路。  关键词: 社会热点问题 化学教学 开放性课堂  社会热点问题指在一定時期内、一定地域中引发多数人关注的焦点问题。挖掘热点问题开展化学教学可以将书本知识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活学活用,体现化学教育现实意义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  一、高中化学教学引
摘 要: 多媒体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同时有很多弊端,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 多媒体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人们展开各项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教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礎内容之一,也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随着全球能源逐渐枯竭,研发、推广新型能源迫在眉睫,因此,化学中的新型化学电源是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已成了高考的高频考点。而新型化学电源的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尤为重要。
期刊
摘 要: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进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削弱,而学生本身的主动学习能力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课改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逐渐提高,特别是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
在初三化学教学实践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不懂化学用语就不能进入化学之门。而传统的化学用语学习多偏重死记硬背,这种简单机械的记忆方法既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会让学生感到疲倦并容易遗忘。因此化学用语的教与学,是初三化学课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道难题,一直困扰许多学生和教师。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和审视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提高化学用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加强直观教学,做到“名”与“实”结合 
期刊
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春播制种区,生产杂交种子折合亩产分别为26.5kg和19.0kg,平均为22.8kg;四个秋播繁种区,生产温敏不育系种子折合亩产分别为39.6kg、28.5kg、16.3kg和26.9kg,平均为27.8kg。在春制秋繁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湘油91s综合应用
生存素是新近发现的凋亡蛋白抑制因子家族成员之一,通过测定外周血生存素确定血中游离癌细胞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生存素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