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与实践(二)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s245324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化全球化和中国“一带一路”的双重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民族演艺事业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合作日益密切,由中、柬合作共建的民族舞台剧《吴哥的微笑》凭借其民族文化产业多方资源融合的运作背景而备受关注。本文以《吴》剧作为当代民族文化产业的成功典型和研究对象,对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民族歌舞演艺事业相互融合与发展的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及世界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合作提供全新的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族文化产业;文化价值;资源合作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吴哥的微笑》:究竟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文化价值融合方面的创举
  首先,《吴哥的微笑》蕴含着中柬两国人民的人生共性和价值观。柬埔寨居民多信仰小乘佛教,崇尚简朴的价值观,其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德相统一。《吴哥的微笑》以高棉王国为创作背景,通过故事篇章的设计介绍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在开篇“问神”中那尊被命名为 “吴哥的微笑”的四面佛,展现了柬埔寨人民勤劳勇敢、淳朴和善的民族性格,传达着吴哥窟以开放微笑面对世界的友爱态度。“吴哥的微笑”成了柬埔寨和吴哥窟的一个代表性文化意象,将这个“普适性”的文化符号作为演艺节目的名称,使这个演艺节目更适应国际消费者文化消费心理,被广大消费者知晓和接纳。虽然取材于柬埔寨悠久的历史和吴哥窟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但是其创作团队并没有刻意对其厚重的历史进行铺陈和说教,而是潜心挖掘吴哥窟的文化元素中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以各种艺术手段对“自然”“人性”等人类共同探讨的命题和 “自由”“纯美”等人类共同向往和追求的境界进行阐释及表现。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即国学中的“真善美”品质相互交叉,共同追求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目标。
  其次,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现世价值的探索。习近平曾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爷’,而不是‘交而恶爷’,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爷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1]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与沿线国家、地区及民众在文化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为我们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互通提供了更好的渠道和更多的现实可能性。也因传统文化特有的“一致性”而有效避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不通的障碍。《吴哥的微笑》本着平等交流,互利共赢的发展思想,在中柬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加强双方经济合作,拉动柬埔寨就业,打造新时代“一带一路”下的民族文化产业,促进双方旅游业发展,同时为中间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将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传递到世界各地。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互利资源相互融合的典型成功案例。
  二、基于文化融合层面的经济飞跃
  《吴哥的微笑》在中柬双方旅游业合作发展之下,赢得了更加广阔的观众与发展平台,同时其也为更多民族文化产业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成功案例。
