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蜡石加热相变及其演化特征

来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xiege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叶蜡石20~1 300℃热处理产物进行系统的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的研究,发现叶蜡石加热相变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主要物相及其变化和组合特征,可以将叶蜡石的加热相变过程分为4 个阶段,即叶蜡石阶段(室温~660℃)、偏叶蜡石阶段(660~1 100℃)、不定形SiO2与莫来石形成阶段(1 100~1 200℃)、莫来石与方石英共存阶段(≥1 300℃)。
其他文献
介绍D电缆检测仪开发背景,D电缆的故障模型和检测原理,以及现场应用情况。重点介绍D电缆特性检测仪的系统接口和模块设计组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重要性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针对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改革,大家采取了多种办法,而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引入我国的
为了海洋粘土的开发应用,利用FTIR和XRD衍射对其进行了矿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海洋粘土样品中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其主要矿物组成为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并含有少量其它矿物,同时证实样品中有磁铁矿和赤铁矿存在。粘土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分析显示,粘土中Fe2O3质量分数较高,约为7%。采用酸溶氢气还原法对东太平洋的粘土样品进行了化学增白试验,并探讨了酸种类及其浓度、药剂用量、反应时间、煅烧温度等因素对除铁增白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结合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在临床本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临床本科实习生分为路径组和传统组,路径组采用CP结合PBL教学法,传统组沿用
利用标准化病人结合Flash二维动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医学生真实地接触到临床中的各种病例,这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其实践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