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oll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分:150分,其中书写5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
  重蹈fú( )辙
  huà( )然贯通
  2.修改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2分)
  断壁残桓( )
  格尽职守( )
  3.为下列词语各写出一个同义(或近义)词。(2分)
  和煦( )
  十拿九稳( )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句子中的错误。(2分)
  (1)在座谈会以后,同学们大都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2)对于毕业后是升高中还是上中专,两个人协商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5.下面两题任选其一完成。(2分)
  (1)仿句造句:
  洋槐花开了,人们首先闻到了令人忍不住深呼吸的香气,然后惊异地发现房前屋后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对联的下联:
  处逆境心,需用开拓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句填空。(10分)
  (1)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木兰诗》)
  (3)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4)《(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7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3分)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_____
  (3)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简单说说邹忌谏齐王高明在何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8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何奇之
  奇:______________
  (2)何来谒上
  谒:______________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3分)
  (1)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数:______________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_____________
  (3)诸将亡者以十数
  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短文所提供的内容,说说萧何这个人物的特点。(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尚和卑鄙。
  两个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高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 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选自《周国平散文选》)
  14.文中共讲了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4分)
  (1)文章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名言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中的“远逝”这个词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为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谈谈这篇文章在组材上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对文章中的物理学家网基米德的行事怎么看?请谈谈你的想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中说:“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的确,日常生活中,这种“迹象”很多,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一个。(字数在100字左右)(10分)
  
  四、作文。(80分)
  
  20.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任选其一)
  (1)请以“我喜欢做这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不久前,一支外国著名足球队来我国进行友谊赛,其中有著名的贝克汉姆、小罗纳尔多等大牌明星。几天后,这支球队离境。球队曾下榻过的酒店服务员感触颇深:有的球员的屋子里凌乱不堪,烟头、酒瓶到处乱扔;有的屋子里甚至留有用床单擦过皮鞋的痕迹……唯有贝克汉姆住过的房间,物品摆放有序,床单整洁,就像其入住之前一样一尘不染。这些是一些细节小事,可这些细节小事也折射出人性中的某些特点。
  
  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五、附加题。(8分)
  
  (一)名句填空。(2分)
  1.长风万里送秋雁,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2.而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二)名著阅读。(6分)
  1.《格列佛游记》叙述了一个英国医生漂流到几个幻想国的故事。其中第一卷写的是在小人国的游历见闻;第二卷写的是在大人国的游历见闻。在游历多年之后,主人公历经社会、人生百态,最终看破红尘,终生与_______________为友。
  2.《海底两万里》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者________________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个怪物,以为是_______________,便邀其共同追捕,结果发现并非怪物,而是一构造奇特的________________。
  3.“是的,我的希望,________至少是我所怀有过的能够有一定程度治愈的希望,_________它大概把我完全抛弃了。宛如秋叶飘落枯萎一样,……我走了。……啊!主啊,______给我显现一次纯洁的快乐日子吧!________我已很久没有听到真正欢乐的深邃的声音了!”这是____________给他弟弟的______________中的一段话。
其他文献
萌芽  刘 柳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那你干嘛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
期刊
书的征服(节选)  蒋子龙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
期刊
①我国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比美国多用一倍的水。据水利部副部长张春园介绍,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的大头,约占总用水量的72%,但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水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3左右、多半损失在送水过程和漫灌之中。工业上,我国万元产值的耗水量是225立方米,发达国家却仅有100多立方米。  ②另外.城市生活用水的数量虽远远低于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但
期刊
新课标下的语文命题将更注重生活性、时代性、实践性,在凸显能力立意的同时,思维的触角将直接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体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在这里现作如下命题分析,以期能对大家中考备考有所启发。    一、综合性学习指向时政    [新题预测]  请你参加下面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神舟再度飞天,中华续写辉煌,载人航天实践又一次证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
期刊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平?”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土,当主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令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期刊
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问及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忙碌。中考时,我考上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期刊
放风筝那一天  F.富勒    弟弟奔进厨房,大叫:“线!我们还要很多线!”  那天是星期六,照例很忙。爸和邻家的柏先生在外面忙,妈和柏太太在家里忙,两家都在忙着春季大扫除。这种刮风的天气,最宜于清理衣柜,大小毛衣已在后院晒衣服的绳子上飘扬。  可是,男孩子们却溜到后面空地上去放风筝了。现在,又派弟弟回来要线,不怕弟弟被扣下来打地毯。看来,今天的风筝要一飞冲天了。  妈看看窗外。晴空一碧,春风清峭
期刊
孙犁的作品素以清新脱俗、自然醇厚而著称,他的晚年之作更是冲淡从容、洗尽铅华。《民工》就是这样一篇纯净隽永的美文。  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90年代,正是社会激变时期,各种新奇之事、各类新潮人物可谓层出不穷。可作者却将目光投向了最低微、最底层的民工家庭。他们做着城里人不屑于做的工作。可就是从这一家人的身上,作者看到了充满汗腥味儿的芬芳劳作,更感受到了商品大潮下的人群中所没有的那份安宁和愉悦。当人们为金
期刊
张爱玲(1920~1995),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出身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是李鸿章之女。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是新式女性。后来父母协议离婚,父亲再娶,曾发威将张爱玲禁闭在家中。张爱玲病在床上几乎丧命,后逃到母亲家中,才得以继续上学。小小年纪,便遭逢如此命运,实在是可怜可叹。但这并没有掩盖她在艺术方面的才华,也正因为如此,张爱玲的作品经常语出惊人,透着沧
期刊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蓄积底蕴(共20分)    老师忠告:相信自己能行,发挥你的水平,对你来说题目并不难。  (一)按要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古诗文中的句子,每条横线上只写一句。(共10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2.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____________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