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清透,技术就是力量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毛泽东笔下的湘江,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已是伤痕累累,不见了昔日的清澈。今日要还湘江“漫江碧透”,工程巨大!治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技术创新是不可或缺的钥匙、推动力。
  当前形势下,推动高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速优化升级环保产业结构,是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技支撑的重要手段。
  产学研高度融合,强化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和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研发了一批高起点、高效益、高市场容量的新技术。
  上篇:科技成果传递希望与信心
  1 技术研发捷报频传
  近些年来,一批重金属污染防治新技术,已经运用至生产实践中:
  我国自主开发的“氧气底吹炼铜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在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建成年产10万吨铜的生产线,打破了国外铜冶炼技术的垄断;
  中南大学自主开发“低品位铜矿细菌清洁冶金技术”,在德兴铜矿等多家企业,实现工业化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自主开发的“炼铅闪速熔炼炉”,于2009年在河南华宝集团公司,建成我国第一条年产10万吨铅的生产线:
  通过芬兰OUTOTEC公司引进,并与中国恩菲工程公司、中南大学等合作的再创新研究,搭配处理锌浸出渣的“常压富氧直接炼锌技术”,在株洲冶炼集团建立年产10万吨锌的生产线,稀贵金属的综合回收率由传统方法的73%提高至85%以上,年处理锌浸出渣16万吨,显著减少重金属的外排;
  中南大学自主研发的“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在全国最大的铅锌冶炼企业——株洲冶炼集团和河南豫光金铅股份公司等多家企业,实现工业化应用;
  中南大学开发的“铬渣及堆场微生物治理与修复技术”,已建立2个中试示范……
  2 项目实施推动技术创新
  2011年10月底以来,围绕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省内有关单位,联合国内优势科技力量,向科技部申报“铅锌重金属清洁冶炼关键技术”、“有色金属资源基地重金属减排与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及示范”、“大型矿产基地生态恢复技术与示范”等项目。
  这些项目,已获科技部批准,立项支持经费预算达1.7亿元,超过“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资源环境领域科技经费投入的总和。
  同一时间,湖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重金属冶炼和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湘江流域冶炼重金属污染物减排与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等一批国家项目的实施,进行了重点督查。
  同时,省科技厅加强了对“株洲清水塘典型冶化工业区固体废物梯级利用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发”、“湘潭竹埠港工业区减排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等一批省科技重大专项的督促检查。
  项目实施推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湘江水污染治理的前景更加乐观。
  下篇:技术路线规划方向
  1,技术路线的制定
  在技术层面,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之路,路在何方?
  记者从湖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了解到,基于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长时间积累、污染严重、效果恶劣的现状,污染治理工作的方向,必须是从污染源源头产生量控制、污染源治理、流域内生态环境修复开展,同时鼓励和发展区域内循环经济,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
  重污染区域(如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湘潭岳塘区、郴州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四大工矿污染源地区)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需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工作:
  一是矿山选矿废水治理复用与零排放技术。
  湘江重金属污染,以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采选业为主要污染源之一。实施选矿废水处理复用与零排放技术研究,实行与推广矿山选矿废水处理复用与零排放技术集成,对矿山废水减排、废水资源化和全面实现湘江流域重金属控源,保障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含砷、镉等重金属冶炼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在保证废水达标排放、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研究开发含砷、镉等废水处理技术的组合优化,设计合理的冶炼废水组合处理工艺,在控制产品环境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是工业渣场重金属污染控制与渗滤液处理技术。
  矿山工业废渣中,因含有多种重金属,被界定为危险废物。经雨水冲刷、淋溶后,极易将其中的重金属向下迁移至土壤中,对地下水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含高浓度复合重金属的渗滤液,或通过暴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迁移至毗邻河道或其他地表水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应收集渗滤液,利用现有的成熟或开发先进处理技术,防止重金属向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2 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
  针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规模,实现清洁生产,提升冶炼节水和水循环利用效率,研发重金属污染控制集成技术系统。以此作为目标,建立用水排水最优化调度方案,研究废水深度处理和水回用技术,建立净化回用水水质指标体系,达到企业节水和水循环的目的。
  具体技术攻关方向:
  针对现有企业的生产技术,进行清洁生产升级改造,需要开发重金属渣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达到重金属污染的彻底减排、废渣的综合利用的目的。