  在“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聯系日益密切,仅在 2015 年,经济贸易总额达到近5万亿美元。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交往,所以,2015年建立贸易区之后,我国和东南亚各国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交易关系,这种历史的积淀为贸易的交往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柬埔寨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中柬贸易区建立后,2015年,柬埔寨共接待外国游客477.52万人次,同比增长6.1%。前三大外国游客来源国分别为越南(98.8万人次)、中国(69.5万人次)、老挝(40.5万人次)。2015年,柬埔寨旅游收入超过30.1亿美元,约占GDP的16.3%。其中,《吴哥的微笑》作为“柬埔寨”三大必看项目之一,也是重要的旅游产品之一。目前,柬埔寨政府正在制订“暹粒吴哥和金边至西南沿海地区和东北生态旅游地区” [2]的旅游产品多样化战略,积极开发自身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柬埔寨旅游部对旅游业发展充满信心,制定了未来旅游计划,预计2020年将接待外国游客700万人次,为8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
  三、人才交流的合作平台打造
  《吴哥的微笑》之所以说中柬双方共同的努力,还在于它的作品编排设计。导演、舞蹈、舞美都是来自于云南的顶级艺术家,剧中的演员大多是柬埔寨的当地居民,使整剧呈现出一种既亲切又神秘、既现代又古老的艺术特征。尤其是作为投资方的云南文化产业投资集团高度重视,其要求每个演职人员认真学习柬埔寨的风俗与文化;同时,为了进一步尊重柬埔寨的风俗,秉承以下原则。
  (一)根据柬埔寨当地文化,在必要环节进行演员替换
  《吴哥的微笑》中所涉及到的“仙女舞”是柬埔寨皇家芭蕾的直接再现,也是柬埔寨源自印度和爪哇所独有宫廷舞蹈﹐其历史可追溯到吴哥窟建立之前。公元9~14世纪﹐吴哥王朝时期﹐高棉文化发展到了鼎盛﹐宫廷和寺庙中蓄养了大批的舞蹈家和乐师。在皇族庙宇和各郡神殿所奉行的宗教仪式中﹐音乐舞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家被视为人间神女,享有尊贵地位。“仙女舞”要求演员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其双臂、手指动作柔韧绵软,身体动作细腻而丰富。舞蹈程序严谨,雕塑感强,表演者表情端庄,舞姿典雅,静中有动、动中见静,显示出内在含蓄的东方美感。由于中方演员在短期内难以达到表演要求,并且在柬埔寨当地风俗中皇家舞蹈必须由柬埔寨当地人跳,所以在“仙女舞”的表演环节,相关人员对中国舞美进行了替换。
  (二)为了还原柬埔寨当地的传统民风、民俗,演出人员穿着当地服饰
  为了高度还原吴哥窟当地的传统民风,《吴哥的微笑》中所有服饰均取材于吴哥浮雕中的经典造型。导演组经多次实地探访、考察,还原古中腊时期服饰,选用当地人服饰作为演出服装,成为一道美轮美奂的风景线。
  (三)严格遵守当地的宗教文化
  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95% 以上的民众信奉佛教,而受制于信仰文化,妇女的行为举止有着严格的规范。基于此,本剧目在编排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当地的宗教文化。“复活凝固在石头上的神话”[3]成为《吴哥的微笑》的宣传语。结合吴哥窟当地的建筑和雕塑,演出中展现印度教神话、柬埔寨历史风俗习惯,让静态的东西活起来,“让观众感到柬埔寨文化的温度”成为演出的一大核心亮点。   (四)搭建两国人才交流的双赢平台
  《吴哥的微笑》对拉动柬埔寨就业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柬埔寨员工占据了该项目管理和工作人员比例的80%,表演人员的50%以上。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公司采取了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在柬埔寨的规定节假日中,公司落实调休政策,并给演出人员以两倍工资。翁索佩阿里加曾是柬埔寨国王的御用舞者,跳了21年仙女舞,代表柬埔寨在世界各地的舞台表演。[4]七年来,翁索佩阿里加为这部舞剧教出了几十名仙女舞者。她表示:“我希望《吴哥的微笑》能够在柬埔寨一直演下去,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在这个舞台上给世界各国的观众跳舞,直到我跳不动为止。”《吴哥的微笑》不仅为柬埔寨居民提供就业平台,更为中柬双方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树立予以很好的推动。该剧吸引广大海外游客为云南演艺事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交流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四、结论
  综上,在全球化背景下,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本土的也是世界的,地域的、本土的文化将扬弃自身封闭的、保守僵化的、固执的状态,走向开放与融合的新形态。在“一带一路”推动下,我国与东南亚沿线各国联系密切,民族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吴哥的微笑》是“一带一路”下民族文化产业多方资源融合的成功案列,为跨文化产业融合,中国演艺产业的“国际化”作出成功示范。不仅如此,《吴哥的微笑》是中柬双方互利资源合作的成果。从经营宣传方式,人、财资源平台的搭建,到文化价值观的融合方法,为跨文化民族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成功示范。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播普世价值观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竞争力的重要渠道。“一带一路”下打破固有的文化霸权格局,让我国的话语权在新的文化场域中得到新的融合与配置,是当代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丁威.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努力方向与建议———基于习近平的相关论述[J].探索,2018(6).
