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罗布:“安家创业”,创造牧区历史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育苗人
  现实情况比想象中更为困难,当他下定了“育苗”决心,却面临着无苗可育的尴尬境地。古堆乡是个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国家级贫困乡,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匮乏,贫困发生率极高。据了解,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寥寥无几。相较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志向,这里的牧民只相信眼前的一日三餐。
  “群众对教育的观念极其落后,很多家长只顾眼前的利益,让小孩从小出去打工赚钱的情况比比皆是。”巴桑罗布回忆,如何说服家长相信教育,把孩子送进学校是第一道坎儿。于是,他主动要求跟学校领导一起走村入户开展家访劝学活动,多次与家长促膝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百般开导。
  经过几轮的家访劝学以及召开学生家长会,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他们渐渐地打心眼里愿意把小孩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学校的生源得到了稳定,“育苗人”也就有了用武之地,老师们开展教育教学的热情也就变得更高了。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学生招进来了,老师又不够用了。当时,学校紧缺汉语文专任教师,领导把眼神落在了英语专业毕业的巴桑罗布身上。和老教师相比,刚毕业的巴桑罗布学习能力更强,转型也更快。他也信心满满地接过重任,任教二年级汉语文课。
  “我首先对学生汉语水平进行了摸底测试,结果令人心寒,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巴桑罗布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他不断地自我加压,在教学上结合孩子的实际因材施教,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除了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他牢固树立大語文观,本着“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原则,坚持开展听广播、写一日一句、熟读文本、讲故事、课前新闻分享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巴桑罗布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语感,汉语基础也稳步提高。
  他努力地效果反映在了教学成绩上。在每学期的全县统考中,他所任教的班级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多次得到领导的一致认可和表扬。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综合素质也明显增强,孩子们开始喜欢上了语文,爱上了学习。伴随着这些幼苗茁壮成长的同时,“育苗人”巴桑罗布也逐渐找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010年秋季,因村级教学点急需教师,巴桑罗布再次迎难而上,自愿到条件更为艰苦的帕藏教学点。这里最小的寄宿生甚至连大小便都需要老师帮忙,他开始了“既当爸又当妈”的日子。面对“家徒四壁”的环境,他像个为家操碎了心的家长,四处寻求援助社会人士的爱心捐助。整整四年,先后为教学点添置了阳光暖廊、学习用具、床上用品、学生衣物,解决了学校及学生最基本的物质匮乏的问题。
  回想这一段“安家创业”的经历,巴桑罗布说,“用心从教,用爱育爱,问题总能得到解决”。四年如一日的坚守,他总是那个迎难而上、勇担责任、解决问题的人。2014年,巴桑罗布被调至家乡的哲古小学当校长,他要去解决更多人面临的问题了。
  两个季节
  哲古小学位于西藏山南市措美县北部60公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带,气候十分恶劣。
  传说这里只有两个季节,一个冬季,一个大约在冬季。巴桑罗布还记得,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师生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进行入场仪式。天公不作美,突然天空飘起了大雪,大家被冻得直打哆嗦。在这里,六月飞雪也只道是寻常。
  每天凌晨六点,青藏高原的上空还铺着繁星,哲古小学的孩子们便已经从梦中醒来。
  这里的生源全部都是牧区小孩,相对落后的成长环境使得这些孩子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基本的生活习惯到为人处世、与人交往,都需要慢慢培养和引导。在这所寄宿制的小学,孩子们必须要早早学会生活自理的能力。三年级以上的孩子穿衣洗漱大多已经完全独立了,只有一二年级的一些孩子还需要老师帮忙穿衣、叠被子。面对这群六七岁的孩子,老师们不仅仅要做传授知识的导师,也要做照顾生活起居的“父母”,甚至还要成为方圆几里的“医生”。
  2014年,巴桑罗布刚到哲古小学的时候,只有三排破旧的老房子。环境差、生活条件落后,就连喝水都要去离学校十公里的水源地打水。这种条件下要搞好办学,更像是天方夜谭。眼前这一道道熟悉而又陌生的难题,和巴桑罗布四年前在帕藏教学点“既当爸又当妈”的情况如出一辙,几乎是要什么缺什么。   学校的硬件条件成了多年来的“燃眉之急”。他每年都向领导打报告,请领导实地考察解决困难。同时,这个爱交朋友的康巴汉子也通过社会各界的朋友开始广泛寻求帮助。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一排排崭新的教室、生活用房拔地而起,教学设施设备得到更新,师生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现在,学生宿舍暖廊、教学用房暖廊均种有花花草草,即使在寒冬腊月校园也是绿意盎然。社会爱心人士所捐赠的日用品、棉被、棉衣、棉鞋、课外书籍等也大大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
