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评析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综试卷结构特点
  
  2006年,全国除理综卷Ⅰ、Ⅱ外,还有北京、天津、重庆、四川等省市自主命题卷,题量和试题难度与2005年相比,变化不大。Ⅰ卷21题(126分),Ⅱ卷10题(174分),取消了跨学科综合。试卷结构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8分、生物72分。整张试卷体现了基础性、能力性、综合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特征,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体”,本着高考选拔性考试原则,考查学生对理、化、生三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突出了这三科的实验性自然科学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紧扣大纲,切合实际
  考试范围符合《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要求,删减的教学内容未列入考查之列,体现了考试大纲、课程计划标准在日常教学、高考中的导向作用。
  
  2.注重双基,考查主干
  试题体现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材料在课外,但原理在课本,重视思维过程分析,借助不同的情境,考查考生的知识和信息迁移能力。
  
  3.学以致用,能力选拔
  试题体现了高考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以社会、生活实际为背景设立相应的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相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死记硬背基本概念,充分体现了作为高考的选拔性考试的功能。
  
  4.依托实验,突出创新
  实验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实验过程的科学设计及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等高层次的能力,试题具有较好的创新性。
  
  二、物理试题的特点
  
  1.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
  全国Ⅰ卷主要涉及了大纲所列考点131个中的39个、17个部分中的15个(只有交变电流和电磁振荡和电磁波没有涉及),力学和电磁学部分考查分值共97分,占总分的80.8%。全国Ⅱ卷也有类似的结论,可见全国I卷和Ⅱ卷均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同时兼顾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重点内容。两套试题在考查内容和方式方面互为补充,全国Ⅰ卷通过第24和25题突出考查了学生运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第20题突出考查了学生对动量、动量定理、动能、功、功能定理的理解程度;全国Ⅱ卷则通过第18题突出考查了学生运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第23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规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4题也是突出考查学生动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2.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紧扣教材
  从全国Ⅰ卷看,第14题考查对核反应规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的理解,第15题考查对光的能量、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光的频率关系的熟悉程度,第18题考查对分子运动理论、内能、气体压强等知识的熟悉理解,第19题考查对振动图象的识别、共振规律的了解,第22题考查对干涉规律、双缝干涉实验的熟悉、理解,第17题关于“速度选择器”、第19题关于“共振”、第22题关于“双逢干涉实验”这三道题都完全脱胎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从全国Ⅱ卷看,第14题考查对衰变、裂变、聚变概念的理解,第16题考查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第19题考查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熟悉与理解,第21题考查对气体压强微观意义的理解,第22题考查对“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两实验的原理的理解,第25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的理解与熟悉。
  
  3.注意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强调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以致用,如全国Ⅰ卷中的第16题求“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第17题“滤速器”、第20题分析运动员起跳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第23题估测云层的高度、第24题传送带问题等,全国Ⅱ卷中的第24题分析电梯运动中动力学规律等。
  
  4.稳中求变,不落俗套
  旧题改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试题整体难度有所下降。全国Ⅰ卷和Ⅱ卷都既沿袭往年热、电、光、原、振动和波各考一道选择题的习惯。实验重点落在恒定电流部分,重点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能量、带电粒子、电磁感应则年年考,又大胆在计算题的编制上减少物理模型的同题混合、没有精心编制物理情景复杂、物理知识规律多的大综合题,如全国Ⅰ卷的第23题以声波反射为依托简单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空间想象和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第24题以传送带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第25题以平行板电容器中带电粒子为对象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动力学规律和电场有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国Ⅱ卷的三道计算题均是物理情景简单、所要运用物理规律和解题方法指向明确的题。
  
  5.更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
  不拘泥于大纲“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实验。如全国Ⅰ卷中第22(1)题考查“知识内容表”中“131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全国Ⅱ卷中的第22(2)题考查表中“130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显然只有亲历这两个实验的考生才能给出较好的解答,而全国Ⅰ卷中第22(2)题则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规律(欧姆定律)、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和实验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处理问题”的能力,大纲“知识内容表”实验部分没有对应的考点。全国Ⅱ卷中的第22(1)题虽表面上在大纲“知识内容表”只与“124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对应,但实际上考查的却是学生分析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本身内阻)的特点、判断其对实验结果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实验误差)而选择实验方案的能力。
  
  6.考查能力,指导教学
  全国Ⅰ卷和Ⅱ卷都对考纲中提到的五种能力有比较充分的考查体现,都要求考生不仅要对教材重点知识有比较深入地理解,更要求有较强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不能得高分,只有平时的教学脚踏实地,依托教材,注重能力的培养,跳出题海,加强实验教学,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三、化学试题的特点
  
