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诗情画意,品好妙词佳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b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53-01部编版《天上的街市》,是七年级上册的一首近代诗,郭沫若先生于1921年创作完成。教学这首诗后,有些感触。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对于新诗教学,很多老师与学生总不如古体诗重視,原因多方面。但我以为,新诗教学,不能太过功利,从浅近的新诗入手,对于教者与学者,均有诸多益处。那就先说说我的教学设想吧。
  本诗四小节,给人的感觉是读一读,其他问题不需要多费口舌。怎样上呢?我思忖再三,这样设计教学步骤:读,想,品,达到的目的是:读起来——让我们感受音乐之美,品起来——让我们的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的思绪飞扬。
  目睹我泱泱大国,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统治,苦闷彷徨中,诗人郭沫若望着闪烁的街灯,天上人间,一番回顾与畅游,便有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背景资料,让学生“知人论世”,仿佛置身黑暗如夜的环境,憧憬着光明与理想的未知世界。这时教师引领的语言就开启了诗歌理解之门。
  接着,进入课堂活动环节一,读出诗歌音乐美。这个朗读活动,要求学生使出看家本领,想象你就是郭沫若,漫步在街头,朗声吟诵的情景。先是大声读,读通,不磕磕绊绊,不读破句子,顺顺利利,口齿清楚的把句子读完整,其次,读熟,熟到能当堂成诵最好,再要求,诗歌有音乐美,读出抑扬顿挫,训练学生停顿,重音的划分,再其次,读情,读美,小诗之所以耐人品读,还因为有丰富的图景,这其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要读出对自由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如此,学生按齐读,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读得热火朝天,课堂书声琅琅,师生互动合作,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就在这你读,我读,大家读中尽现,这比教师单纯的,枯燥的赏析诗歌的效果,要形象得多。
  《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年级段的目标中,都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叶圣陶先生把这种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加强朗读教学,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诗歌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
  天上有什么?明星,街灯,街市,琳琅满目的物品,提着灯笼,闲庭信步的牛郎织女。这首诗很短,语意浅近,意象很鲜明。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教会他们抓住意象,在悠扬的乐声中,在诗句的引领下,穿街过巷,领略民情风俗图景。教师引导到位,学生就能明白这首诗要读得轻柔舒缓,有音乐的美感。
  学生对诗歌有了画面感,好吧,我们进一步想象,丰富细节,描绘一下街市如何繁荣,牛郎织女如何幸福吧?此时,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变成了学生感受美好生活的过程,学生发言变成了一幅幅美的颂歌。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丰富者,有感情的美读者,文采飞扬者,总能博得同学的掌声和叫好,至此,稍作点拨,学生便明了,插上想象翅膀,诗歌有了意境美,文章有了形象可感的画面。课后,我再布置作文片段练习,设计的题目是:(1)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的落叶,你会想到什么?(2)看到大雪纷纷扬扬,你想到了什么?这两个题目,给出了意象,设置了场景,让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联想与想象的训练。这样一番训练,学生就直观地明了,写作文,离不开想象,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这就是于阅读教学中,对写作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
  诗歌的精妙之处,需要用心去品味的,贾岛遣词造句的“推敲”之用心,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皆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言有尽而意无穷。朱光潜就说过,“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的推敲”,在前面的铺垫下,诗歌要表达的主要感情已明确,再谈词语的品味,就容易多了。
  教师顺势以一主问题设疑:诗中描绘的美好的生活会实现吗?你从哪些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诗歌很短,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找到这些字词,其实也是不难的,每一小节,我们用心品味,都可以找出。如四次“定然”,一句“定能够”,学生读出重音,就读出了坚定的信念,必将实现的决心。“闲游”表现出牛郎织女在逛街时的那种无拘无束,十分自在,悠闲的神态。虽是品味词语,最终落脚点还是“读”,读懂了内容,读出情感,读美画面。
  天上的街市很短,她恬淡平和清新的风格,天上人间的丰富想象,“远远的”向往之情,“定能够”的坚定信念,如花朵般的美好生活,是需要一读二读三读的反复吟诵和放飞想象,用心品味,才能悟到的,现代诗的教学如是,古代诗歌的教学亦如是。新诗很短,语文教学的路很长。让我们重视新诗教学,循序渐进,教会学生学写作,学阅读,学会诗意地生活。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逐渐深入促使农村小学教学有效性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目前来看,由于教学理念以及师资等放牛归马限制促使农村小学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教学手段,恰当提问能够促使学生更好记忆数学知识。本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对策,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 小学 数学 提问 问题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体系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目的,首先就需要学校具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在高中教育中,教学教材是其主要的教育资源,其教学教材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直接就影响到了教育的质量。化学是高中教育中重点难点部分,在其教材的使用中就存在不同的版本,下面,本文就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针对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材进行比较,来了解它们之间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材比较
期刊
【摘要】作为教学资源的新生组成部分,“慕课”成为校际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界定慕课概念与特征入手,在对其发展轨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在宏观层面提出选用慕课必须循序渐进,不应一蹴而就;慕课的课时与课程性质匹配,不能“一刀切”;慕课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同时在微观层面提出基于“慕课”实行混合教学法与反转课堂教学法的法学教学创新途径。  【关键词】教学资源 校际共享
期刊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各学校都致力于建设新的学校课程方案,但如何将设计好的课程方案真正落实,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学校课程方案的内容分析,总结出学校推进课程方案落实的实施路径。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中的9所学校的课程方案实施部分的文本分析,最终归纳出了两种不同模式的学校整体课程方案的实施路径,分别是传播培训式、项目研究式,并概
期刊
【摘要】相比旧版的地理课程标准(2003版课标),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课标)在内容和框架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自然地理部分,本文以自然地理部分为例,从大体框架、课程结构、内容要求以及教学建议四个方面,对新旧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变化的原因,并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自然地理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中关于生命来源有一些内容的融入,但在性教育上却有些“避”,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一个生命是否能发展成健全并富有创造力的个体。所以,应用科学的态度给予真实正确的引导,并运用幼儿感兴趣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关键词】教育 案例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84-01  一、情景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对于数学这种基础学科而言在相关的教学方法、内容、策略方面在不断地革新变化。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新的教学要求下,如何更为高效地开展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于互动探究的特点与数学学习要求两方面分析互动探究教学法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的具体策略,供广大读者借鉴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合作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演示实验是一种教师做,学生观察、思考的实验形式。教师的“做”是学生观察的起点,没有高效的、成功的演示,学生的高效的学习就无从谈起。而实验的实效、效率,既是教师自身素养的一种体现,更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现。  【关键词】演示实验 存在的问题 思考及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40-01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必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38-01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结果,更应关注过程。如果说“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关注让学生学会,那么“过程和方法”目标则立足于让学生会学,而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需要在“课堂活动”中实现。那么,怎样的活动才是“好活动”呢? 笔者认为,“好活动”应该能引
期刊
【摘要】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农村小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渠道是同伴,在外出培训和邀请专家讲课之余,一直着力于寻找高效的教科研活动形式:同课异构、多人同课……等形式都进行了尝试,但都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成员水平提高效果彰显不足。直到这一次……  【关键词】课例研究 《狼牙山五壮士》 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