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乌拉特草原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406340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草原,你会想起哪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还是天山、祁连山、完达山,或是那曲、伊犁、羌塘?翻开古老的《乐府诗集》,一首传自南北朝的民歌,让我们想起北中国那一片古老的草原——敕勒川,阴山下。
  岁月流转,歌里的“敕勒川”,已在斗转星移中变得虚幻,其具体位置无从定论,但在如今的阴山脚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却是真实存在的——阴山之北,直到遥远的国境线,有一大片生机勃勃的绿毯,那就是堪称“现代敕勒川”的乌拉特草原。
  乌拉特草原位于巴彦淖尔境内,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前、中、后3旗以及磴口县境内,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延伸到阴山山脉的支系乌拉山,并将黄河古道形成的湖泊——乌梁素海拥入怀抱,因而在平坦的河套平原,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结下了不解之缘。高山与大河的眷顾,让这片草原的美丽胜似江南,从春天的鸟语花香、莺飞草长,到寒冬的千里冰封、银装素裹,一年四季,壮阔高远的北国风光总是令人沉醉。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一碧千里,跑马无疆。
  有着“塞外明珠”美誉的乌梁素海,就像是乌拉特草原边上的一块蓝宝石,湖中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翠绿的芦苇,在岸边勾起一道绿线,微风吹过,这道绿线就起伏、飘动,然后勾起草原的波纹,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乌梁素海南侧,壮观、雄奇的乌拉山提供了良好的地理调节作用,让草原气候温润,万物茁壮生长;越过乌拉山,还有梅力更景区奇峰迭出,世界上唯一用蒙古语诵经的喇嘛庙——梅力更召隐藏于山脚,与周边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那里没有如织的游人和袅袅的烟火,断绝了市井之声的打扰,独有一种恍若隔世般的安宁……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九大集中分布的天然草场之一,乌拉特草原自古就是一片丰沃之地,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众多部族在这里驰骋,留下了悠久灿烂的游牧文化。
  如今,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主要是蒙古族乌拉特部,是内蒙古地区最为古老的蒙古部落之一。他们的祖先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因善于制造枪炮和器皿,被成吉思汗封为“乌拉特部”,意为“能工巧匠”。清朝中期,乌拉特部在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五世孙布尔海的带领下,迁移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清顺治年间,清朝政府以封赏的方式,将河套北部,阴山及其所属的狼山、支脉乌拉山等地分给了乌拉特部,并改编为乌拉特前、中、后三旗。随着部落的迁徙,乌拉特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阴山南北的草原上,并与兼容并包的河套文化发生碰撞、融合,为河套文化增添了一抹异彩。
  来到这里,你可以身着蒙古袍,脚蹬蒙古靴,跨上追风的骏马,乘上稳健的骆驼在草原上漫游;也可以在篝火的映衬下,欣赏蒙古族歌舞,还可以在热情的敬酒歌声中,品尝醇厚的马奶酒、清香的手扒肉。牧民家醇香的奶茶、传统的奶食品,以及蒙古包中那些独特的民俗风情,让人对游牧生活产生无限遐想……
  乌拉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样安恬的图景,也不乏金戈铁马的热血激情。翻开历史我们才会发现,这一地区的文明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源远流长。藏在山脉中的长城与城池,记录着战争与守护的荣耀,而上溯到更早的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开始在阴山刻画不朽的图案……
  在本期策划中,我们的目光不仅限于地理上的乌拉特草原,而是着眼于一个有着共同文化底蕴和民族心理特征的文化区——以乌拉特草原为重点,包括了周边的乌梁素海、阴山及支脉乌拉山等地。通过本次专题,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乌拉特,读懂这片土地上的自然之美和人文魅力。
  也许,当你翻开本期杂志,你所能领略到的也不过是乌拉特的一角,但一切美好都从遇见开始——至少在这里,我们已经遇见乌拉特……
其他文献
沙棘果是一种小浆果植物,又名醋柳果、酸刺果,这种果子呈圆球状,直径仅4~6毫米。虽然形状微小,营养价值却极高,其维生素C的含量为猕猴桃的2~3倍。不仅如此,沙棘果还因富含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被加工成了果汁、果酒、果酱等食品类型,深受大众欢迎。  沙棘果除日常鲜食外,也被制成口服剂,纳入了航天食品之列。早在1981年,前苏联宇航员费拉基米尔·柯伐来诺克和皮克托尔·卡茨诺哈在飞船轨道上发回消息:服用沙棘
