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认识二氧化碳降粘的化学机制,考察了不同压力下二氧化碳在胜利稠油中的溶解度、二氧化碳处理对稠油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稠油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二氧化碳
【机 构】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认识二氧化碳降粘的化学机制,考察了不同压力下二氧化碳在胜利稠油中的溶解度、二氧化碳处理对稠油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稠油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稠油中有很高的溶解度,可达105 kg/m3,但不改变稠油的化学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过程中,对饱和分的溶解能力强于胶质和沥青质,会破坏稠油的胶体化学结构。二氧化碳降粘主要来自于稀释作用,但胶体体系改变后,会释放出溶剂化层中的小分子,减小分散相体积,降低体系粘度。
其他文献
通过对大港减压渣油超临界萃取(SFEF)窄馏分在FCC催化剂与SiO2模型催化剂中有效扩散系数的研究,得到了催化剂孔径对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和催化剂的扩散受阻因子。结果表明,SFEF窄
对甲烷(CH4)、水蒸气(H2O)和正壬炕(n—C9H20)组成的混合气体建立了三相凝结流动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拉阀尔喷管内甲烷气体中含饱和水蒸气和饱和正壬烷气体的凝结流动进行了数值分
在自行设计的化学吸收-热解吸中试实验系统上,以DEA(二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液,CO2为处理对象,分别考察了吸收液体积分数、液气体积比、CO2体积分数和空塔气速对CO2脱除效率的影
考察了淬速,二次熔炼、熔融时间和加盐对SbSn材料的结构和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压30V,电流400A的条件下,随着淬速的提高,三方晶体的成分增加,脱硫性能也随之增加。二次熔
采用二苯基硅二醇与邻甲酚醛环氧树脂在SnCl2催化作用下合成了含硅环氧树脂(CNE-Si),并用FT—IR、^1H—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TGA分析了含硅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以硝酸、盐酸、醋酸和甲酸为胶溶剂,采用挤条成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MCM-22分子筛催化剂,并用颗粒强度仪和热重天平等手段对其物理性质进行表征,考察了胶溶剂对MCM-22分子筛催化剂
采用扩展的Hückel方法与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Au电极作用下,C60,C180和C60@C180富勒稀分子的电子结构与导电性,并对它们的电子结构与电子输运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C6
以RuCl3.nH2O为原料通过溶胶-水热法制得纳米RuO2粒子,然后在RuO2溶胶体系中通过常规的化学氧化法由苯胺氧化聚合制备纳米RuO2/聚苯胺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
采用合成后改性法将氨基嫁接进介孔SBA-15孔道内,对功能化的SBA-15进行药物吸附与控制释放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智能重量分析仪(IGA)、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仪(IR)等表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