  学校的硬件提上来了,学生愿意走进来了,老师愿意留下来了,办一所好学校也就有了可能。
  创造历史
  牧区学生汉语基础薄弱,为了提高学生汉语水平,2014年,刚履新的校长巴桑罗布从起始年级大胆试点,将学生原本使用的区编语文教材改成了全国统编教材。当时学校并没有汉族语文老师,所以改革也面临了许多的质疑和挑战。为了将第一项改革做成样本,巴桑罗布身先士卒,自己主动去代课,同时鼓励其他教师相互探讨新教材教授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学校也派出一些教师到市里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
  事实上,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很多具体的困难,例如新教材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有着新要求,当时的哲古小学并不能为孩子们提供足够丰富的图书资源。巴桑罗布只得从各个途径去收集图书,然后将这些宝贵的图书集中存放在图书室,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去阅读。
  “那时候我们的学生还有很多习惯都不太好,对图书也不够爱护,所以当时让他们自由支配来之不易的那些图书,我心里也一直在担心。”巴桑罗布说,后来自己转念一想,就算这些书被弄丢、弄烂也没事,让学生“看烂”“看丢”也比将这些书完完整整地收藏起来好过千万倍。不出所料,刚开始图书果然大量丢失或破损。但是学校并没有放弃开放图书室,而是通过加强学生日常养成教育来纠正学生的习惯和思想。慢慢地,学校已经形成了学生自由阅读、自觉放回的良好习惯。现在,就连学校暖廊里也设有图书角,提供给孩子们阅读的场域越来越多了。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巴桑罗布沿用以前的工作经验,创设了校园广播室,利用学生早起、午休、睡前等时间开放广播室,鼓励教师带动孩子们在广播室里讲故事、说新闻、读文章……边玩边学,学生不仅在丰富多样的活动里掌握了更多的技能,还培养了浓烈的学习的兴趣,这种良好的氛围也让原来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加入到了自主学习的浪潮中来。
  “近几年学校经过不断地摸索,形成了‘以德为本,用爱育爱’的办学理念。”巴桑罗布介绍,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坚持办学理念求新,治学治教求严,教学绩效求实。六年过去了,不仅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老师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目前,学校有教师32名,平均年龄34岁,其中本科学历教师22名,学校每年都会送教师出去接受市内外的各种培训。学校围绕校训“以德为本 用爱育爱”的宗旨,开展教师结对帮扶,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共享适合本地孩子的教學方法,年轻教师又帮助老教师学习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新科技。每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每周一学”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探讨未知的知识,更是相互学习与集中备课来完善教育教学,大家为磨出一堂较为完美的课程共同努力。
  “我们坚持学习师德师风,通过教师间的书法比赛、赛课、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教师尽快成长。”巴桑罗布说,经过长期的坚持与努力,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老师们怠慢工作、混日子的现象也成为了历史。
  相比较于周边其他的乡(镇)学校,哲古小学的老师虽然年龄偏高,但是教师职称结构相对合理,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优势互补,拧成一股绳不断取得新成就。2016年,学校打破近三十年无内地西藏班生源的历史,至今,先后向内地输送西藏班学生共8名。
  看着不断创造历史的哲古小学,巴桑罗布说自己很骄傲,自豪,也很欣慰。“我骄傲,因为我见证了哲古小学的改天换地;我自豪,因为我是哲古小学的一分子;我欣慰,因为我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因为爱,所以坚守。”他说,自己深深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只要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哲古小学的明天将更加辉煌灿烂。
其他文献
随着疫情的平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都将正式开学,被压缩的学期时间,被打乱的教学计划,势必会给全国,特别是湖北地区的老师带来新的压力。课堂内外好老师智库联合重庆市毛明山教学专家工作室策划了一次线上的分享咨询会。我们邀请了一线的专职心理教师,以“疫情之后,新学期来临,教师该如何调节心理状态”为主题,进行了线上直播分享。分享结束后,四位分享嘉宾针对观众老师的提问做了现场答疑。  和压力做朋友,迎接新挑
