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推己及人咸成佳偶 以真为假错认檀郎(5)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foo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玉在外站了良久,正要发火,忽又转念想道:记得那年叫门开迟了,误踢了袭人一脚,至今后悔。正在思想,忽听“哗啷”的开了门,抬头一看,见是晴雯,不觉喜形于色,亏了不曾造次,忙拉了他的手,笑道:“今儿晚上,我可再放不过你去了。”晴雯忙打了个手势儿,不许他乱说,怕人听见的意思。宝玉笑着拉了晴雯便往里走,问道:“二位奶奶起来了没有?”晴雯道:“我们也是才起来,梳完了头,还没上去呢,也不知奶奶们起来了没有。”宝玉笑道:“好一对儿懒人,等我进去揭他们的被窝就是了。”于是,蹑手蹑脚的走进内室来。
  只见宝钗、黛玉二人对面儿在炕上坐着梳头,紫鹃在地下取脸盆并肥皂盒儿。一见宝玉进来,宝钗忙问道:“回来的好快啊,新亲家也没留你们吃酒么?”宝玉道:“酒也吃了。新亲家的酒,无非是个意思儿,那里有久坐的理呢。”黛玉道:“史大妹妹、三妹妹他们也都回来了么?”宝玉道:“他们坐的是轿子,那里赶得上马呢。我是大颠着马回来的,连薛老二、蓉哥儿、兰哥儿还都在后头呢。”宝钗笑道:“你这又是牵挂着给他们上头,所以飞马跑回来了,也不怕侄儿们笑话。”宝玉笑道;“他们都不会骑马,蓉哥儿还好些,薛老二、兰哥儿那里能跑马呢?所以他们才落了后了。”黛玉听了笑道:“这么说起来总没有你的不是。别人是非敢后也,马不进也;你竟是非敢前也,马大颠也。”说的众人都笑了。宝玉道:“罢哟,你们不用一递一句儿打趣我了,全当我是为这件事跑了回来了,也没有什么怕人笑话的。”宝钗笑道:“咱们说正经话罢,太太这会子起来了没有?”宝玉道:“我到家时,上头还关着门呢,是我把太太才请起来了,只怕这会子才梳头呢。”宝钗、黛玉二人此时已梳完了头,听见宝玉说王夫人也起来了,连忙跳下地来。紫鹃、莺儿端了脸水来,忙忙的洗了脸,他二人本是天生的丽质,敷粉施朱,无非点缀而已。
  梳洗完毕,正要同过王夫人这边来请安,忽见王夫人差了玉钏儿来说:“太太说,奶奶们梳洗完了,先不用过去着呢,就赶着给他们四个人上头罢,怕老爷下衙门回来的早,恐怕迟了。”宝钗听了笑道:“你来的很巧,我正等个人儿呢。你去把你妈和柳嫂子叫来,教他们帮一帮儿。”玉钏儿答应。去不多时,只见白老婆子、柳家的都来了,手里端着个棒盒儿。打开乃是几碗鸡皮鸽蛋汤,柳家的先端了三碗,放在宝玉、宝钗、黛玉的面前,笑道:“二爷和奶奶们都熬了眼了,这是我的一心儿穷心。”宝玉道:“你可有什么多余的钱呢,以后再不必了。”柳家的又将其余的分散晴雯等四人并秋纹、麝月、奶妈子们吃了。这才取过妆奁匣儿来,柳家的便与晴雯开脸,白老婆子便与金钏儿上头,宝钗便与莺儿束发,黛玉便与紫鹃扫眉。
  宝玉在四处往来,指点弄粉调脂,奶妈子抱着桂哥儿哄他玩笑,秋纹、麝月在一旁撅着嘴生一会子的气,又打牙撩嘴的奚落一会子。
  不多一时,妆饰已毕。钗、黛二人便将他四人都带到王夫人上房来。王夫人仔细打量了一番,一个个青蛾皓齿,较从前尤觉丰韵,心中不胜欢喜。约有巳末午初时分,贾政下了衙门,遂请了贾赦、邢夫人、贾珍、尤氏暨合族人等过来。按着长幼的次序儿,命他四人磕过了头。贾政便让男客们都到书房,王夫人便让女眷们都在上房,大排筵宴。此时,探春、湘云也都回来了。王夫人又差人接了迎春来。宝玉又留下薛蝌,整热闹了一天。
  到了黄昏人静之时,邢、王二夫人同薛姨妈以及众姊妹,领了晴雯等四人,开了屏风门,都到贾母上房来。早见上房点的灯烛辉煌,贾母同贾夫人在正中榻上对坐吃茶,一见众人进来,忙站起来笑道:“我们等了你们好一会了。”众人见了,忙走了进去一齐道喜。王夫人便吩咐地下铺了红毡,命晴雯等与贾母、贾夫人磕头。贾夫人忙将他四人叫到跟前,一个一个的仔细端详了一遍,心中甚是欢喜。便向黛玉道:“姑娘,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给他们的,你可把你的尺头捡个好的颜色、时兴的花样的,每人给他们一匹;时兴新样的簪花,每人给他们一对,就算我的拜钱罢。”
  黛玉听了,正欲答应,只听史湘云笑道:“姑太太不用教我姐姐取东西了。昨儿听见万岁爷有旨意,教我们给姑老爷、姑太太承嗣呢,名字都钦赐下来了。只为身子尚弱,不能下地行走,所以还没到姑老爷庙里磕头去呢。这一点儿赏赐他们的东西,我替姑太太拿出来就是了。”贾夫人听了,忙拉了湘云的手笑道:“我的儿,你不用多这个心,你们的这件事,我才刚儿也和老太太商量来,等明儿你女婿身子将养的壮朗了,带领引见之后,看万岁爷赏个什么差事。那时,把你们的旧房子拆变了,就在老太太那边房子的前头,另盖一院新房居祝我们也没什么产业可给你们的,就是万岁爷赏的几顷祭田,交给你们掌管。除了春秋祭祀之外,下余的幫你女婿当差就是了。至于这一点儿赏赐--你姐姐的东西也多着呢,你的东西,你自己留着用罢。我的儿,你也是没娘、没老子的人,估量着你叔叔、婶娘还能够照应得了你们许多么?”湘云听了,这才不言语了。黛玉笑道:“我这如今,可是你的大姑子了,你可要时时刻刻的敬我才是。再要像从前在我跟前那样的放肆,我可就要叫我兄弟狠狠的管教你呢。”说的众人都笑了。
  (待续)
其他文献
我喝完了啤酒,玲子抽第二支烟。小猫在她腿上伸懒腰,换个姿势又睡了。玲子迟疑一下,点起第三支烟。  "然后直子抽抽搭搭她哭起来。"玲子说。"我在她床边坐下,抚摸她的头说,没事的,一切都会顺顺利利的。像你这么年轻漂亮的女孩,应当被男人宠爱得看幸福的。"闷热的夜晚,直子又是汗又是泪的。全身湿透了,我拿浴巾帮她擦险擦身体。她连内裤都湿了。我帮她脱掉……你别想歪了哦。因为我们天天一起洗澡,她等于是我的妹妹了
