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如何从政治和科学中脱身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ver1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如何在强大的政治渗透力以及过渡的科学渗透的情况下脱身,这就有必要分析政治渗透和科学渗透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从而找出脱身方法。
  关键词:语文;政治;科学;脱身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134-01
  前言
  目前,我国的语文就教育是强权化的政治渗透以及过渡的科学渗透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着我国语文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政治渗透和科学渗透在语文教育中的现象,并提出了必要的脱身策略。
  一、语文从政治中脱身
  (1)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是学习、掌握其他学科的敲门砖,事物的理解、接受和应用的基础是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语文教育的受关注程度应该摆在诸科目之首。从语另外,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绝大多数公民的工作、生活、关系等都是语文知识的应用,语文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公民的日常生活、关系交际、工作状况等;在人才的筛选和判定上,语文水平的高低能够有效考核人才的综合能力,即包括思维应变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理解概括能力等等能力的综合,因为语文教育的考核相对比较灵活,每一个不同语态的语文表达所代表的内容和承载的含义不同,导致语文教育的丰富多彩,区别于死记硬背的其他科目。因此,语文教育应该被重视起来并严格的进行针对性、专业化的教育。但是目前我国的语文教育往往与政治思想教育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成政治思想教育的工具。
  (2)语文脱身严重的政治色彩。
  政治和教育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政治干预教育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但是在早先时代,政治对教育的伤害并不大,两者齐头并进,政治干预的实行力度远远低于现代政治思想教育在教育中的渗透力度。并且,先前的教育家类似于现代的教师,如:孔子、孟子、老子等,让他们都身兼数个身份,如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宣传家等,但是他们在哥哥身份的教育上,并不过多的渗透不同身份的价值取向,使得政治与教育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另外,弱化语文教育中政治的渗透力量的措施可以采取:(1)重新修订语文教学课本,将语文课本中富有浓重政治色彩和倾向的内容进行回归语文教育知识的本身。或者将课本中硬性的内容知识方向合理去除,打开学生的理解维度,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找出课本知识的关键点。(2)在语文问题的设置上,要打开题目的创设思路,摒弃单纯的标准答案模式或者摒除标准的作文写作方向。并且社党的减少与现代热点问题的密切联系,给出灵活的语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发挥和想象,从而能够使得语文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学生不能够掌握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知识,而不是对政治的褒奖或贬低,真正有利于学生走入社会后综合能力的而提升。(2)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要摒除传统的政治育人,尤其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上,要摒除标准式的写作方向的评判标准,鼓励学生创新、有独特的见解。培育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找到知识点的价值,使学生能够合理利用知识进行生活上问题的解决。
  二、语文从科学中脱身
  科学是近现代的产物,它对语文教育的渗透力还是比较有限的。但是,科学对语文教育的渗透时间并不短,甚至要早于政治对语文教育的强权入侵。早在1935年,叶圣陶先生发表的《国文百八课》一文就指出了科学对语文教育的渗透,即:五四时代,“赛先生”以不可抵挡泄水般舌头在中国的各个领域。自然科学也在那个时期早已渗透在语文教育中了。但是科学对语文教育的渗透还是严重区分于政治渗透的,政治渗透是强制性的入侵,而科学渗透是教育工作者们自愿引进、俯首称臣的。
  科学具有无穷大的伟力,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中离不开科学,尤其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加离不开科学。因此,科学的渗透被人民群众赋予了皇冠,人言必称科学。科学的渗透能够增加语文教育的科学性、技术性。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尊重学生发展需求的知识参考。1942年叶圣陶先生在《认识国文教学》一文中提出:如果让学生自己自主在暗中探索学习,那么多数的学生摸索不通,甚至根本没有去摸索。……即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自主暗中,渐渐达到能构看清问题的所在,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说这个问题不严重。
  科学对语文教育的渗透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育,借助科学的力量,使得我国的整体文化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大大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面快速发展,因为教育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
  因此,语文教育脱身科学的本质是:脱身于过度严重化的科学渗透。
  三、结语
  我国的语文教育富有严重的政治色彩,甚至强权的政治渗透,使得我国的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治思想宣扬的工具,不利于我国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也存在阳奉阴违的嫌疑,强权化的政治入侵,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然而,科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是被广大人民群众乐意接受的,因为科学是富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且对人民群众的去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在错金作用,且能够带动我国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过渡的科学渗透同样不利于语文教育的开展,因此,也必须进行合理的遏制。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郑也夫:语文,从政治与科学的夹缝中脱身[J].教师博览,2013,(8):10-12
  [2]曹淑萍:目的论视角下品牌名称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渗透[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9):52-53
  [3]徐利国:浅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C版,2014,(6):107-108
  [4]张志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汇,2014,(23):186-187
  [5]卢国珍:浅谈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10):104-106
其他文献
为探明脱硫渣在水泥中的缓凝机理,研究了不同种类脱硫渣对水泥性能,CaSO3和CaSO4对熟料性能及C3A单矿不同龄期水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种类脱硫渣中CaSO3和CaSO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成长于网络科技盛行的时代,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有着密切的影响。从良好的意义上来说,计算机网络文化可以有效的开拓大学生思维以及视野,从而激发90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交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社会责任意识。但是,在网络的拓展中,也为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土的本构关系是理论土力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构模型涉及岩土体的应力-应变-强度关系,本文对膨胀土的本构关系的特点、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现存问题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Th
摘 要:在大学生群体中生命伤害事件日益多发且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教育进步的当下,从生命观和生命教育内涵着手,以宁波南高教园区三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关于生命观的调查问卷,对样本的生命观、价值观等进行分析评估,进一步认识大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提出大学生生命教育若干建设性意见和创新性理论,从而为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和相关教育部门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