  今年化学试题在试题数量、题型比例、组卷方式、所占的分值等方面与2005年理综试卷基本保持一致,体现了测试试卷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一是试卷难度、结构趋于稳定,与《考试大纲》样题保持一致;二是高考试卷与课程改革接轨,开放性试题、图形分析题有所增加;三是学科内综合是近年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今后将予以保持;四是实 验、计算是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其他考点有机结合。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试题层次分明、难度适中,基础题、中等题、难题分配较合理,区分度较好,适合各层次考生。化学试卷以前两年的试题结构为基础,在题型和题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试题对分数分配、立意、设问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1.舍面求点
  试卷一改往年面面俱到的命题方式,其中全国理综卷Ⅰ对三大基本理论之一的“化学平衡理论”只字未考,很是罕见;全国卷Ⅱ和北京卷也只略有提及,而对“置换反应、同分异构、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知识点作了较深的考查。
  
  2.从单一到开放
  设置具有开放性答案的不惟一试题,考查考生的信息摄取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今年的化学试卷在2005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答案更具开放性。
  如全国理综卷Ⅰ第27题,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 化合物(1)一单质(2) 化合物(2),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2)6种单质分属于6种不同的主族。除参
  
  又如第29题第(2)问,请设计一个方案,说明苯酚、碳酸、水杨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第(5)问:现有水杨酸与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mol。该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02aL,并生成bgH20,cLC02(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②设混合物中水杨酸的物质的量为xmol,列出x的计算式。
  无论是“置换反应”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证明水杨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考生均可做出不同的答案。非单一的答案充分考查了考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使考生“考着容易”。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估分时要想到“得高分难”,都写了三个化学方程式,得分可不一定都是15分。这些试题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相呼应。
  3.立意和设问方式的变化
  今年的化学试卷非常重视对考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这一点在元素推断题、置换反应、有机推断题等多处均有所体现,“符合以下要求、满足以下条件”等在试卷中出现频率甚高,对考生思维的严谨性、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自然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很好的考查。这些试题都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审查试题。另外,试卷在有机化学的分数上有所增加。总之,化学卷在相对稳定中做了一定的变化,这对今后的化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4.试题对“双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全国理综卷Ⅰ的Ⅱ卷4个大题中特别指明要求学生写分子式、结构式、元素符号、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的题有9空,共计13分;写化学方程式11个,共计33分。充分说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考查中的重要地位。
  
  5.存在的不足
  (1)“双基”所占比重过大
  化学试题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所占比重理应比其它几个知识块要大。以往化学试题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所占的分值约为35%左右,2004年的理综卷化学试题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比重升高到41.7%,2005年增至47.2%,而今年又猛增到55.6%。重视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固然无可非议,但同时会削弱其他知识块的考查,如以往的选择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计算等内容会夹杂其中,但今年选择题中几乎清一色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试题。如何有效控制、协调化学各知识块的比例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试题开放性大
  化学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可以说使化学试题改革曙光初露,对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的化学试题中第27题,第29题第(2)、(5)小题进行了试题开放性的尝试,其实从试题答案不惟一性出发,第26题对Y、Z和w是否位于同一周期的理由说明,第28题第(1)小题对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均可有多种正确答案,因而这些试题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增大,固然给考生有了更多的发挥和展示的余地,但同时也使阅卷难度增大,评判标准难以把握,学生得分的客观程度减小。
  
  (3)化学方程式书写量过大
  卷Ⅱ化学试题答题共要求学生书写无机、有机化学方程式11个,分值达33分,占卷II化学总分的55%,一张试卷中化学方程式书写量如此之大,为历年理综卷所少见。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学科语言,高考试题中加大对这些化学用语的考查,对学生平时熟练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熟练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比重过大会削弱对其他能力方面的考查力度。
  
  (4)化学计算的要求降低
  今年化学试题中依然没有常规的化学计算题,而是采用化整为零的做法,将化学计算分散在第13、29题中,同时也避开了复杂的计算。从2004年开始理综试卷的卷Ⅱ中,化学试题由五个题压缩为四个题,这就出现了化学传统的五个知识块,只能出四道题的矛盾,将化学计算进行分割,穿插在其他知识块之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但在客观上对化学计算的教学有一定的削弱作用。
  
  四、生物试题的特点
  
  1.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尽管理综试卷生物部分因题量少致使考查的知识点有限,但不同的试卷都体现了对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和进化、基因工程、生命活动的调节、细胞工程及微生物与发酵、生物与环境、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等主干知识的考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几套试卷中只有一套试卷考查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且分值只有4分。笔者认为其原因是这一内容生殖方式和减数分裂与植物组织培养、遗传和变异、育种等联系紧密,其具体知识点的考查渗透结合到这些内容中去了。因此,并不说明这一内容不重要,更不意味着今后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力度会减弱。
  
