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旅游自发展以来,一直广受欢迎。在当今旅游模式中,旅游者更加追求休闲放松、返璞归真的家乡情,因而乡村旅游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与使命。本文陈述了乡村旅游的含义,就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开发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乡村旅游个性化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个性化发展
一、乡村旅游的含义及意义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农林生产经营活动、田园风光、森林景观、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受农家乐趣”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20世纪80年代,在旅游扶贫的政策下,我国的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城市和乡村的山水风光是不同的,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乡村的天空更蓝,水更纯净,能够让人放松心情,不会感到压抑难受。同时,在乡村还可以体验种植、养殖、采摘蔬菜等,并获取自己的劳动成果,选取部分菜品带回家去,既健康,又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另外,回归故土的思乡之情,在国人骨子里相当深刻,尤其是从农村走出去的人群,大部分希望老了后能落叶归根,退休后能够回到乡村,回到自己生长的乡村去。不曾在乡村成长生活的人也希望能感受下田园生活,悠哉游哉的诗酒田园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科学规划。在开发经营之初,乡村旅游的市场准入门槛低,大部分项目在开发前缺乏技术指导和科学的规划,盲目发展。产品定位依然较传统,大部分乡村旅游还停留在农家乐的形式,而新型的参与体验项目较少,各乡村项目大同小异,难以在众多同类型产品中脱颖而出。(2)产品形式单一,缺乏新意。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在硬件投入方面普遍偏低,软件建设方面也比较欠缺,因此在景区方面只能向游客提供最基础的服务,由于经营规模小,基础薄弱,能够开发的产品也普遍单一。在产品创新方面,由于缺乏策划,产品都比较陈旧。从长远发展來看,景区需要打破固有模式,推陈出新,从现代化的角度和游客的需求去规划景区,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打造现代化科技化的旅游景区。(3)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缺少文化内涵。基于乡村旅游景区文化的基础上,旅游产品的开发需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无论是从衣食住行,还是产品的创意研发,都离不开文化的深度开发。对于景区发展来说,文化作为景区的旅游品牌,讲好景区故事才是最好的营销手段,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的主力军。(4)业态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开拓力度。现今,乡村旅游还停留在初级消费阶段,吃农家饭、钓鱼、采摘等,顺便带回一些土产品回到城市,还没有形成一套整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在开放初期还能以新鲜感吸引游客,但过了这个阶段,游客回购这个产品,再次去体验的可能性就相当低了。
三、乡村旅游开发运营模式
(1)升级为景区服务型。依托周边景区资源的乡村有便利条件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对于今天的乡村百姓来说,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游客来景区旅游,附近乡村居民可以相应的提供一些服务,如食宿、农家产品、销售工艺品等。在此基础上,加强村子的硬件设施建设,升级软件建设,可以往特色民宿方向发展,按照一定的规范打造但又不失特色且兼具个性化。能够与周边景区进行捆绑式的发展。(2)郊野休闲型的乡村旅游模式。这类乡村一般离城市比较近,基础环境好,有山有水有农田,在开发建设中加入一些游乐设施,通过创意性的开发来打造多元化休闲游憩空间。这种通常比较受城市居民欢迎,尤其是都市白领,是他们周末放松的首选,如地公园、露营地、休闲农庄等。相对来说,这种类型的乡村不如原生态村落那么有特色,但是符合都市人群周末休闲放松的需求,在这里骑车、垂钓、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绿色生态,无疑非常舒适。(3)文化型乡村模式。传统古村落的本身就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保留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村落中古朴的风俗习惯、信仰、宗教以及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将遗产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抑或将新形态的旅游产品和原始村落风貌特征结合起来,打造一处融合传统化、时尚化兼具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既能实现旅游收益,也能保证居民的收益,它是能可持续发展的。
四、乡村旅游个性化发展策略
(1)加大对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古村落类的旅游资源,因其本身具有古老性、易损性和不可恢复性,所以在开发这类型的旅游资源时需格外注意。一方面要做好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尽量保留它的本真状态,传承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将其民俗特色、历史文化,加入现代化的技术创新性地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最大限度地使旅游活动在游客与旅游项目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2)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乡村旅游服务人才。乡村旅游的服务相比其他类型的旅游服务稍有不同,乡村旅游的服务更灵活更严谨,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参与和体验,因此对服务的要求较细致。旅游服务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决定了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及景区未来的发展。除了基础的设施建设,还需要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服务人才。(3)寻找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点,深度开发旅游项目。文化是景区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一处有文化内涵的村落,能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既要解决村落基础服务设施及村民就业等问题,还需要加大乡村文化价值的挖掘和特色项目的开发。将当地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开发中,结合创新创意,将乡村中的传统农业结合现代科技打造成为高附加值的休闲创意产业和旅游娱乐项目。(4)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系统的生态产业链。现代旅游业竞争激烈,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需紧跟时代,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大与其他产业的联合力度,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对地方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挖掘旅游地自身的价值内涵,将自已的资源形成品牌。如乡村旅游结合现阶段的扶贫政策,游学项目,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研学旅游景区。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谷静敏、刘立.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11(15):12-13.
