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区的水质安全,笔者组成的社会实践队对丹江口库区存在的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文介绍了丹江口水库近年来水质的基本变化情况,并对如何进行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进行了探讨。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资源任务艰巨,需要不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水质;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规划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水域跨越湖北和河南两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于缓解我国京津和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丹江口水库作为全国最大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对水质的要求极高,所以必须切实加强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本文针对库区不同流域内水污染和形态的差异以及整个库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提出一些了解决方向和思路。
一、丹江口水库水质污染防治现状
(一)丹江口水库水质污染情况
丹江口水库现状总体水质良好,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能满足各类用水要求。然而丹江口水库水源地在不同流域内水污染和形态存在差异,点源污染严重。除生活污染外,重金属污染也不容忽视。丹江口水源区大部分属贫困山区,有26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促进经济发展,导致水库弯处的氮,磷含量超标,水体中的氮和磷浓度甚至达到了中等养分的上限,有些已经显示出富营养化。
(二)污染防治现状
1.“三先三后”原则
对于水库水污染的情况,治污是前提,前提不保,全盘无靠。为确保主要供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和水资源有效利用,南水北调规划实施方案制定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
2.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对水源地和沿线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投入,沿线地区将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十堰大力开展“五河治理”、“清水行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在推进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和官山河的“五河”的治理中取得显著成效。“五河”水质监测表明,除了神定河污染因子指标有差距外,其他四条河流已提前达到相关水质评价标准。去年,汉江出口段水质优于入境段,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维持在Ⅱ类以上标准,109个指标中的106个符合I类水质标准。
二、丹江口水库水土保持现状
(一)水土流失情况
丹江口库区85%以上面积为山丘区,植被退化较为严重,生态完整性遭到损害,随着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完成,库区水位将抬升,岸坡稳定性改变,水库水土流失更严重,植被重建面临着许多问题,生态环境的修复也存在巨大挑战。
(二)水土防治现状
1.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期间,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和流域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将根据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
2.实施国家饮用水源水土保持项目
有效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在主要渠道两侧修筑堤坝,在重点区域建设防护林,形成水源地水土保持的良好局面。
3.落实贯彻《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
紧扣水资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功能定位,着力综合治理,协调推进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源保护。
三、加强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已有设备,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
现有水污染防治水平不能满足水源保护需要,应该通过更新污水收集管網建设,扩大环境基础设施规模,提高处理标准及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治污设施效益来提高水平。
(二)改变发展方式
水源区人口相对密集,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将会给水源保护带来更大的压力。为实现南水北调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和水源区的全面发展,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转型,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引进技术人才,提高防治技术
已有的防治技术还达不到水源保护要求的水准,需要对已有保护技术进行改善,应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水源防治技术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四)落实责任,鼓励创新
落实地方政府水源保护的主体责任,不断创新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水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五)强化饮用水水源日常监测
进一步提高县级监测站基础检测能力,提升市级监测站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能力。有效监测,及时控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尹炜,史志华,雷阿林.丹江口水库水环境问题分析研究[J].人民长江,2011,42(13):90-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Z],2017-5-26.
[3]祁菁.丹江口水库上游陕西段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J].陕西水利,2004(04):19-21.
作者简介:谢慧娴(1998—),女,汉族,湖北十堰人,2016级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罗燕(1999—),女,汉族,湖北孝感人,2016级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董文娟(1997—),女,汉族,甘肃金昌人,2016级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通讯作者:吴卉(1982—),女,汉族,湖北十堰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水质;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规划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水域跨越湖北和河南两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于缓解我国京津和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丹江口水库作为全国最大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对水质的要求极高,所以必须切实加强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本文针对库区不同流域内水污染和形态的差异以及整个库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提出一些了解决方向和思路。
一、丹江口水库水质污染防治现状
(一)丹江口水库水质污染情况
丹江口水库现状总体水质良好,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能满足各类用水要求。然而丹江口水库水源地在不同流域内水污染和形态存在差异,点源污染严重。除生活污染外,重金属污染也不容忽视。丹江口水源区大部分属贫困山区,有26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促进经济发展,导致水库弯处的氮,磷含量超标,水体中的氮和磷浓度甚至达到了中等养分的上限,有些已经显示出富营养化。
(二)污染防治现状
1.“三先三后”原则
对于水库水污染的情况,治污是前提,前提不保,全盘无靠。为确保主要供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和水资源有效利用,南水北调规划实施方案制定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
2.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对水源地和沿线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投入,沿线地区将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十堰大力开展“五河治理”、“清水行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在推进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和官山河的“五河”的治理中取得显著成效。“五河”水质监测表明,除了神定河污染因子指标有差距外,其他四条河流已提前达到相关水质评价标准。去年,汉江出口段水质优于入境段,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维持在Ⅱ类以上标准,109个指标中的106个符合I类水质标准。
二、丹江口水库水土保持现状
(一)水土流失情况
丹江口库区85%以上面积为山丘区,植被退化较为严重,生态完整性遭到损害,随着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完成,库区水位将抬升,岸坡稳定性改变,水库水土流失更严重,植被重建面临着许多问题,生态环境的修复也存在巨大挑战。
(二)水土防治现状
1.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期间,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和流域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将根据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
2.实施国家饮用水源水土保持项目
有效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在主要渠道两侧修筑堤坝,在重点区域建设防护林,形成水源地水土保持的良好局面。
3.落实贯彻《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
紧扣水资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功能定位,着力综合治理,协调推进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源保护。
三、加强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已有设备,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
现有水污染防治水平不能满足水源保护需要,应该通过更新污水收集管網建设,扩大环境基础设施规模,提高处理标准及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治污设施效益来提高水平。
(二)改变发展方式
水源区人口相对密集,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将会给水源保护带来更大的压力。为实现南水北调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和水源区的全面发展,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转型,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引进技术人才,提高防治技术
已有的防治技术还达不到水源保护要求的水准,需要对已有保护技术进行改善,应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水源防治技术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四)落实责任,鼓励创新
落实地方政府水源保护的主体责任,不断创新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水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五)强化饮用水水源日常监测
进一步提高县级监测站基础检测能力,提升市级监测站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能力。有效监测,及时控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尹炜,史志华,雷阿林.丹江口水库水环境问题分析研究[J].人民长江,2011,42(13):90-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Z],2017-5-26.
[3]祁菁.丹江口水库上游陕西段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J].陕西水利,2004(04):19-21.
作者简介:谢慧娴(1998—),女,汉族,湖北十堰人,2016级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罗燕(1999—),女,汉族,湖北孝感人,2016级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董文娟(1997—),女,汉族,甘肃金昌人,2016级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通讯作者:吴卉(1982—),女,汉族,湖北十堰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