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无偿献血人群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 I)流行率情况与分析Pre-S/S区变异特征。方法使用EIA/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15 338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标本,经跟踪检测,获得1例HBV窗口期感染毒株和5例OB I毒株,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OB I病毒载量,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从5例OB I样品中获得3例Pre-S/S基因片段并测定序列,进行基因分型,与对应基因型HBsAg阳性野毒株序列比对。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 I)的流行率为1∶3 068。5例OB I样品其病毒载量为<1 IU/m l(不能定量)~121.8 IU/m l(中位数为54.6 IU/m l)。3例OB I样本为基因C型,在Pre-S/S蛋白区出现随机变异,OB I样品Pre-S/S区氨基酸置换率显著高于对应基因型野毒株(P<0.01),其中在Pre-S/S区的免疫表位区氨基酸置换率亦显著高于野毒株(P<0.01),但在高频变异的主要亲水区(MHR)却是高度保守,只有1例OB I出现改变基因亚型的I126S变异。结论乙肝病毒的Pre-S/S蛋白区变异,特别是Pre-S/S蛋白免疫表位区的变异,可能是OB I发生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