王富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疏附县木什乡种畜场小学校长。2017年荣获全国“马云乡村教师奖”,“烛光奖”引领奖,2018年首届中国“好老师”称号获得者。在国家级刊物《中外教育》发表《浅谈民汉合校家长会方法》的论文并被知网、维普网收录引用。书写过万字的求学、工作、感悟的文章,其中《我的新疆故事》被百度文库,豆丁网收录引用。《游山西村》荣获新疆教科院组织的课件比赛第二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记得小时候听评书,每次听到最后时,说书人总是用一个悬念吸引人听下一回。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射箭百发百中的老将黄忠和英勇无敌的大将关羽交战,战了三十多回合,不分上下。黄忠佯装败走,想用箭射关羽,但他前两次只拉弓不搭箭,因为他看关羽是一条好汉,很讲义气,不想射杀他。连着两次提醒,关羽仍是紧追不舍,于是第三次,黄忠却搭上了箭,一箭射出去,正中关羽。说到此,电台里便出现女主持人说“刚才您听到的是由袁阔成为您
1989年,贺慧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学化学的她在毕业时有很多选择,毕竟化学专业的应用性还是很强。不过她选择了去小学做一名科学老师。这一切缘起于刚上大学时,贺慧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写的小册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边读着,她便一边在脑海中勾勒自己给学生上课的种种场景。这些场景深深地触动了贺慧,驱使她在大学四年间阅读了更多的教育类书籍,渐渐地长成了一个清晰的教育梦。  就这样,贺慧成了
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廖虹霞,从小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着憧憬。1992年,正值豆蔻年华的她,在面临高中与中师之间的志愿徘徊时,毅然决然选择了中师。母亲对她说:“女儿啊,选择了教师,就会像我一样,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劳累。”舅舅说:“孩子,走上教师这条路,就会像你舅舅一样,选择平凡。”但廖虹霞依然坚定地表示:“母亲、舅舅,我看到你们的付出,也看到你们教书育人的收获。也许我可能会平凡,但我不会为这份事业选择平淡
从小,张家林受老师“恩惠”,深知一个好老师对学生一生的重要性。初中毕业,他决定接过老师的教鞭,毅然报考师范。一路上,有过辉煌,有过失落,始终不变的是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无论是在一个班十几个人的村小,还是几十个人的完小,他都积极创新求变,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还带领乡村孩子“玩”起了科学小发明,拿下省级奖项。他坚信,今天的小小发明家,明天必定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点滴积累,巧解学生作文难题  
Q:我在广西一所乡镇中学支教,教初一两个班级的英语,我所教的班是分班后的“差班”。  教了两个月,遇到很多问题:学生成绩非常差,纪律差,自卑,不做课后作业,考试开卷连抄都不愿意抄……  当然,这也是这所学校的普遍情况。  以上一些纪律方面的问题,部分凶点的老师能用武力镇住,但成绩还是一样差。我性格温和,管不住。  我该怎么才能提高他们的成绩?我是不是要在教英语之外做些什么改变他们的品德、习惯?要怎
沈世弘  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共党员,河南大学管理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 “河南省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  1987年7月沈世弘从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到现在,从事教育行业已有31年。說起从教经历,沈世弘说,一个人能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而他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好老师。曾经在太康一高
在高校中,哲學专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来说,有多少人会主动选择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曾经,哲学一直是文科状元的理想专业。如今,这曾经的“思想殿堂”却成为调剂专业的“收容所”。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哲学专业仍然在经济、金融等热门学科的夹击下生存艰难。根据不久前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从2010年到2015年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不含艺术
陈竹: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中学教师。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硕士学位。2012年在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任教,担任历史教师和班主任工作,郑州市教研室历史中心组成员。先后获得郑东新区外国语历史优质课一等奖;郑州市历史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历史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一师一优课一等奖。曾被评为2016年郑东新区优秀班主任、2017年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郑州市2017年师德报告团成员。  从一名历史学硕士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