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位拔伸调整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来源 :广西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l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坐位拔伸调整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学判断标准并伴有头面五官不适之症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取坐位拔伸调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弧度牵引治疗仪治疗.以颈椎开口位及侧位DR片中双侧寰齿侧间隙差值(VBLADS)和寰齿前间隙(ADI)以及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为观察指标,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疗效和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VBLADS和ADI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VBLADS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原病情加重和心率、脉搏、血压突发改变现象.结论:坐位拔伸调整法和颈椎弧度牵引两种疗法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调整寰枢椎的位置关系以及椎-基底动脉的流速,但坐位拔伸调整法具有治疗成本更低,更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其他文献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咽痛至少3个月且伴有扁桃体的炎症.西医治疗除退热对症等治疗外,针对细菌感染者常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或以局部涂药、隐窝灌洗、冷冻等治疗,或以扁桃体切除术[1].扁桃体在中医理论中类似人体的“藩篱”,有抵御外邪的能力,故切除扁桃体可能造成人体抵御外邪能力减弱.吴鞠通《温病条辨》言:“且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2]指出儿童在生理上的特殊性,其生理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对lncRNA XIST/miR-485-5p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长春新碱处理宫颈癌细胞HeLa;pcDNA-NC、pcDNA-lncRNA XIST、miR-NC、miR-485-5p mimics分别转染入HeLa细胞;pcDNA-NC、pcDNA-lncRNA XIST、miR-NC、miR-485-5p mimics、miR-NC+pcDNA-lncRNA XIST、miR-485-5p mim-ics+pcDNA-lncRN
经方,即《伤寒杂病论》之方,因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后世称为“医方之祖”.合方,是两首或两首以上固有方剂相合而组成的方剂.合方使用不仅能使功效增加,还能拓宽其使用范围,尚能适应患者的体质与病证,更能体现中医因人制宜、辨证论治的精髓[1].
目的:探讨miR-106a-5p通过调控TLR4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A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将细胞分为8组:miR-NC组(转染miR-NC)、miR-106a-5p组(转染miR-106a-5p)、si-NC组(转染si-NC)、si-TLR4组(转染si-TLR4)、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anti-miR-106a-5p组(转染anti-miR-106a-5p)、miR-106a-5p+pcDNA组(共转染miR-1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人类生活习性的改变,咳嗽,尤其是女性虚寒性咳嗽在临床中越来越多见,女性或饮食失节[1],或思劳过甚[2],或起居无时,或穿衣无季,使得人体阳气损伤严重.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安胎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黄体酮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肾化瘀安胎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3.8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腰酸腹痛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血清内分泌激素(β-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miR-125b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胃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13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113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miR-125b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miR-125b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介导的细胞炎性死亡,是机体的自然免疫反应,具有促炎性和程序性,已知的细胞死亡模式有两种:程序性和非程序性[1-3].程序性细胞死亡模式又分3种类型:细胞自噬(autophagy)、细胞凋亡(apoptosis)及细胞焦亡,前两者是非炎症性的,而细胞焦亡是炎症反应介导的[4].细胞焦亡的特点是被Gasdermin蛋白介导,细胞膜裂开后,细胞内容物和促炎因子释放到细胞外,最终造成细胞死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愈后差、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其损伤机制极其复杂涉及炎症反应、自由基蓄积、钙离子超载、神经元凋亡等病理过程.PI3K/AKT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脑中,并调控营养代谢,细胞存活、增殖、生长,血管生成等过程.研究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PI3K/AKT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全乙酰化衍生物(Ac-EGCG)逆转人口腔鳞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为筛选逆转多药耐药天然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c-EGCG对人口腔鳞癌耐药细胞KBV200的抑制作用及逆转耐药作用,实时定量PCR检测Ac-EGCG作用于KBV20048 h后多药耐药1型基因(MDR1)、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肺耐药蛋白(LRP)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Ac-EGCG对人口腔鳞癌耐药细胞KBV200作用48 h的I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