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奥林匹克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延伸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ilfish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1日东城教委在和平里第二小学召开“快乐健身 阳光校园”展示活动。北京奥林匹克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力志出席活动现场。据悉,此次活动主要是在全区推广和平里第二小学长期以来在体育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对全区体育教师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实地培训,进一步推动东城区的体育工作。
  和平里第二小学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校长张美玲深刻认识到体育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学生身心智的和谐发展,紧紧抓住奥运契机,将奥林匹克教育与体育工作有机的结合,一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通过抓实体育基础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落实2 1工程、开设体育兴趣小组等,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健身活动,培养学生锻炼兴趣,掌握锻炼技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还积极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开设了心理活动课,开辟了心理辅导专用的教育区域,即心理健康团队辅导室和个体心理辅导室——“开心天地”、“爱心小屋”、“阳光书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室。
  现场会上,张美玲校长从落实国家体育基础课程,优化体育教学;开设校本课程,有效落实体育锻炼“一小时”;努力为学生开发长期锻炼的体育项目,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开办课外兴趣小组,拓展锻炼项目;引领辐射,共享优势资源五个方面谈了和平里第二小学的体育工作。
  第一方面,落实国家体育基础课程,优化体育教学
  1、建立保障机制,推动体育工作
  多年来,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德育处、体育教师、班主任、校医参与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规划,定期举行体育工作专题会、研讨会,加强体育工作研究,努力提升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开足开齐课程,确保国家基础体育课程质量,并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校本课程为辅、兴趣小组补充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和学校统一规划、体育组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学校体育工作体系。
  2、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要真正使体育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首先就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不断提升这支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业务能力。
  学校引导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为学校体育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几年来,学校从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入手,鼓励他们进修学习、参加继续教育、提供各种培训等途径,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逐步实现其专业化要求。目前三位体育教师都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业务水平逐步提高,其中一名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他们还分别成为了区田协裁判、排球、毽球裁判、社区体育辅导员、奥运志愿者。
  3、强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以“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将体育校本教研与教学管理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积极营造校本教研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努力探索体育校本教研的新方法。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教学目标和任务,采取集中与分散、集体与个人、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教研方式,在充分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系统、科学地制定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年段教研方案,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和开发,科学重组教材,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力。比如:把“立定跳远”从单脚跳过渡到双脚跳这一环节,设计成从“小青蛙跳荷叶”过渡到跳“壕沟”,逐步加大动作难度,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锻炼,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坚持以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现场评课的方式,开展实地教学研究,及时交流、讨论、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听课后就在操场上进行教研。学校的三位体育老师分别担任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教学工作。在整体教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适合年段特点的专题研究。
  第二方面,开设校本课程,有效落实体育锻炼“一小时”
  为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提出了“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的“三元”文化特色,并研发了综合实践、心理健康和体育等校本课程。其中,体育必修课为“快乐十分钟”,选修课为“躲避球”和“毽球”。尤其是必修课“快乐十分钟”的创编,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校于2004年4月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东城区中小学生保健所合作开发了“快乐十分钟在我国小学生中实施与评价”的课题研究。由于“快乐十分钟”活动主要以健身操为主,不受场地限制,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场地狭小的困难。2007年,学校把“快乐十分钟”作为了校本课程,并不断丰富其内容。
  为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锻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在“快乐十分钟”的创编上,师生齐参与。低中年级突出了模仿或有故事情节的动作内容,调节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达到了锻炼的目的;高年级除安排一些体能较大的项目外,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思维,把学科知识和体育锻炼有机结合。学生在创编、习练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提高了体育锻炼兴趣。
  为保证锻炼的实效,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每日由值周教师深入各班巡查,各班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锻炼中的表现、投入程度和运用技巧的能力,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学期结束时,根据形成性评价,给予学生学期总评成绩,以保障“快乐十分钟”的课程质量,切实达到锻炼的目的。
  第三方面,努力为学生开发长期锻炼的体育项目,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好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掌握健身技能,学校按照国家“2 1项目”体育技能标准及学校现有条件,努力保证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种以上的体育技能。
