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面向“海洋世纪”的新闻传播研究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海洋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南海局势、钓鱼岛争端等关乎国家利益的军事、政治新闻到渤海湾漏油、日本核泄漏等关乎民生的环境新闻,再到“蛟龙”号深潜等科技新闻,一直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传媒,有责任不断提高海洋领域报道的数量与质量,积极配合相关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同时,海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也应该进一步加强,为海洋新闻提质提量出谋划策,指引方向,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有效提升国民海洋意识和海洋素养。本文对加快海洋新闻传播研究提出五点建议。
  首先,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海洋新闻传播研究应当乘海洋战略发展的“东风”大力推进,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研究学科。
  其次,海洋军事新闻研究应该加强。由于我国南海与东海海域存在的国际争端,海洋政治与军事报道尤为引人注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第三,重大事件报道应作专题研究。美国《纽约时报》针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展开了大量题材丰富、内容深刻的系列报道,在事发一年之后,仍有大批研究文章见报。这对我国专题事件的研究颇有借鉴意义。重大事件往往要素俱全,牵动人们的神经,但这类报道做得不深、不透、不解渴成为我国传媒界的通病。重大海洋事件的报道应成为海洋新闻传播研究的焦点之一。
  第四,广播、电视与网络的海洋报道应更多进入研究者视野。综观海洋新闻研究成果,纸质媒体居多,电子媒体相关研究较少,而后者影响力正日益增大。
  第五,海洋文化传播应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海洋文化传播已经超越新闻报道层面,涵盖各种艺术形式与载体——新闻、纪录片、专题节目、电视剧、电影、书刊、杂志、网络论坛、网站、展览馆,等等。如何将海洋文化传播得更充分、更有质量,应当成为业界、学界共同的努力方向。
  (张君昌文,摘自2013年第6期《现代传播》)
其他文献
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表彰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获奖作品的决定》。“决定”授予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云南、山西、河南、安徽、湖南、陕西、四川、新疆等24个省(区、市)党委宣传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工作奖”。授予《中国合伙人》《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27部电影,《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