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利"观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儒家"义以生利"、"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观点又处于中心地位,甚至统治地位.因而,孔子把"不义而且富贵"比作"浮云".后世儒家片面发展了重义轻利的观点,至宋明时期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观,从而压抑了人们的正常合理的欲望.这一思想发展到极至,很多人轻视利,"君子言义不言利",甚至将商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