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建造的现代产业学院:逻辑与路径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826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新工科理念下的适应新工业革命下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只有将新技术革命与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基于智慧建造的现代产业学院,瞄准土木建筑类行业,依靠政策引导、行业需求、产教融合的逻辑思路,其实践途径在于以BIM技术为引领,建设智慧建造学科;以产业学院为起点,加快智慧建造升级;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智慧建造融合;以双证书为契机,提升人才扩展面。
  关键词:智慧建造;现代产业学院;逻辑与路径
  近年,新工业革命对教育界特别是工科等学科影响逐渐加深。新工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开始涌现,随着新工科建设的开展,各地开始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尤其是在建设产业学院方面,更是百花齐放,但对于智慧建造的现代产业学院的逻辑与路径的研究仍有待加强。因此,需要认真梳理和分析,从而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
  一、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智慧建造的逻辑关系
  (一)智慧建造孕育于新工业革命之中
  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不受时间的影响,以迅猛的姿态在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从技术经济范式角度分析,这一轮工业革命呈现出以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应用为主导驱动社会生产力变革、以信息数据为核心投入要素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以智能制造为先导构造现代产业体系等特征。为此,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了推动智能建造于建筑工业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意见。
  (二)新工业革命催生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源于新工科
  面对发展迅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教育该如何变革?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了国际认可,工程教育质量也达到了国际标准。2017年2月和4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和天津大学分别举行研讨会,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2017年6月9日,教育部在北京形成新工科建设“北京指南”。无论是“复旦共识”“天大行动”,还是“北京指南”,均提出了要探索建设一批产业化学院、区域共享型人才培养平台等。2020年8月,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若干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
  (三)建筑行业变革开启智慧建造新篇章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工业技术革命的快速兴起,在建筑行业也要从图版到二维、三维的转变,从数字化到智慧化迈进,开启智慧建造的新篇章。智慧建造首先是全面的透彻感知系统,其次是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的全面互联实现感知信息数据的高速和实时传输。此外,还应打造智慧平台。从智慧建造的趋势来看,要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即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的优势,转变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其功能,将设计、施工、造价、监理、运维有机结合到一个共享平台,做到平台融合、技术最优、能耗最省。
  二、基于智慧建造的现代产业学院逻辑思路
  (一)政策引导逻辑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新工科理念下深化人才培养,尤其是适应新工业革命下学科、产业、人才一体化培养的有效途径。国家教育部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均对教育与产业之间发展关系、总体布局提出了相关要求,并提出了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除国家层次给予引导外,从省域角度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吉林省均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工业园区等多元主体共建产业学院,建立以市场需求、行业标准和职业需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行业需求牵引逻辑
  行业需求,就是以土木建筑行业为出发点,其行业需求分为“人”和“术”两个方面,“人”是指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即对掌握技术、技能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术”是指对创新技术、创新材料、创新能力的需要。对应行业需求,高校要转变传统思路和方法,培养具有工程逻辑的人才,既要考虑到建筑工程全流程、全环节、全周期的技术上的问题,也要具有社会视野,兼顾社会需求和工程伦理。在工程逻辑上,要创新培养方法,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BIM技术为牵引,将建筑学、土木工程和工程造价等土木建筑类学科进行有机协同,打造集群优势,这正是现代产业学院的优势。
  (三)“产教融合”逻辑
  “产”为产业、产业链、生产的全流程等,“教”为教育、教学等,“产教融合”就是将“产”与“教”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产教融合”是以高校为主体,以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政府为协同主体,形成的多层级互动融合,以服务全产业链、对标行业发展、贡献区域提升为目标,形成人才培养新集群。基于智慧建造的现代产业学院,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现有校企合作等模式,将学校的比较优势与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充分协同融合,全方位调动各种要素,瞄准土木建筑行业需求,以“智慧”+“建造”为特色,引领行业变革,努力将BIM技术为代表的智慧数字化与传统土木建筑学科相结合,推动全产业链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有机融合。
  三、基于智慧建造的现代产业学院的实践路径
  (一)以BIM技术为引领,建设智慧建造学科
  建设智慧建造学科,不是单纯地成立一个学科,而是将土木建筑类专业学科整合起来,特别是以BIM技术为代表的建筑行业技术为牵引,引领传统学科提档升级,充分发挥BIM技术特点,注重BIM+土木工程、BIM+建筑学、BIM+工程造价、BIM+建筑设备等,让BIM技术与专业学科相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不仅是单独设置各阶段课程,还在其他专业课程中注重BIM技术的快速融入。比如,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说,在相应阶段的设计类课程中,将传统的CAD方案设计改为BIM设计,从传统的方案介绍变为BIM三维展示,让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充分学习智慧建造的相关技能,变技术手段为技术理念,使智慧建造理念深入师生心中。   (二)以产业学院为起点,加快智慧建造升级
