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转换

来源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a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都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产物,两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中相似,但由于两者的时代发展背景不同,各自彰显独有的艺术风格.当前,针对现代艺术设计呈现的机械化、工业化问题,有必要将传统工艺美术融入其中,促进现代艺术设计方式、模式的转换,凸显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特色性.
其他文献
当前,辽宁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不足,利用率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居民的需求,制约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高校相互配合,一方面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建立健全场馆安全管理制度和设立保险机制,打造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团队,加快推进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从而提升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为全民健身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视角工程伦理研究是拥有最久学术历史传承和成熟学科范式的工程伦理研究方向,虽然与各国具体的工程实践状况有些不符,某些论断也有失偏颇,但是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研究惯例,应该受到更多重视.国内外职业视角工程伦理研究进路大致包括:关于工程师的研究、关于工程伦理章程和规范的研究以及关于工程师职业伦理教育的研究,对于提升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档案管理者应从技术应用深度、维度及构建保障机制等角度出发,深化信息化技术与档案管理的内在联系,彰显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价值,使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多元化的新特征和新特点.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其以民族性、文化性、传承性的特征奠定了自身的文化地位.从演奏效果来看,民族音乐对于传统的声乐演唱领域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我国高校声乐演唱教学应着力探索声乐演唱与民族音乐的融合路径,采取依托民族音乐特色建立多形态的声乐演唱教学体系,课堂教学增添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加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见解,为声乐教学工作提供资源化支持等措施,提升声乐演唱教学效果.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阶段,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重任,也是国家人才培训教育的重要主体.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作为辽宁省人才培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基于目前人才培训的现状及问题,充分了解培训需求,精心打造培训项目;通盘考虑班情特质,不断实现模式创新;紧紧跟随时势要求,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树立创新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可喜的人才培训成果,为高校做好人才培训教育提供了借鉴.
课程思政是对思政教育的延伸和拓展.课程思政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拓展思政教育理念、范畴及方法,能够有效地发挥思政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然而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不够完善、“建设理念”薄弱、“建设能力”有限等现实困境,极大地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为此高校应从顶层设计、保障机制及能力培养等角度寻求破解路径,切实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政教学模式,是将思政教育与高等院校其他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进而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充分发挥育人的协同效应,更好地推进高校实现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是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的有机统一,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高等院校应在全面理解课程思政工作的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基于当前课程思政的现状,采取强化意识培养、推进教学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保障等实践策略进一步提升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慕课给我国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规模、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思政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切实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慕课教学存在的教学问题,也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慕课的教育形式”是否适应我国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规律、性质及特点,能否帮助思政教师切实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因此,需要以“冷思考”的方式探究慕课与思政课的内在关系,明确慕课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改革中的发展方向.
雷锋精神是高校实现铸魂树人的教育目标的重要精神载体.高校应在全面理解雷锋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依托雷锋精神构建铸魂育人的长效机制,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情操.对此,沈阳工学院雷锋商社工作站进行了实践,会对其他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鉴.
劳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职业发展和幸福生活的源泉.现阶段高职劳动教育还存在实施效果不显著,与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在全面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下,高职院校应在全面认识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现状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劳动教育的创新要点,联合企业和家庭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实现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整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