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基本含义及会计实务应用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已成为会计工作普遍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该原则精神实质是,当经济业务的实质和法律形式出现不一致时,要重实质,轻形式。本文论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基本涵义,然后分析了该项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实质;形式;原则;会计实务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基本含义
  实质重于形式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于1970年发布的第四号公告,APB指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论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是否不同于其经济实质。后来,这一原则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所采纳,1989年7月公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第35条作了类似规定。我国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引用了该原则,第十一条(二)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条款,第十六条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上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其基本含义是一致的,体现的是对经济实质的尊重,是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和经济实质,是一個交易事项的两个方面。所谓交易的法律形式,是交易或事项基于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就某项交易或事项达成的书面协议、合同。如:房屋买卖合同、房屋租赁协议等。合同、协议一般涉及标的物的所有权归属、管理使用、价款支付等内容。通常转移商品所有权的交易,其法律形式归属买卖关系,不转移商品所有权的交易,其法律形式一般归属租赁关系。所谓交易的经济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所反映的经济本质内容,体现了交易的真实目的,涉及交易或事项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是会计核算所要反映的真实信息。一般情况下,交易的法律形式和经济实质是一致的。但是,随着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时常出现交易的法律形式并不能完整、全面、真实地反映经济实质的情况。这是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关键所在。进行判断选择时,要透过法律形式的外表识别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内容,根据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1.在固定资产租赁核算中的应用
  固定资产租赁主要有两种租赁形式,一是融资租赁;二是经营租赁。从法律形式上看,二者都是租赁行为,承租方都不具有法律上的所有权。但二者在经济上有实质性区别。融资租赁期限较长,一般达到或接近该项资产剩余使用年限,分期支付的租金接近资产公允价值,取得了该项资产的长期控制、使用、收益权利,并且享有合同期满优先购买或继续租赁权,与租赁资产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了承租方,经济上与自有固定资产并无实质性区别。因此,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要按照自有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采用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而经营性固定资产租赁,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转移给承租方。例如:房屋经营性租赁,期限一般较短,租金变动频繁,承租方无需承担固定资产上的有关风险,故不能将其视为自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2.在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核算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制度》第八十五条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四项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均是商品交易的实质内容特征,没有任何形式上的东西,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商品已经交付并办理完收款手续,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遇到特殊情况,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转移。例如:售后租回交易,销售方也是承租方将自有固定资产出售后,又将该项资产从买方也是出租方租回,支付租金。这类交易是商品销售和资产租赁相互融合的一揽子交易,不能拆分独立对待。销售方也是承租方销售资产取得了一笔资金,租回后,资产依旧归企业控制和使用,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转移。买方也是出租方通过每年收取租金方式,收回其购买资产的成本,超额部分为投资收益。售后租回其实质就是租赁公司提供资金收取利息的融资行为,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不能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因此,在对销售商品收入确认进行判断时,不应仅关注商品的发出或者收取货款的权利等法律形式,应根据四项收入确认条件逐一对照判断确认。
  3.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应用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当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当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一般情况下,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到达20%以上时,具有重大影响或控制权。但持股比例只是形式上的标准,而是否具有控制权和重大影响才是核算方法选取的实质标准。即使对被投资单位拥有20%以上表决权资本,而对对方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也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反之,虽然持有被投资企业股份不到20%,但能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也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总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该原则文字不多,看似简单。但真正应用起来具有相当难度,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专业判断能力,即看交易事项的法律形式,更重视认清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我国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处理,医疗体制就是其中一项。近几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使得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维护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在医生与病患接触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医疗体制不断的进行着改革。医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由于其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调动人员积极性,因而
【摘 要】内部审计工作当成是对公司内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内部审计工作同时也是影响整个公司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如何应对市场风险,如何根据市场风险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都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国企业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通过强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公司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研究内部审计在公司经营管控中的作用,并对实际管控措施进行
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公路交通的重要补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事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
当前,经济领域的一些观点或是对马列经典论述断章取义、阐述不清,偏离曲解;或是忽视马列经典论述中所指出或隐含的历史条件,没有将其与我国历史方位、具体国情、发展经验以及
【摘 要】新时期下,我国医疗行业迅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凸显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其中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作为医学研究所财务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吸引了大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下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得到有利于帮助医学研究所提高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效率的举措。  【关键词】财务内控管理;医学研究所;内控制度  一、引言  财务管理工作,是单位各项工作能够稳定运行的保障。因此,医学研究所要
该文依次介绍了质量监督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作用、各单位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不足、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等。
【摘 要】时代持续化变革和推进,国家的社会形势以及经济面貌都在发生着改变。全新的形势之下,国内的一大主体,也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它的发展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内部控制是一项特别的工作内容,更是国内行政事业单位主体运行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以及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篇文章将从新时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新时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工作过程种面临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越来越严重,人们年龄普遍增大,使得劳动力数量也在锐减,造成用人成本显著升高。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业化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然而,目前工业化建筑均普遍保持较高的水平,使得很多建筑企业均保持观望的态度,担心没有市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工业化建筑的发展速度以及广泛普及等。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工业化建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然后提出了影响工业化建筑建造
目前大部分建筑窗玻璃采用的是普通玻璃或中空玻璃,其对建筑节能和安全虽有一定作用,但是还是不能达到有效舒适、安全、可靠的程度。假如还用普通玻璃,采用一种简易可行的办法,在
【摘 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风险能力的关键。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风险;对策  一、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逐渐加大,这为我国扩大社会生产规模、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