  在矿山生态修复上,筛选对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修复潜力的微生物和植物,研究合理搭配使用各种植物,构筑植物群落,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施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加速待修复土壤的改良,提高植物修复的效果。
  应用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土壤学等学科原理,探讨综合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构建“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植物修复技术”。
  研究酸性排土场、尾矿库中覆盖土壤以及施用化学调控剂,对植物生长条件的改善作用:研究酸性排土场、尾矿库的生态恢复过程和效果;探讨综合利用化学调控、植物修复两项措施,构建“酸性排土场和尾矿库的生态恢复技术”。
  3 湘江底泥治理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朝晖,目前主要从事湘江底泥治理和生态修复研究,重点包括电絮凝法、生物吸附剂、重金属底泥处理等。
  杨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点谈到了生态修复的思路:通过利用生物凝虑法、化学凝虑法,利用微生物吸附重金属,或者使用化学试剂,将它们从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底泥中洗脱出来,实现重金属的回收利用。
  试图通过某种手段,固定重金属污染物,是杨朝晖目前的研究重点。如底泥固化技术,通过添加螯合剂、固化剂、稳定剂,或者通过水泥、煤灰和一些相关化学物质的添加,使重金属污染物的固化效果更好,消除对鱼虾等生物的危害。
其他文献
在日常生活中尼龙制品比比皆是,尼龙是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  20世纪初,企业界进行基础科学研究还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1926年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杜邦公司出于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建议该公司开展有关发现新的科学事实的基础研究。1927年该公司决定每年拿出25万美元作为研究费用,并开始聘请化学研究人员。1928年,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2岁的卡罗瑟斯博士受聘担任该所有机化
热水浇香草可释放杀菌成分  香草常被用来美化环境,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有些香草还具有杀菌功能。比如对唇形科的一些香草喷洒热水,即可促使它向空气中释放大量杀菌成分。此方法可望用于不少领域,如在大棚种植作物时减少农药使用等。  日本茨城大学副教授佐藤远雄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如果将唇形科香草叶片在50摄氏度的水中浸泡数十秒,叶片就会大量释放具有杀菌效果的对伞花烃和松油烯,释放量分别达到通常情况下的6倍和
曲线比直线更快   陈永明  西班牙一家小剧院因为观剧门票税率高达20%导致观众却步而无法经营。看到蔬果税不过4%,剧院老板心生妙计,在卖票房开设了一家胡萝卜专卖店,顾客买一根胡萝卜,可获赠一张戏票。胡萝卜是商品,戏票只是赠品,如此一来,避过重税,剧院得以维持。  三十多年前,一个美国小镇面临财政危机,市政府大幅削减中小学校经费。校董建议冻结图书馆经费,减少音乐、体育等非基础课程,宁愿增加每班学生
鸡毛防弹衣    全球每年的鸡毛产量可达数亿吨,而且还在逐年增加。科学家发现这些鸡毛有了新的用途,比如可以制作安全的防弹衣。  在英国,越野运动员和乡间的猎人偶然间有了新的发现:一些明明被枪弹直接击中的雉鸡,竟然经常大摇大摆地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扬长飞走,留下的只是抖落下的几根鸡毛。雷丁大学的科研人员听到这一趣闻后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从雉鸡饲养场借来了数只雉鸡进行研究,很快就有了惊人的发现:雉鸡
“我的那篇文章,可能父亲都没有见过”  在郁黎民记忆中,父亲给予她最初的父爱还是外婆和母亲孙荃反复说给她听的。郁黎民在浙江富阳出生时,孙荃得了疟疾,缺奶,只得将她放在一个奶娘家抚养。1925年10月,郁达夫从外地回到富阳老家,便立马跑到奶娘家里看。奶娘家里有好几个孩子,根本无暇照顾好郁黎民,已经10个月的她瘦得像只小猫。  “可能因为我是女孩的缘故,我的境况家人也并未重视。”那天郁黎民在楼上啼哭不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就在人们以为即将迎来安宁的生活时,一场大流感席卷而至。由于西班牙国王染上了流感病毒,于是西班牙媒体花了大量笔墨来报道此病,1918年流感因此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疫情延续到1920年春天,不只肆虐欧洲、美国,甚至远东的亚洲也没能幸免。据估计,这一流感病毒造成约10亿人被感染,5000万-1亿人死亡。面对疫情,当时的人们是如何防护的呢?  ①1918年12月,美国
重庆江津区仁沱场位于古老的僰溪河畔,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码头场镇,早在汉代这里就没津渡,通舟楫。清代《江津县志》记载篇日:“僰溪口溯流十五里曰仁沱场,相传昔汉武帝通西南夷节使唐蒙取道于此,至今渡江遗迹尚在。”  这个场镇现在属江津区支坪镇。在场镇上口的田坝子居民组,一片古老的建筑中藏匿着一处非常特殊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黑瓦灰砖,木窗木檩,砖木结构,一楼一底。现在这个建筑显得有些陈旧,有些地方开
写一封“情书”简历  黄欢  我的一个朋友当年对广告行业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经验,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一天,他用一个精美的信封向一家心仪已久的广告公司寄出了他的作品集。信封上印着Only U,打开信封,第一页空白,第二页空白,第三页空白……第十页,总算有了字:“我是一张白纸,等你来填!Free,不要钱!”他因此在这家公司得到了一个实习机会,半年没拿过钱。后来,他成了全球最大的传播集团之一——奥美
(1956—1966)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中国工业体系初步建立。1956年1月,一个响亮的号角吹响了:向科学进军。与此同时,中国科技发展开始长远规划:12年科技规划。这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号角,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从此,中国科技实现新的跨越,向着灿烂美好的明天迈进。科技十年——黄金十年,中国科技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美好的时期。十年耕耘,十年巨变,中国科技
翟云英,1928年出生,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的夫人。她是苏联红军“中国团”战士翟凤岐与苏联伊万诺沃市纺织厂女工安娜的女儿。194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近日,笔者应翟云英老人之邀,听她讲述了她与刘亚楼将军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1929年我和父母从苏联回国探亲,后由于日本侵略中国,我们返回的路受阻,所持护照的签证时间已过,于是留在了中国。父亲在大连当码头装卸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