位于大高加索地区的厄尔普鲁士峰,以绝对的海拔优势成为了欧洲第一高峰,它巍峨壮观,景色迷人,是群山中耀眼的明珠,加之冰雪资源丰富,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冰雪爱好者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作为登山爱好者,本文作者一行7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嗅着清新的空气,眼观美景,以脚步丈量山之高,在冲顶的过程中,身心都体验到了历尽劫难后涅重生的快感。  长期以来,西方人士都把欧洲最高峰的桂冠戴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勃朗峰(海拔48
过冬的河狸把新鲜的山杨树枝冷藏在厚厚的冰层下,饥饿的时候,只需要游到那里去取一段,拖到自己的房子里,就可以美美地享用“绿色食物”了。  一场大雪或风暴,让浣熊暂时找不到食物,它们就会选择就蜷缩起来进行短暂的冬眠。等到风雪过去,它们很快就会醒来,恢复正常生活。  一群丛林狼与两只山狮,为争夺被雪崩砸死的山羊尸体而对峙了两周,最后却被半路杀出的黑熊统统赶走,无可奈何地把肉食拱手相让。  雄伟而广袤的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初中英语教学有了全新的改变,合作學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并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本文对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郭岑丽,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  前言  初中教育教学阶段,合作学
俗话说“黄金有价,奇石无价”,中国作为赏石文化的发祥地,收藏、鉴赏奇石之风十分兴盛。但在众多的奇石之中,却有一块堪称个中极品,那就是“东坡肉形石”。  东坡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玛瑙石,大小如鸡蛋,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肌理清晰,显得肥瘦层次分明,毛孔宛然,就像是一块油腻滑润的东坡肉,所以被称为“东坡肉形石”,为“中国四大奇石”之一。  东坡肉形石的原产地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盛产奇
当夜班守卫雷蒙巡逻到一楼,一位穿着迷彩服,身材魁梧的美国大兵突然出现在他眼前,雷蒙想看清大兵的脸,却怎么也看不见……  据当地人传言,当年医院把那些不治身亡的士兵尸体焚化后,直接埋葬在地下室,几十年来,这些士兵的亡魂一直在医院里游荡……  有关克拉克的鬼怪传闻,早在美国殖民菲律宾之前就有了——医院背后有一片军人墓地,或许就是克拉克地区鬼怪传闻最早的源头。  1961年5月,美国卷入越南内战之后,战
苹婆俗称“凤眼果”,是广东民俗活动“七姐诞”必不可少的祭品,其味香甜,更有温胃健脾之效,是瘦弱而食欲不振者补充体力的最佳保健品。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尽管“鹊桥相会”的传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东莞的部分地区,“七夕节”还有一个名称叫做“七姐诞”,这一天要举行“拜七姐”活动。“七姐”即七仙女,虽然当地的传说与其他地区如出一辙,但一个“拜”字却体
上世纪50年代,重庆江津中山古镇附近的村民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寡妇徐朝清。两人为避世人的闲言碎语,便携手私奔到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过着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为了方便老伴安全地下山,刘国江用50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凿建了一条6000多级的石梯,后来,这条石梯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爱情天梯”。此次,作者专程前往中山古镇,探访那在心目中深藏了数年的“爱情天梯”……  几年前,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内容
燕翼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杨村镇,建于清朝顺治年间,是一座4 层楼高,砖木结构的方形围屋,每层有34个房间,各层有骑楼回环相通。目前,燕翼围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  编者按:  身为客家人,摄影师水冬青对客家民居的热爱与生俱来。10年里的每一个假期,她都穿行在乡间古村,只为留住那些被人渐渐遗忘的客家民居的影像。她说,客家民居魅力独特,不仅是一种建筑艺术奇观,更是一种渐行渐远的文化象征。从她留住的
【摘要】教师课堂话语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话语既是组织以及实施教学计划的前言,又是管理班级的一种工具,更是小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对偏远山区的学生来讲更是唯一来源。小学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课堂话语的表达以及组织可以有效影响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人开始注意研究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话语。但是,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