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退化林分修复技术研究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q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林分退化较为严重,退化林地存在重新沙漠化的可能,治理难度增加,对民勤绿洲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干旱荒漠区林分退化的因素有很多,而最为显著的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通过观测退化林分不同地类利用不同修复方式的修复成效,探索出适合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地区完整高效的退化林分修复方式,为后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根据红河州弥勒、开远、泸西、石屏、建水5个气象站1991—2020年7月20日—8月31日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2015年红河州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现代气象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防灾减灾领域,减轻了气象灾害带来的农业减产问题.因此,气象部门需持续推陈出新,有效开展气象工作,为广大农民群体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指导,充分发挥气象对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服务作用.基于此,分析了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现状,展开了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
利用陈巴尔虎旗1981—2020年的气温观测数据,以气候学标准划分四季,得出陈巴尔虎旗四季的常年起始日期和四季季长的常年值,获得陈巴尔虎旗各区域四季季长分布特征.利用陈巴尔虎旗1970—2020年的日平均气温统计,分析得出陈巴尔虎旗51年的四季季长,以Mann-Kendall突变方法证明了陈巴尔虎旗四季季长的突变事实.结果表明:(1)陈巴尔虎旗春季、秋季季长呈现经向分布,夏季、冬季季长呈现纬向分布,该分布特征与植被覆盖类型等地形因素有关.(2)陈巴尔虎旗春季季长、秋季季长有减少的变化趋势.陈巴尔虎旗夏季季
农业生产对气象保障的依赖性较高,为了提升农业生产的水平和质量,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资,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气象信息,气象灾害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气象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基于此,需要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水平,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评估和防御措施工作,才能推动农业发展.
在诸多气象技术与服务的支持下,现代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大大降低,对提升智慧农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与生产效率有十分大的裨益,可以助力于改善生态环境.重点分析了气象服务在智慧农业与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吉林省的气候也发生异常变化,农业气象灾害相对频繁,病虫害发生概率也随之提升,这些均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分析了气象变暖对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气象要素对植物物候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其中温度、水分以及光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近50年全球植物物候都呈现出春季物候提前和秋季物候延迟的趋势.分析了气象要素对植物物候造成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气象要素对植物物候变化的驱动机制.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结构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农业天气预报预测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农业发展需要.基于此,通过研究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策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优势,以期为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天气预报的有效应用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帮助农户及时更新短时天气预报信息,使其提前落实相应的准备工作.
利用1961—2020年共60年的雪灾实际灾情资料、地面观测气象要素资料等,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和天气诊断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60年黄南南部两县的雪灾时空分布特征、雪灾变化趋势、天气环流特征等.得到结论:(1)泽库与河南发生雪灾频次相差不大,而轻灾在雪灾发生中占比较大,占总雪灾次数的70%左右;(2)1961—2020年轻度、中度、重度3种等级雪灾发生次数都呈现减少趋势,其中轻灾递减趋势最明显;(3)前冬、后冬、春季降雪累积量都呈减少趋势,后冬减少趋势最不明显,春季通过0.05显著性检验水平;(4)黄南南部出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能够对当地水土进行高质量涵养,而且为地方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水土资源,进而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但是在地方旅游业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生态系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平衡状态也愈加凸显,那么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当地旅游业、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成为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应当重视的工作.在具体工作环节,需要全面研讨其中的影响因素,然后再结合研讨成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对策,为太子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