[2]金仁重.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美与时代·城市,2013(4):15-19.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个性化发展
一、乡村旅游的含义及意义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农林生产经营活动、田园风光、森林景观、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受农家乐趣”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20世纪80年代,在旅游扶贫的政策下,我国的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城市和乡村的山水风光是不同的,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乡村的天空更蓝,水更纯净,能够让人放松心情,不会感到压抑难受。同时,在乡村还可以体验种植、养殖、采摘蔬菜等,并获取自己的劳动成果,选取部分菜品带回家去,既健康,又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另外,回归故土的思乡之情,在国人骨子里相当深刻,尤其是从农村走出去的人群,大部分希望老了后能落叶归根,退休后能够回到乡村,回到自己生长的乡村去。不曾在乡村成长生活的人也希望能感受下田园生活,悠哉游哉的诗酒田园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科学规划。在开发经营之初,乡村旅游的市场准入门槛低,大部分项目在开发前缺乏技术指导和科学的规划,盲目发展。产品定位依然较传统,大部分乡村旅游还停留在农家乐的形式,而新型的参与体验项目较少,各乡村项目大同小异,难以在众多同类型产品中脱颖而出。(2)产品形式单一,缺乏新意。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在硬件投入方面普遍偏低,软件建设方面也比较欠缺,因此在景区方面只能向游客提供最基础的服务,由于经营规模小,基础薄弱,能够开发的产品也普遍单一。在产品创新方面,由于缺乏策划,产品都比较陈旧。从长远发展來看,景区需要打破固有模式,推陈出新,从现代化的角度和游客的需求去规划景区,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打造现代化科技化的旅游景区。(3)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缺少文化内涵。基于乡村旅游景区文化的基础上,旅游产品的开发需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无论是从衣食住行,还是产品的创意研发,都离不开文化的深度开发。对于景区发展来说,文化作为景区的旅游品牌,讲好景区故事才是最好的营销手段,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的主力军。(4)业态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开拓力度。现今,乡村旅游还停留在初级消费阶段,吃农家饭、钓鱼、采摘等,顺便带回一些土产品回到城市,还没有形成一套整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在开放初期还能以新鲜感吸引游客,但过了这个阶段,游客回购这个产品,再次去体验的可能性就相当低了。
三、乡村旅游开发运营模式
(1)升级为景区服务型。依托周边景区资源的乡村有便利条件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对于今天的乡村百姓来说,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游客来景区旅游,附近乡村居民可以相应的提供一些服务,如食宿、农家产品、销售工艺品等。在此基础上,加强村子的硬件设施建设,升级软件建设,可以往特色民宿方向发展,按照一定的规范打造但又不失特色且兼具个性化。能够与周边景区进行捆绑式的发展。(2)郊野休闲型的乡村旅游模式。这类乡村一般离城市比较近,基础环境好,有山有水有农田,在开发建设中加入一些游乐设施,通过创意性的开发来打造多元化休闲游憩空间。这种通常比较受城市居民欢迎,尤其是都市白领,是他们周末放松的首选,如地公园、露营地、休闲农庄等。相对来说,这种类型的乡村不如原生态村落那么有特色,但是符合都市人群周末休闲放松的需求,在这里骑车、垂钓、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绿色生态,无疑非常舒适。(3)文化型乡村模式。传统古村落的本身就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保留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村落中古朴的风俗习惯、信仰、宗教以及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将遗产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抑或将新形态的旅游产品和原始村落风貌特征结合起来,打造一处融合传统化、时尚化兼具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既能实现旅游收益,也能保证居民的收益,它是能可持续发展的。
四、乡村旅游个性化发展策略
(1)加大对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古村落类的旅游资源,因其本身具有古老性、易损性和不可恢复性,所以在开发这类型的旅游资源时需格外注意。一方面要做好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尽量保留它的本真状态,传承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将其民俗特色、历史文化,加入现代化的技术创新性地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最大限度地使旅游活动在游客与旅游项目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2)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乡村旅游服务人才。乡村旅游的服务相比其他类型的旅游服务稍有不同,乡村旅游的服务更灵活更严谨,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参与和体验,因此对服务的要求较细致。旅游服务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决定了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及景区未来的发展。除了基础的设施建设,还需要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服务人才。(3)寻找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点,深度开发旅游项目。文化是景区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一处有文化内涵的村落,能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既要解决村落基础服务设施及村民就业等问题,还需要加大乡村文化价值的挖掘和特色项目的开发。将当地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开发中,结合创新创意,将乡村中的传统农业结合现代科技打造成为高附加值的休闲创意产业和旅游娱乐项目。(4)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系统的生态产业链。现代旅游业竞争激烈,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需紧跟时代,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大与其他产业的联合力度,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对地方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挖掘旅游地自身的价值内涵,将自已的资源形成品牌。如乡村旅游结合现阶段的扶贫政策,游学项目,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研学旅游景区。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谷静敏、刘立.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11(15):12-13.
[2]金仁重.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美与时代·城市,2013(4):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