原则上,我不喜欢替小说写后记,不过我想这部小说有写一写的必要。  首先,這部小说是以我在五年前写过的短篇"萤火虫"为底本的。木来我打算把它扩写成中篇,不料一写就欲罢不能,写成了长篇。也许是小说本身的要求超出我所想像的缘故。  第二,这是一部极其私人的小说。就如有些人喜欢我,有些人不喜欢我一样,有些人富喜欢这部小说,有些人不会喜欢。但我希望,这部小说罢凌驾我个人而流传下去。  第三,这部小说是在南欧
金庸小说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共十五部,它们可以由这几句话描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们分别是《飞狐外传》(1960年)、《雪山飞狐》(1959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鹿鼎记》(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书剑恩仇录》(1955年)、《神雕侠侣》(1959年)、《侠
漢德克的戏剧创作着重体现在主观感受的艺术表现上,具体地说,让主观感受和表现对象融合在语言之中,突出艺术表现的直接性和真实性。这就意味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其一,他的戏剧重在表现,无意渲染,形式上的创新打破了常规的审美习惯,因而对读者和观众在接受理解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地说,改变观众被动接受舞台情节的常规习惯,打破观众与舞台之间的界限,要求观众参与,使之成为舞台演出的一部分,则是他的戏剧思想中
白三往前走,不答理。但走了几步,回过头来说:“他如果是我的外甥,他一生下来,我就把他溺死在便桶里!”  白雀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边扔东西,一边大哭。…  四离过年还有几天,白雀将一封信从口袋里取出,问桑桑:“桑桑,你还肯帮你白雀姐姐的忙吗?”  桑桑连忙点头。  白雀把信到桑桑的手上,然后顺手给他端正了一下他头上的那顶棉帽:“送给他。”  桑桑拿了信,飞跑而去。  桑桑知道这是一封什么样的
香菱听了,正欲答话,只见晴雯忙忙的走了进来,笑道:“好姑娘们,你们俩人的梯己我都听见了。你们两个人悄默声儿的回家去,怎么就瞒的我风雨不透的?难道我们就不是人儿,就不肯把我們带到家里去走走儿呢?”黛玉听了笑道:“你那个脾性儿,谁还不知道呢,若是早告诉了你,你早急的受不得了。如今你也不用着急,再过些日子,我自然也要差你去走一回呢。”晴雯笑道:“我才听见姑娘说宝姑娘有了喜,不知可是大喜呀小喜呢?”黛玉听
涟漪层叠世间的牵绊,漾涤倒影中的孤单。她凝眸流波中碎裂的璀璨,泪水裹挟思绪万千。  他們邂逅杏花河畔,如烟柳絮纷扬缠绵,风月艳羡他们的亲昵无间。她挽着他的臂弯,在爱的幽梦里沉湎。  世事随季节交替变迁。那天,滂沱大雨模糊了地平线。她撑着小紫伞,如往常赶往相约地点。夜渐晚,他却没出现。  五天五夜的失联,他的头像亮闪:“橙,我在汶川灾区抢险……”信息中断,他来不及说再见。  牵念穿越几千里蔓延,扯疼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教学和口算、笔算结合编排。这样编排的意义在于学生可以借助估算初步评估运算结果的范围,能及时发现笔算的错误,同时,已有的口算、笔算经验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笔算、估算“三算一体”的计算能力。  一、因算育估——培养估算意识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估算的教学内容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的估算计算;另一种是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对准确计算的结果
教育部新出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科学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基于此,笔者设计了“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成就大写青春担当”一课,以通过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助其增强政治认同。  一、聚焦科学精神,规划环节设计  本节课,笔者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因果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联想思维三大思维方法,进行判断、推理、类比、创新,深化教材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石黑一雄写尽了平凡人在战争和历史大势面前的无力,他们不倾诉,也不愤怒,面对死亡、耻辱和无尽的战后创伤,他们只是领受。但这样的克制却使得读者更难忍受——最痛的怕就是这样无声的悲恸。  风格  在日本气息和英式风情间切换自如  2017年10月6日,石黑一雄以黑马姿态荣获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石黑一雄,英籍日裔,1954年出生于日本长崎,6岁时因父亲工作移居英国,而再次回到日本,已经是1989年了。