  建设智慧建造,要搭建顶层设计,即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为依托,运用好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资源,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各方资源,组建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先进技术水平的师资团队,做到专业人员+学科教师+实践团队,形成比较优势。同时,在执行层面,要健全体制机制,将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调配好各方资源,形成闭环管理,形成“授课团队—情况反馈—整改提高”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形成内部法治保障,建立健全相关规定文件,形成教学监督监管平台,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质量把关,内部反馈加外部监管,促进以产业学院为起点的智慧建造提档升级。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智慧建造融合
  促进智慧建造与专业相融合,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师生主体的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相关专业竞赛,特别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各类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更加熟悉BIM技术,更加了解智慧建造,体悟智慧建造理念,同时让指导教师了解国内、国际BIM技术最新动态,改进教学上的问题,让师生均在比赛中锻炼自我,增强教学改革信心和活力。同时,要发挥产业学院的引领作用,让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牵头,高校承办各类论坛、赛事,促进智慧建造的融合發展,让学科融合更加宽泛,师生视野更加广阔。
  (四)以双证书为契机,提升人才扩展面
  建设智慧建造学科的同时,要注重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并存培养,以学生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为标准。比如,黑龙江东方学院积极开展此类相关工作,积极与中国图学学会、工信部等相关单位合作,开展相关BIM培训与职业技能认证工作,不仅为本校学生服务,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和相关企业开展相关培训与考试工作,让人才培养面更加宽泛,使BIM技能培养与培训落在实处,让学生不仅在学历层面有所提高,同时在技能方面也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黄群慧.“十四五”时期深化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大挑战与战略选择[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2).
  [2]聚焦区域产业发展急需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J].教育发展研究,2020(17).
  [3]钱七虎.工程建设领域要向智慧建造迈进[J].建筑,2020(18).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J].教育科学论坛,2018(8).
  责编:鹿 屿
其他文献
开展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当前宏观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存在散、乱、差的问题,思政教育的内容重点不突出,没有做好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衔接,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完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规划好课程思政内容,做好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衔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开发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以期对宏观经济学及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有所助益。
摘 要:轨道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与巨大变革,对行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本研究立足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厘清轨道交通行业“双师型”教师知识与能力内涵,提出“双师型”教师培育路径及保障机制。  关键字:产教融合;轨道交通;“双师型”教师;培育路径;保障机制  近年,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低碳环保、安全稳定、运力强大的运输方式,国家对其重视程度不断加大。2019年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摘 要:文章简述了当前国内外馆校合作模式下阅读推广的现状,总结了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开展馆校合作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文献资源互通机制、制定有效合作机制、创建数字化阅读交流平台等阅读推广对策,提升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02-02  关键词:馆校合作;阅读推广;公共文化;合作模式  1 国内外
摘 要:钢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核心内容与职业道德、职业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紧密相关。本研究分析了本门课程思政教育的元素,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和实践探索。经过多年的教学验证,效果良好。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建设;实践;融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大学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大学教师应将思政教育与理论课堂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河南省人民政府基于《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提出《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转型、提质增效,建设制造强省。河南省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自觉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体现,是提高河南省经济发展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制造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