  帮助学生确立体育锻炼项目,每学期初,以班为单位,班主任教师组织学生逐一填写自己喜爱的两项体育锻炼项目,然后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身体条件进行逐一审核,帮助学生最终选定本学年的体育锻炼项目,并统计造册,建立学生个人的小档案。对于能够在学校进行指导的项目,学校要求在平日的课堂教学和兴趣小组活动时,由任课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对于无法在学校进行练习的项目,就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经常询问学生的学习及训练情况,鼓励孩子们坚持业余训练,最终形成技能。
  为激励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掌握锻炼技能,学校建立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每学期末,学生、班主任和体育老师配合,为学生逐个进行成绩评定。评价标准是:凡是与国家课程、学校课外活动相符的运动项目,就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行考核,其余项目依据学生的比赛成绩或获奖情况酌情给予评分。评价后将成绩记录在学生综合评价手册上,激励学生认真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自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第四方面,开办课外兴趣小组,拓展锻炼项目
  为了更广泛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形成体育锻炼终身意识,除了必要的体育课程和校本课程外,体育课外小组活动也是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本着常规训练与健身运动相结合、中华传统项目与民族体育项目相结合、本校教师与外聘教师相结合、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参谋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了男女篮球队、呼拉圈训练队、跳绳队、空竹队及轮滑队等体育兴趣小组,满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需求。
  为使学生假期也能不间断锻炼,学校还坚持开展了我是“健康小能手”活动,假期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庭体育锻炼,进行体质测评争优活动,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使体育锻炼延伸到家庭。
  学校男女篮球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已开办近十年的兴趣小组。在每年一次的“班级篮球联赛”及市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表现出色,不少同学以此作为篮球专项体育特长生进入了理想的初中。小小篮球队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篮球运动的技巧,更使他们热爱了篮球运动,为今后的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每次打开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总喜欢看重播的《阳光伙伴》节目。28个孩子手挽手肩并肩,向着终点奋力奔跑的壮观场面,28人震耳欲聋的齐声呐喊,以及孩子们胜利的欢呼和失败后的哭泣,无不呈现出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欢呼与哭泣,笑容与泪水,其实折射出的是对成功与失败的两种不同心境。比赛的结局看起来是残酷的,因为胜利者只有一个,然而体育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结果,却在于它的对抗和竞争的过程中。所以,在体育
政府重视,“健康第一”成共识    强化政府责任,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保障。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领导重视是关键。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陕西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并于2008年5月召开了全省学校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新时期陕西省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55项措施,与此同时,经省政府批准,该省还设立了由省教
一、做好身体上的放松调整  1.训练后身体放松调整  例:每次训练课后学生身体机能下降,肌肉表现为酸痛、乏力。由于训练和文化学习时间紧迫,学生训练后疲惫,对于放松练习就轻易放弃或马虎了事地应付。  每次训练课后,不应忽视每次训练后放松内容的安排,放松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缓解运动后的肌肉疲劳和可能带来的劳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根据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训练原则,能促进运动
摘 要:《清华附小“十二五规划”办学行动纲领》提出学校应该把资源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教育教学最需要的地方。在附小的学生培养目标中,学校把健康放在了首位,彰显了附小人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也是清华附小传承马约翰体育精神的重要体现。学校努力将整个校园变成一个大的体育锻炼的场所,处处充满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处处可锻炼,时时能锻炼。  关键词:清华附小;健康;校园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摘 要:笔者以2012年进行徐州市小课题《小学高段(水平3)体育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为例,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与提升,提出了“真”下功夫、做“实”研究、“细”做文章是小课题研究走向实效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小课题;选题;途径;实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1-0046-02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在一段时间
关键词:重庆;九龙坡;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14-02  重庆市九龙坡区位于主城区西部,全区所辖有城区学校、农村学校、城区结合部学校、私立学校等各种层面学校102所,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全区在校学生12万余人。近年以学校体育工作改革为动力,以落实每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为重点,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基础,以营造
教师的言行触动学生的心  陈月玲    今天是开学的第三周,也是高一新生上的第5次课,由于学校体育节即将来临,高一体育备课组决定本次课各班先讲解迎面接力跑的技术,再进行教学比赛,最后各自分项教学,我班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垫上技巧,男生的教材是复习前滚翻接直腿后滚翻,学生在练习时,我巡回指导观察。当到达第六组时发现一名男生不会做前滚翻的动作,我顺势蹲在垫的侧面,耐心地手把手为该名男生讲解动作,并且帮助和
【编者按】:2013年6月29日-30日,由《体育教学》杂志社发起,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和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编辑部主办,海宁市教育局、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协办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游戏研讨培训班”在浙江省海宁紫微小学举行。由“游戏大王”吴纪安老师及他的团队,为来自全国各地致力于体育游戏研究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培训。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们课堂教学中游戏的运用与创编能力,加强了从理论到
对象:水平三至四  目标:发展腿部力量和上下肢协调能力,体验学习节奏跑和跨栏跑动作技术。  方法:  1.依次用不充气篮球、10厘米、20厘米和30厘米厚海绵砖、倒“V”型放置的折叠小垫子等高度逐渐增加的柔软物代替障碍,在跑道两边分别设置两组,障碍间距离6~7米,每组障碍4~5个。羚羊逃跑起点距第一个障碍9~11米,距离起点线50米处划一条线,线的前方代表羚羊的安全区域;最中间的跑道空出,在距离羚
众所周知,因为场地和条件的原因,我国许多地县级学校都没有400m的标准运动场。而田径教学又是一切运动的基础,按照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应举办一次大型田径运动会。在实际工作中200m跑道上进行4×100m比赛,是屡见不鲜的事,但实际操作时难度太大。首先,各类体育教材没有该类比赛的接力区的划法,其次,第一棒和第三棒,第二棒和第四棒接力区相对集中,但又不是同一接力区,教师和学生都容易混淆不清。往往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