  [2]黎敏.演藝让文化更有温度走进柬埔寨《吴哥的微笑》幕后的故事[J].中国—东盟博览,2017(12).
  [3]李菡静.云南演艺产业走出去的“在地化”与“国际化”——以《吴哥的微笑》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5(2).
  作者简介:鲁丹(1982-),女,云南昆明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美学、影视戏剧、民族文化学;李璐航(1998-),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新闻系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学、跨文化传播、东南亚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宣传教育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是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体现博物馆功能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市14家基层博物馆为例,就如何加强基层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分析了博物馆宣傳教育工作现状,提出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
【摘要】当代艺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促使全球经济一体化,造成国家与国家间的纽带缩短,从而造成极权主义的爆发,因此引发了当代艺术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艺术的界限与定义有着洗心革面的改变。创作者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态度和认知,其表现手法直接甚至拙劣,很多在观众眼里十分忌讳的东西都能变成一件艺术品摆放在展馆内。曾经令藝术家引以为傲的技法表现基本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数
【摘要】作为一名黔剧演员,当前正处于传承和发展之间,一边要正视历史,以史正身,以德修艺,接续传承的精髓;一边则放眼发展,以心为镜,在舞台折射历史与发展中的黔剧风采。  【关键词】黔剧;历史;传承;德艺;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序)  2008年,黔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黔剧院成为唯一一个保护黔剧传承的正规院团。观其事既让人心有所奋,更有其憾,说其奋是
【摘要】东方学这一概念在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学》一书被广为人知之前,其已经是一门集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在内的复合型学科。东方学可分为古典东方学和现当代东方学,现当代东方学始于19世纪的欧洲,在美国得到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权威的东方学者,其著作和理论对当今西方政治具有影响力和导向性,对全世界认识东方世界,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阿拉伯伊斯兰地区作为东方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是东方学者最
【摘要】不同民族的各具特色村寨,是一个民族智慧、创造力以及文化的结晶。这种独特的民族村寨往往承载和表现着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闽东地区现有42个少数民族,20.8万人,其中畲族18.9万人,多分布在上金贝、溪塔、霞浦等地。本文通过对上金贝与溪塔两地的畲族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的研究,发现当地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局限以及对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探究。  【关键词】溪塔;上金贝;村寨文化  【中图分
【摘要】地方传统工艺的再设计常常以单个作品的方式呈现,缺乏品牌化思维的系统化、市场化的考量,往往成为设计师或艺术家的自我表达方式。对地方传统工艺最好的帮扶方式是能够通过品牌化思维再设计的方式,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重获生命力,从而在市场行为中具有竞争力。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下,地方工艺的文化特色是品牌价值的源泉,地方工艺的品牌化再设计是对这种特色文化国际化传播、持续性发展的一种设计介入的保障。品牌的语境已
【摘要】在罗西尼的代表作喜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极具表现力的唱段。本文对罗西娜咏叹调——《我心中有个声音》的不同音响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三位歌唱家在歌曲节奏、强弱对比、音色、情感表达、演唱技巧等各方面的不同演绎,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塑造出鲜明感人的、充满艺术气息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我心中有个声音;不同音响版本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
【摘要】《末路狂花》这部电影被视为美国女性主义题材的代表作。在19世纪初的美国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导、以金钱为信仰的父权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是处于孤立地位的。这部影片可以引发全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末路狂花;女性主义;电影;叙事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影的背景及意义  电影中对女性主义的研究是社会学与媒介研究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传统文化回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唤。探讨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拓宽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传播路径,成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文章先简述了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然后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就如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摘要】蒯聩台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一处重要遗迹,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遗址周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解开豫北乃至临近地区的古代文化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蒯聩台遗址的形成过程,是豫东北地区古文化发展序列的一个缩影,是濮阳市古老文明的实物见证,对研究濮阳地区古文化分期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关鍵词】蒯聩台遗址;仰韶文化;春秋文化;商周;鼎;簋;甗  【中图分类号】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