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上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1963年建军节之际,毛泽东同志创作了这首《八连颂》,赞扬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团三营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
   “南京路上好八连”原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连队:1947年,在山东莱阳城西水头沟小园村,几十个胶东农民子弟编在一起,组成了该团的四大队辎重连,1949年6月,改编为三营八连,进驻上海南京路,担负警卫巡逻任务。
   八连首任指导员张成志在党支部会议上指出,我们要让全连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之后,官兵们每天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入城公约十大守则》,做到了身居闹市却一尘不染。他们自制针线包,衣服破了,缝缝补补再穿;扛着铁锹、推着粪车,步行到数公里外的郊区开荒种菜;开展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块布等竞赛活动。1961年,上海市场蔬菜供应紧张,八连将种植的蔬菜“菜叶送给群众,菜根留给自己”,一时传为美谈。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1964年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让“南京路上好八连”家喻户晓。几十年来,“拒腐蚀、永不沾”、坚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传统从没变过。
   2017年,在“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54周年之际,连队由摩托化步兵分队向特种作战分队转型。八连并没有被挑战难住,而是从难从严,练就过硬本领:开展扛圆木、抗眩晕、抗高压、耐寒耐热等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训练;结合军事演习和濒海训练,组织官兵在生疏地形、恶劣海域开展战斗攀爬、水上救援等课目训练……不到一年,连队就完成了從“霓虹哨兵”到“特战尖兵”的转变,被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
   艰苦奋斗葆本色,与时俱进谱新篇。如今,八连营区“霓虹哨兵”雕塑前,每天早、晚间官兵们都会齐声背诵《八连颂》。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南京路上好八连”,业已成为人民军队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其他文献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長治平顺县,17岁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太行山夹缝中的西沟村“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申纪兰说:“一句话就是,金、木、水、火、土什么也没有,人民吃不饱穿不好。”   为了让全村人吃饱肚子,1951年劳动模范李顺达联合几个互助组成立了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了,光靠男劳力已完不成生产计划,李顺达提出让申纪兰担任副社长,发动妇女一同参加劳动。年轻时候的申纪兰不仅会劳动,而且有
位于湖北武汉市蔡甸区的野战国防园国防教育馆内,吴运铎铜像巍然耸立;雕像身后,6个大字金光闪闪——“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祖籍湖北武汉,191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工人。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奔赴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抗日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
他们是歷史选择的一代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们是创造历史的一代人。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镇江润扬大桥下,有一处茅以升纪念馆,馆内一角陈设着从茅老北京的家里原样搬来的书房,一张木桌,一把竹藤椅,一排满是专业书籍的书柜……这个书房曾是他晚年的精神乐园。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中学毕业后,茅以升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1919
叶欣,1956年出生于广东徐闻的一个医生家庭,1974年考入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学习,1976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84年12月因工作突出,被任命为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因在救治重症非典病人过程中,不幸染上非典型肺炎,2003年3月25日凌晨,叶欣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7岁。   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按照部署,
邓中夏,1894年10月出生,湖南省宜章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位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又是我党的一位重要理论家和学者。   1917年,23岁的邓中夏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入哲学系学习。1919年,邓中夏参加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在研究会基础上,发起成
廖俊波,福建浦城人,中共党员,1968年8月出生,1990年8月参加工作,生前曾任福建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   2011年6月,廖俊波来到政和县工作时,这里是福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长期居全省末位。经过几年努力,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