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允许向叙利亚派遣一个300人的停火监督观察团,最初任期为90天。这是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推动的调解方案的一部分。安南计划包括3个步骤:交战双方最迟在4月12日全面停火;由联合国派遣观察员监督叙利亚各地的停火情况;通过政治谈判达成和解共识。该计划没有直接要求巴沙尔下台,从而给政治斡旋留下了空间。
目前,观察团的6名先遣人员已经到达叙利亚展开工作,但各方对观察团能否完成使命普遍持悲观态度。因为几个月前阿拉伯联盟也派出过观察团,但其间暴力冲突有增无减,最終无果而返。此次的停火同样没有得到有效的遵守。
尽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此前要求叙利亚政府允许联合国特派停火观察员“无障碍地实现观察行动”,但叙政府坚持出于“人身安全因素的考虑”,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叙境内的一切行动“必须要与叙政府和军方协调”。这就给观察团工作的公正性和开放性留下了隐患。目前,人们的最大关心是,如果联合国观察团最終与阿盟观察团一样无果而終,更大规模战争是否将随之降临叙利亚?
从安南的建议来看,它所涉及的内容只是叙利亚实现停火的基本条件,并未涉及叙利亚未来的政治走向。然而,是否要求巴沙尔下台是任何叙利亚危机解决方案都无法绕开的问题。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各方的立场南辕北辙,难以调和。
叙利亚危机开始于2011年3月15日,15名少年因为在墙壁上用涂鸦写下口号“人民想要推翻这个政权”遭到当局逮捕。有传言称,政府机构对孩子们使用了酷刑,并让前来寻找孩子的父母“忘掉自己的孩子”。德拉最先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其后蔓延到其他地方。示威者的核心要求是取消紧急状态法。这是自1963年起实施的一项法律,政府可以检查媒体,切断通信服务,不经司法部门批准拘捕疑犯。
起初,巴沙尔有所妥协,取消紧急状态法,提高工资和个税起征点。不过很快,他转向强硬。4月25日,他决定调兵“打击闹事的恐怖分子”,被西方视为“血腥转折点”。2011年末,巴沙尔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更表示,需要为暴力负责的是恐怖分子,而不是叙利亚军队,他否认叙利亚士兵镇压和平示威者,“不存在杀人或采取暴行的命令”,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目前,叙利亚冲突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突破1万人,是“阿拉伯之春”以来最血腥的冲突。出现这种情况,和巴沙尔不愿妥协、不惜流血也要维持专制统治的死硬作风有莫大关系。任何要他下台或削弱权力的举措,他都绝不接受,或虚与委蛇。但整个阿拉伯地区的政治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某个政治强人、某个家族或某个政党长期垄断政治权力的格局已被打破,这是一个总体趋势,即便是沙特这样的君主专制国家也采取了一定的还政民的举措来应对。巴沙尔昧于大势,在杀戮的路上走得越远,未来就越无法再回到谈判桌上。
和巴沙尔铁了心不下台一样,西方国家同样是铁了心要将他推翻的,这里面有意识形态的考虑,也有震慑伊朗、重塑地区格局的现实考虑。只是在现阶段,为避免爆发内战,反对武装叙利亚反对派。而以沙特为首的阿盟则激进得多,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公开要求国际社会为叙反对派提供武器。这更多是出于争夺地区政治和领导权的考虑:叙利亚执政的是什叶派中的阿拉维派,和伊朗的什叶派政权遥相呼应,这对这一地区大部分的逊尼派国家来讲是不可接受的。而叙利亚反对派也开始团结起来,在月初的第二届“叙利亚之友会议”上,他们同意“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作为叙利亚的合法代表。
而从中俄的立场看,中国在叙利亚没有多少现实利益,俄罗斯的表现要比在利比亚危机中积极得多。但是也同样要看到,俄罗斯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犹豫不决。更大的可能是,只有俄罗斯的军事基地塔尔图斯港等利益得以保全,俄罗斯并不会冒着和西方冲突的风险死保巴沙尔。
目前,观察团的6名先遣人员已经到达叙利亚展开工作,但各方对观察团能否完成使命普遍持悲观态度。因为几个月前阿拉伯联盟也派出过观察团,但其间暴力冲突有增无减,最終无果而返。此次的停火同样没有得到有效的遵守。
尽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此前要求叙利亚政府允许联合国特派停火观察员“无障碍地实现观察行动”,但叙政府坚持出于“人身安全因素的考虑”,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叙境内的一切行动“必须要与叙政府和军方协调”。这就给观察团工作的公正性和开放性留下了隐患。目前,人们的最大关心是,如果联合国观察团最終与阿盟观察团一样无果而終,更大规模战争是否将随之降临叙利亚?
从安南的建议来看,它所涉及的内容只是叙利亚实现停火的基本条件,并未涉及叙利亚未来的政治走向。然而,是否要求巴沙尔下台是任何叙利亚危机解决方案都无法绕开的问题。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各方的立场南辕北辙,难以调和。
叙利亚危机开始于2011年3月15日,15名少年因为在墙壁上用涂鸦写下口号“人民想要推翻这个政权”遭到当局逮捕。有传言称,政府机构对孩子们使用了酷刑,并让前来寻找孩子的父母“忘掉自己的孩子”。德拉最先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其后蔓延到其他地方。示威者的核心要求是取消紧急状态法。这是自1963年起实施的一项法律,政府可以检查媒体,切断通信服务,不经司法部门批准拘捕疑犯。
起初,巴沙尔有所妥协,取消紧急状态法,提高工资和个税起征点。不过很快,他转向强硬。4月25日,他决定调兵“打击闹事的恐怖分子”,被西方视为“血腥转折点”。2011年末,巴沙尔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更表示,需要为暴力负责的是恐怖分子,而不是叙利亚军队,他否认叙利亚士兵镇压和平示威者,“不存在杀人或采取暴行的命令”,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目前,叙利亚冲突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突破1万人,是“阿拉伯之春”以来最血腥的冲突。出现这种情况,和巴沙尔不愿妥协、不惜流血也要维持专制统治的死硬作风有莫大关系。任何要他下台或削弱权力的举措,他都绝不接受,或虚与委蛇。但整个阿拉伯地区的政治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某个政治强人、某个家族或某个政党长期垄断政治权力的格局已被打破,这是一个总体趋势,即便是沙特这样的君主专制国家也采取了一定的还政民的举措来应对。巴沙尔昧于大势,在杀戮的路上走得越远,未来就越无法再回到谈判桌上。
和巴沙尔铁了心不下台一样,西方国家同样是铁了心要将他推翻的,这里面有意识形态的考虑,也有震慑伊朗、重塑地区格局的现实考虑。只是在现阶段,为避免爆发内战,反对武装叙利亚反对派。而以沙特为首的阿盟则激进得多,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公开要求国际社会为叙反对派提供武器。这更多是出于争夺地区政治和领导权的考虑:叙利亚执政的是什叶派中的阿拉维派,和伊朗的什叶派政权遥相呼应,这对这一地区大部分的逊尼派国家来讲是不可接受的。而叙利亚反对派也开始团结起来,在月初的第二届“叙利亚之友会议”上,他们同意“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作为叙利亚的合法代表。
而从中俄的立场看,中国在叙利亚没有多少现实利益,俄罗斯的表现要比在利比亚危机中积极得多。但是也同样要看到,俄罗斯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犹豫不决。更大的可能是,只有俄罗斯的军事基地塔尔图斯港等利益得以保全,俄罗斯并不会冒着和西方冲突的风险死保巴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