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成本控制的概念、对象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且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成本控制观念局限、权责不清、方法落后、信息失真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包括管理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结算措施等等。
关键词:成本控制 施工 管理 措施
1 成本控制的概念
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把控制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通过技术、方法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方案的范围之内。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控制的工作。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为以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为对象、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三个方面。其连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同属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任务范畴。
2 成本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从意识角度来看,成本控制观念局限
很多企业只将成本控制的范围限于企业内部,而忽略了对其他合作企业的成本行为管理。而且成本管理的目的也仅限于降低施工成本,很少从其他角度看成本控制的效用,如群体效益、社会效益等等。另外,施工项目的工作人员也缺少大局观和主人翁精神,极少会从大局考虑成本控制,而且也不会主动改进施工工艺来减少施工成本,特别还有些管理人员和施工工人无视成本控制,往往出现盲目赶工期要进度的现象,就会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2.2 从机制角度来看,成本控制权责不清
很多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缺乏责权利统一的机制,更有企业成本控制的主体确立不明。长期以来,我们都有一个误区:成本管理除了领导以外就是财务人员的专利,而把施工一线的工作人员单纯地当成生产者。这就导致了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施工成本应该如何控制,该由谁来控制都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各部门都只顾方便自己的工作,浪费现象极其严重,于是企业的成本控制因管理群体不明而难以取得成效。而对于施工项目来讲,项目经理最关心的问题是工程资金能否到位,企业的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顺利移交,建筑工人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工资、奖金能发多少,财务部门其责任似乎也只停留在日常的成本核算上,没有一个真正的成本控制主体。
2.3 从方法角度分析,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从控制的程序来看,有些建筑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还存在着诸如事前成本控制与事中控制严重脱节等问题;而且企业的管理手段普遍落后,仍以节约的方式为主,极少应用成本效益原则,发挥已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并且成本分析、成本核算也不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只停留在原先的纸笔操作、纸质归档程度;在控制的方法上,也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未能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成本管理方法。
2.4 从信息角度分析,成本信息失真严重
在我国,施工企业普遍存在“重施工、轻归档”的现象,管理者非常重视项目的施工进度,但在建成之后就很少问及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特别是小型项目未进行严格备案,往往施工过后基础资料都很难收集齐全,而大中型项目也存在“做一套、编一套”的现象,所以就给成本控制的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有些企业还缺少信息收集管理的责任部门,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到最后,成本管理者拿到手的资料信息都存在严重失真的情况,那编制出的成本计划、成本分析以及成本核算的准确度就不言而喻了。
3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3.1 管理措施
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扎实的管理基础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一定奖罚机制激励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提高成本控制意识、改进控制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公司要对项目部设定总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部要将具体工作标落实到相应的部门与班组,明确责任人和奖罚办法,然后根据工程的进度进行考核,使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3.2 组织措施
针对每一个项目工程,先要建立项目部,这是施工企业对建设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项目部的人员配备既要有工程技术人员,也要有工程造价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编制成本控制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图,完善成本控制的目标责任制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
3.3 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在成本控制中尤为重要,其施工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本综合效益,所以既要防止施工人员重技术而轻经济,只求施工方案的可靠、便于施工,设计保守、浪费现象,又要防止重经济而轻技术,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安全隐患。所以,在施工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在满足施工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技术指标选择施工方案,再根据施工方案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优化,选择适合的施工机具,正确调度周转材料等,找出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技术措施。
3.4 合同措施
合同是甲乙双方法律的依据,施工承包合同如果不规范,往往会导致一些纠纷处理遇到麻烦。为避免合同上的漏洞可能造成的损失,我们必须增强合同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合同或补充协议中尽量使用肯定性、确定性语言,切忌商讨性、意向性等含混的用词,并且注意存档相关资料,为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事宜提供依据。
3.5 变更管理措施
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几乎每个施工项目都会有数量不等的现场签证,这是工程结算的重要凭证,施工企业必须及时处理、认真对待。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既要有技术知识,还要熟悉工程定额的计算规则,实事求是地办理工程量签证,特别是对于超出工程定额范围的工作内容必须与业主及监理的共同协商决定和签证。
3.6 材料管理措施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相当大比重,有较大节约潜力。首先是材料采购价格,应该通过市场调查,论质比价,对于耗量大、价款总额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方式,择优选定。另一方面,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和摊基损耗。严格收发料制度,进出场要认真点验,做到账物相符、台账清晰,而对工程余料要及时回收、能再利用的绝不浪费。
3.7 结算措施
在结算方面,我们重点要做好3个环节:①技术资料的准备与竣工决算的管理。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及时交付和归档,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竣工决算工作。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必须将齐全的决算资料提交给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则应根据相关资料和现场情况如实地编制决算,并且要与施工人员多做沟通,避免缺项漏项。②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程项目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明确专人负责工程款的催讨工作,而且要会同财务部、项目部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清理,加快资金的回流。③做好成本核算和分析工作,在工程竣工结算之后,要及时整理工程资料和结算资料,并进行核算分析,以便为新工程提供参考资料,为新项目的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做准备。
4 结语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系统控制的过程,其最关键的是要把成本控制贯穿施工项目全过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获取最大利润的保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玉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月.
[2]龙满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广东建材,2009年7月.
[3]史碧耀,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4月.
