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对兔上颌窦黏膜上皮超微结构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对兔上颌窦黏膜纤毛上皮超微结构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48只兔完全随机分成低剂量SEA组(0.3 ng/ml)和高剂量SEA组(30 ng/ml),每组24只。造模后每天向低剂量SEA组和高剂量SEA组左上颌窦腔分别注入SEA 2 ml,右上颌窦腔每天注入2 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侧。造模后3、7、14、28 d每组任意选6只兔行鼻窦CT检查,后处死并获取双侧上颌窦黏膜标本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用苏木精-伊红(HE)和甲苯胺蓝染色在光镜下观察黏膜炎性改变情况。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黏膜上皮超微结构改变。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14、28 d,高剂量SEA组鼻窦CT检查示左上颌窦腔浑浊;光镜观察分析示左上颌窦黏膜上皮溃疡百分比分别为(22.73±5.72) %、(30.79±4.30)%,上皮下层厚度分别为(113.34±14.81)μm、(120.86±12.35)μm,与低剂量SEA组的(5.12±1.98)%、(5.38±1.64)%、(71.08±10.39)μm、(81.63±9.32)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079、19.132、8.090、8.782,P值均<0.01),与对照组的(4.08±1.29)%、(4.81±1.62)%、(37.45±7.67)μm、(38.79±7.68)μm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1.016、19.592、15.759、19.541,P值均<0.01);电镜观察示纤毛大片缺失,可见复合纤毛、胞质突起、内质网扩张及线粒体肿胀。而低剂量SEA组在14、28 d, CT检查左上颌窦腔透明,嗜酸粒细胞计数多于高剂量SEA组和对照组(q14值分别为5.871、6.766,q28值分别为7.572、8.970,P值均<0.05),但上皮溃疡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512、0.859,P值均>0.05);电镜下见纤毛紊乱、相互粘连,无明显缺失,未见复合纤毛及胞质突起,内质网及线粒体结构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

SEA在低浓度时引起鼻窦黏膜变应性炎性反应,而对纤毛上皮结构无显著破坏作用;SEA在高浓度时可导致纤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发生改变,并引起纤毛丢失及上皮脱落,可能是诱发急性鼻-鼻窦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一种根据鼻窦影像学特点对钩突水平段进行分型的新方法。方法在鼻窦高分辨率CT冠状位扫描的钩突水平段层面,以下鼻道穹窿顶和眶底各作一条垂直线和水平线,以此参考线根据钩突主体位于十字架的象限区域,将其分为内下型、内上型,外上型及外下型4种类型。临床选取119例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术前进行钩突分型,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中进行临床观察和验证,评估
期刊
目的总结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9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9例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1例,中位发病年龄61.5岁。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肿瘤分期系统(AJCC)对患者进行分期,8例为T1,10例为T2,6例为T3,5例为T4。29例患者中22例次接受手术治疗,28例次接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健康人及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腔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补体调节蛋白CD55及CD59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30例)及CRS患者(30例)鼻腔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补体调节蛋白CD55及CD59的相对表达量。以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55在健康对照组鼻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
目的研究microRNA-214(miR-214)在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下咽癌FaDu细胞系侵袭、迁移、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qRT-PCR技术检测30例晚期下咽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miR-214的表达;通过转染过表达载体hsa-mir-214上调FaDu细胞中miR-214的表达;采用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