  2.坚定了考查能力的方向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主题。几套理综试卷生物部分都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四种能力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
  理解能力:如全国卷Ⅰ第1题,必须充分把握了大脑皮层、垂体、下丘脑和髓的作用及其内在联系,才能正确作答,体现了对“理解能力”的考查。
  实验与探究能力:如全国卷Ⅰ第30题“验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产生和消耗”为纯实验题,第31题“关于果蝇体色遗传”是以实验为载体的综合题型。
  获取信息的能力:全国卷Ⅰ第30、31题均需用文字作答;全国卷Ⅱ第31题第(1)问关于“玉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题目明确规定用“遗传图解回答”。用文字、图表回答,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能力要求的“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全国卷Ⅰ第3、5题分别反映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热点。
  综合运用能力:全国卷Ⅰ卷30题“验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产生和消耗”,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编辑唐理)
其他文献
从北纬四十度到北纬三十度  运河是一种人工开凿的通航河道,建设水上道路具有路程短、运费省、造价低、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还具备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功能,几千年来,世界上有大约50个国家建造了500多条运河,比如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中国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8大省级行政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
李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致力于复兴中华博物学。汇聚五湖四海的科普达人,会集志愿者之力量,组织了国内首家专注于地学科普、自然教育的网络社区。包罗万象的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为什么吸引着我一次次踏上旅程?首先,它们都有极具专业度的地质景观,让人可以亲眼看一看那些印在教科书上的内容,真切感受地球的律动,那些壮丽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有上千年历史,具有多期次喷发的
拍摄人:张宾  拍摄地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乡拍摄时间:1月14日  INFO:Canon EOS 5DⅢ,f/3.5,1,125s,ISO 200  冬季的內蒙古有太多精彩吸引着我。我在一个寒冷的早上来到野狼谷,寻觅放养的狼群。这两只狼一直纠缠在一起,一开始我以为它们是情侣,后来才知道,体型大的那只就是狼王。它们已经吃饱了牛肉,对人类没有攻击性,我冒险向前靠近了一点。两只狼环视着自己的家
一、根据从句动作的持续性来区分    1. “主短从长”型:即主句是一个短暂性动作,而从句是一个持续性动作,此时三者都可用。如:  Jim hurt his arm while[when, as] he was playing tennis. 吉姆打网球时把手臂扭伤了。  As[When, While] she was waiting for the train, she became very
樟溪乡古村落主要位于东港、中洲和店上三个村,依溪河而建,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式古村落。村落中存明清时期民居、祠庙、牌楼、亭阁、桥等古建筑30余处。为保护和开發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保护与宣传樟溪历史文化,当地成立了樟溪文化挖掘保护与宣传领导小组,制定了《樟溪文化挖掘、保护与宣传实施方案》和《樟溪乡生态与民俗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本乡红色、绿色、古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精心打造了李家新屋(毛
南京现存的所谓明清胜迹,有相当一部分是清代同治年间重建的。之所以要重建,是因为原址已毁于太平天国之役。从这一毁一建中可以看出,建筑形式,或许要算时代文化中最后成形也最难变异的因素了。  而若排除政治因素导致的视而不见,我们就不能不承认,20世纪上半叶惨淡经营的结果,是在“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旧南京上,崛起了一个新南京。直到20世纪90年代,南京城内最富于时代特色的建筑,仍然要数这一批
上海阿纳迪酒店  都市中的自然疗愈  上海阿纳迪酒店是立鼎世酒店集团(LWH)在中国的最新成员,也是我入住的第一家以养生为主题的酒店。很多酒店是建成后才陆续开发养生项目,而阿纳迪酒店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了养生概念,酒店名称(Anandi)取自梵语,意为“身心平衡后的无限喜悦”。  我到达酒店时已经接近午夜,挑高大堂高悬的灯光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一股柠檬香茅的香氛在身边萦绕,旅途的疲惫顿时减轻了不少。
穿越时空探寻千年文化记忆  南丰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除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南丰更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南丰建县始于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千年的古城、古寺、千年前的文人曾巩,千年白舍窑和傩舞」都是令人称羡的文化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这次我们走进南丰,正好可以循着古人的足迹,探寻千年文化记忆的真髓。  漫游曾巩文化园  坐落在南丰县城南的曾巩文化园占地面积746 亩
每当我看到外国极限摄影师拍摄的图片,总会感觉遗憾: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作品?带着这样的不甘,我携带照相器材多次进入藏区,进行极限运动拍摄,已完成冈仁波齐、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尕朵觉沃、雅拉神山、苯日神山、墨尔多神山、扎尕那神山等13座神山的转山;攀登过都日峰5335米的雪山、自主攀登未登峰5445米的雪山及玄武峰(5383米)、四姑娘山三峰(5354米);重装穿越库布其沙漠,穿越新疆狼塔和呼图壁峡
亚马孙流域总是能唤起人们跨越时空的浪漫想象:原始的荒野,高贵的猛兽,遥远的岁月,神秘的文化……然而,21世纪的亚马孙丛林果真是这样吗?瑞士摄影师扬,格罗斯(YannGross)希望寻找自己的答案。  扬.格罗斯1981年出生于瑞士西部的小镇沃韦(Vevey),毕业于瑞士洛桑艺术学院,并在此任教3年。格羅斯的摄影作品主要聚焦于身份、跨文化性等主题,并对人类塑造环境的方式提出了质疑。  位于南美洲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