[4]邹建利.浅议建筑企业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方法,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4期.
关键词:成本控制 施工 管理 措施
1 成本控制的概念
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把控制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通过技术、方法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方案的范围之内。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控制的工作。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为以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为对象、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三个方面。其连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同属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任务范畴。
2 成本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从意识角度来看,成本控制观念局限
很多企业只将成本控制的范围限于企业内部,而忽略了对其他合作企业的成本行为管理。而且成本管理的目的也仅限于降低施工成本,很少从其他角度看成本控制的效用,如群体效益、社会效益等等。另外,施工项目的工作人员也缺少大局观和主人翁精神,极少会从大局考虑成本控制,而且也不会主动改进施工工艺来减少施工成本,特别还有些管理人员和施工工人无视成本控制,往往出现盲目赶工期要进度的现象,就会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2.2 从机制角度来看,成本控制权责不清
很多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缺乏责权利统一的机制,更有企业成本控制的主体确立不明。长期以来,我们都有一个误区:成本管理除了领导以外就是财务人员的专利,而把施工一线的工作人员单纯地当成生产者。这就导致了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施工成本应该如何控制,该由谁来控制都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各部门都只顾方便自己的工作,浪费现象极其严重,于是企业的成本控制因管理群体不明而难以取得成效。而对于施工项目来讲,项目经理最关心的问题是工程资金能否到位,企业的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顺利移交,建筑工人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工资、奖金能发多少,财务部门其责任似乎也只停留在日常的成本核算上,没有一个真正的成本控制主体。
2.3 从方法角度分析,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从控制的程序来看,有些建筑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还存在着诸如事前成本控制与事中控制严重脱节等问题;而且企业的管理手段普遍落后,仍以节约的方式为主,极少应用成本效益原则,发挥已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并且成本分析、成本核算也不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只停留在原先的纸笔操作、纸质归档程度;在控制的方法上,也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未能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成本管理方法。
2.4 从信息角度分析,成本信息失真严重
在我国,施工企业普遍存在“重施工、轻归档”的现象,管理者非常重视项目的施工进度,但在建成之后就很少问及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特别是小型项目未进行严格备案,往往施工过后基础资料都很难收集齐全,而大中型项目也存在“做一套、编一套”的现象,所以就给成本控制的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有些企业还缺少信息收集管理的责任部门,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到最后,成本管理者拿到手的资料信息都存在严重失真的情况,那编制出的成本计划、成本分析以及成本核算的准确度就不言而喻了。
3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3.1 管理措施
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扎实的管理基础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一定奖罚机制激励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提高成本控制意识、改进控制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公司要对项目部设定总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部要将具体工作标落实到相应的部门与班组,明确责任人和奖罚办法,然后根据工程的进度进行考核,使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3.2 组织措施
针对每一个项目工程,先要建立项目部,这是施工企业对建设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项目部的人员配备既要有工程技术人员,也要有工程造价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编制成本控制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图,完善成本控制的目标责任制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
3.3 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在成本控制中尤为重要,其施工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本综合效益,所以既要防止施工人员重技术而轻经济,只求施工方案的可靠、便于施工,设计保守、浪费现象,又要防止重经济而轻技术,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安全隐患。所以,在施工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在满足施工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技术指标选择施工方案,再根据施工方案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优化,选择适合的施工机具,正确调度周转材料等,找出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技术措施。
3.4 合同措施
合同是甲乙双方法律的依据,施工承包合同如果不规范,往往会导致一些纠纷处理遇到麻烦。为避免合同上的漏洞可能造成的损失,我们必须增强合同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合同或补充协议中尽量使用肯定性、确定性语言,切忌商讨性、意向性等含混的用词,并且注意存档相关资料,为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事宜提供依据。
3.5 变更管理措施
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几乎每个施工项目都会有数量不等的现场签证,这是工程结算的重要凭证,施工企业必须及时处理、认真对待。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既要有技术知识,还要熟悉工程定额的计算规则,实事求是地办理工程量签证,特别是对于超出工程定额范围的工作内容必须与业主及监理的共同协商决定和签证。
3.6 材料管理措施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相当大比重,有较大节约潜力。首先是材料采购价格,应该通过市场调查,论质比价,对于耗量大、价款总额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方式,择优选定。另一方面,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和摊基损耗。严格收发料制度,进出场要认真点验,做到账物相符、台账清晰,而对工程余料要及时回收、能再利用的绝不浪费。
3.7 结算措施
在结算方面,我们重点要做好3个环节:①技术资料的准备与竣工决算的管理。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及时交付和归档,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竣工决算工作。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必须将齐全的决算资料提交给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则应根据相关资料和现场情况如实地编制决算,并且要与施工人员多做沟通,避免缺项漏项。②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程项目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明确专人负责工程款的催讨工作,而且要会同财务部、项目部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清理,加快资金的回流。③做好成本核算和分析工作,在工程竣工结算之后,要及时整理工程资料和结算资料,并进行核算分析,以便为新工程提供参考资料,为新项目的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做准备。
4 结语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系统控制的过程,其最关键的是要把成本控制贯穿施工项目全过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获取最大利润的保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玉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月.
[2]龙满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广东建材,2009年7月.
[3]史碧耀,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4月.
[4]邹建利.浅议建筑企业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方法,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