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教育应对、特点与趋势

来源 :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9020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积极参与全球疫情治理。疫情伴生的全球教育危机,主要包括学校停课导致数字鸿沟不断扩大,远程学习难以满足弱势儿童需求,教师在线教学的知识与能力有限,居家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激增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通过提供远程学习平台与资源、捐赠卫生与教育物资、开展心理健康社会服务、倡导区域与全球教育计划以及实施远程教育分析等应对措施,以促进所有孩子的人权与健康福祉为核心宗旨,加强教育体系的应对能力和解决能力,实施全面综合的教育援助,为缓解全球疫情教育危机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他文献
七普数据证实,中国已经掉入“超低生育率陷阱”,进入低生育时代的中国开启了人口学意义上的风险社会,超低生育率会引发系统性的社会风险。三孩政策是生育政策优化的进一步体现,虽有重要意义但其提升生育率的作用不可高估。保持近更替水平生育率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和优化发展的人口学条件。三孩政策体现了改革的包容性和生育的多样性,其真实的受益群体应该是极小众群体。中国的低生育率是高成本约束型的假性低生育和0~1孩生育观念和行为的真性低生育组合而成的内生性低生育现象,只要改变低生育的条件,生育率可能存在一定幅度的上升
新中国儿童文学是一种国家文学,由此具有了鲜明的党性和人民性立场。在此文学体制下,儿童文学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时以苏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师者资源,强调其教育的方向性。通过评奖、编选和出版的“一体化”运作,确立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经典化的机制及国家文学的导向。以克服自然性为内质的“重述历史”中,儿童文学的成长叙事将儿童的觉悟、教育、转变与政治话语缝合在一起,从而与成人文学共同合奏时代变革的宏大主题。对于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评价应置于历史语境及儿童文学自身发展的链条之中,去发掘其“为什么要”“何以是”“怎么样”等
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存在着大量的幼儿挑战行为,这让家长和教师感受到了巨大压力。积极行为支持(PBS)策略是从积极行为支持的角度入手,以个体的问题行为功能评估为基础开展的干预方法,通过了解幼儿的挑战行为、预防挑战行为、改变行为后果、教授替代技能这四大步骤,对幼儿的挑战行为进行个性化管理。通过对PBS策略理论的探讨和实践应用案例的分享,以期帮助教养者了解与掌握幼儿挑战行为管理的策略。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背景下,学校应秉持课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课程观,以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作为学校课程的主要分类维度,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范设置各学科必修课程学时,以课程模块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基本单位,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建立学校选修课程的动态管理机制,使选修课程布局从零散走向课程集群。在编制学校课程规划时,应合理把握学分之于课程实施方式的内涵差异,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兼顾政策要求与课程实施操作的“学分—学时”对应关系,从课程建设、学分管理、生涯指导、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施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